板砖读《通鉴》之·商君之殇(一)

板砖读《通鉴》之·商君之殇(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板砖读《通鉴》之·商君之殇(一)

                       「」文/板砖

-01-“戎狄”秦孝公

秦孝公他老爹死的时候他已经二十一岁了,正是荷尔蒙与肾上腺齐飞的年纪,一心想着转正了终于可以醉卧深闺永不出了,不对不对,做为公元前的有志青年,秦孝公一心想要有所作为。匡扶宗族,恢复旧势。

正当志得意满的秦孝公想要有所作为时候他发现一个尴尬的事情。他没有朋友,不但没有朋友周围的人还不把他当人看,把他当成原始部落里的野蛮人。每次开中原诸侯代表大会的时候都不叫他。这样秦孝公感觉到非常的难堪。更可怕的是他不但没有朋友还有一群恶邻。楚国、魏国是秦国的邻居,地理位置接壤。魏国修了一段长城把秦国北入中原的道给堵了;楚国自汉中向南占有巴郡、黔中等地,秦国南下也无路可走。更不要说黄河、崤山以东的六个强国以及淮河、泗水流域十几个林立是小国。

这些“好邻居、好朋友”紧紧围绕在秦国周围,以至于让秦国一点隐私都没有。正像目前我们的好邻居韩国极力要部署的“萨德”反导系统一样,虽然,这个系统在战争时候几乎就是炮灰毫无威胁,但是和平时期它就像一双偷窥的眼睛时刻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让人十分的不舒服。当然,公元前的秦孝公也感到十分恼火,立志要发愤图强。振兴祖宗的基业。

振兴大业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无论是公元前还是现在答案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才。所以,秦孝公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招贤布告。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全文主旨就是,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大官,赏他封地、赐他美女。

-02-怀才公孙鞅

公孙鞅是什么人?他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也姓姬的。作为没落贵族的公子,从小就喜好法家一派的刑名之学,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他的才干很快就得到了公叔痤的认可,或许是公叔痤觉得他年纪尚浅火候不够还需淬炼,一直没有把他推荐给魏慧王。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公叔痤突然重病不起。看着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知来日无多,便暗暗把举荐公孙鞅的事情提上日程。一天,正巧魏惠王来看望公叔痤。

“国相,感觉怎么样了?我甚是挂念!”

“时日不多了!”

“别说这样的话,我一定找最好的大夫治好你的病。”

“不用了,再好的大夫也治不好我淡淡的尤桑。”

“相国有啥忧伤,我定全力帮你解决。可是,如今我却有一件事情非常着急,万一相国您不幸先走了,国家大事怎么办呢?”

公叔痤说:“我淡淡尤桑也正是此事,我手下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你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来办吧,我也可以放心西去。”

魏惠王没吱声作什么也没听见状。心里却在犯嘀咕,“我就客气问下你,你居然把接班人都找好了。”

公叔痤看魏惠王没有吱声,知道此事唐突了,恐难遂人意。心里也在嘀咕,“正面证明公孙鞅才能已然没有时间了,不如以毒攻毒。”

于是,公叔痤把左右的人都支开了,对魏惠王说:“如果国君不听我的建议重用公孙鞅,那你一定要杀了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

魏惠王听后有些诧异但是还是答应了。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急忙把公孙鞅叫来,将前面的事都告诉了公孙鞅。

“对不起呀,小鞅,我也是个打工的,我得先对老板负责,然后才能照顾下属。我建议老板重用你不然就杀了你。我都是为公司考虑的,你可不要怪我。对不起呀!现在看来老板多半是要杀你了,你赶快逃吧!”

公孙鞅摇头说:“我不会逃的,老板都不听从你的意见重用我,又怎么可能听你的意见了杀我呢?”

魏惠王离开公叔痤,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肓了,真是太可怜了。他一会让我把国家大事交给公孙鞅那个愣头小子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病糊涂了吗?”

-03-一拍即合

正如公孙鞅所预测的一样,魏惠王既没有重用他也没有杀他。他依旧该干嘛还干嘛,唯一变化的是他的伯乐公叔痤驾鹤西游了。这个世上唯一知道他才能的人走了让公孙鞅很是难过。但是,痛苦总是短暂的生活依然继续。命运有时就在不经意间改变,他无意间在街边的小报上看见了秦孝公的招聘信息,招聘全国有才能的人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感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于是背起行囊西去秦国。

在那个时代想要有所作为除了自身本领要强外,对自身品牌的营销也至关重要。一般的有才华的人首先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扬名,然后借助小圈子传播口碑成水波状逐渐向外发散,最后闻达于诸侯,成就一番伟业。可怜我们的小鞅同志还来得及扬名立万,大好机会就扑面而来。俗话说时不我待,小鞅怎能放弃这个机会,没有机会那就创造机会,凭借自己在魏国的官场游历,来到秦国后各种找关系、通门路只求能与秦孝公见一面。这也成为后来史官诟病他的一条。

公孙鞅找到了秦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孝公召见公孙鞅,听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名不副实大言不惭呀,跟我谈尧舜禹汤这些事情,我要是相信他们的话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祖宗,打败你客人的不是天真是无邪,这种人怎么能用呢!”

景监把孝公的话拿来说给公孙鞅。

公孙鞅:“我不了解大王的路数,用尧、舜治国的方法劝说大王,似乎我说的还不够具体,大王还不能完全领悟,效果没有出来,请景监再通融。有劳有劳!”

过了几天,景监又请求孝公召见公孙鞅。这次公孙鞅把尧、舜治国之道说的淋漓尽致,唯恐孝公听不懂。

公孙鞅焦急的等待着效果,结果景监还是带来了大王责备的话。

公孙鞅:“不能够呀!看来不是我说的不透彻,也不是大王不开悟,是丫的根本就不感兴趣呀!明白了,请景监再通融,这次我有数了,有劳有劳!”

公孙鞅又见了一次孝公,这次孝公全程对他笑脸相迎。会见退出后,孝公对景监说:“你的客人不错哦,我可以和他好好谈谈。”

景监高兴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公孙鞅。

公孙鞅:“太好了,效果初见成效,我用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去说服大王,大王很开心,我似乎摸到了大王的路数了,如果大王再能见我一次,那么我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次孝公没有让公孙鞅等的太久,不久又召见了他,这次公孙鞅是有的放矢,大谈开疆扩土强国立威之事,这与孝公欲振家族基业一拍即合,与公孙鞅促膝长谈不知疲倦,不知不觉已过了好几天了。

事后景监说:“你丫说了什么让我们国君高兴成这样?”

公孙鞅:“我先跟大王谈帝王之道,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哪个贤明的国君,不希望自己在位时名扬天下,名垂青史。你叫我闷闷不乐苦等几十年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这对已成一堆白骨的我来说有什么意义?!’摸清了大王的心意,我又用春秋五霸、富国强兵之霸道劝说他,他才高兴起来。然而,这样终究是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的。”

板砖说:由于商君的故事太长,本章未完待续,从商君几次求见秦孝公的不同效果,可以看出有的放矢的重要性。第一次商君给孝公画大饼,展宏图,摆事实、讲道理,引经据典,意思按照我说的做你也可以成为像尧舜禹汤一样的贤君,总结一句话,商君给孝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历史课,还送了一本历史书。结果,孝公极度不敢兴趣,一度装睡显示自己的不爽之情。作为后人的我们想想也觉得有道理,孝公再不济也是一方诸侯,难道尧舜禹汤的事迹他能不知道吗?周朝以礼制治天下,如果孝公真的相信这些那么就等于否定了祖宗的信仰,如果这些诸侯真的相信礼制就不会用武力夺取权力了。所以,你跟一个深谙帝王之道的人讲帝王之道,无异于隔靴搔痒,效果自然出不来;总结失败教训,商君再战这次他带来了春秋五霸的霸王之道,富国强兵,开疆扩土,总结一句话,商君给孝公上了一堂精彩的管理学课程,还送了一本成功学的著作。这极大地刺激了孝公的肾上腺,一个懂得用武力征服天下的人自然更看重成功对于一个帝王的诱惑了,效果自然出来了。

一个能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们称他为强者;一个为了手段不择目的的人,我们叫他霸者。商君为了见秦孝公不惜动用宦官通融的手段,虽然被史官诟病但是放眼今天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兼具自身的才能,他称得上是一个强者。何谓霸者,就像美国打伊拉克,就告诉全世界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了这就是霸者,打你是手段,目的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理由可以随便找。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板砖读《通鉴》之·商君之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