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她一点也不为过。当初越王勾践派范蠡四处物色美女时,范蠡第一次在溪边会遇到西施,二人便一见钟情,只是没想到范蠡背弃了爱情,把她当作带到越王面前,被当作礼物献给了夫差。
与其说范蠡欺骗了西施的感情,倒不如说西施甘愿为他牺牲,甘愿以自己的幸福来换取他的抱负。若她不是心甘情愿,谁又能逼她就范?要知道,待在夫差的身边,若想报复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可是她在被献给吴王以后,勾践和范蠡不仅相安无事,反而韬光养晦灭了吴国。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成功的卧底。可是,也是她的大义凛然,她的忍辱负重,却也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西施虽然美得不可方物,可是她仍然只是浣纱溪边的一个农家女,与吴王喜欢的美人形象也是相距甚远。所以,范蠡将她和其他物色的美女一起培训三年,教她们歌舞才艺和步履礼仪。西施发奋苦练,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个训练有素的宫女,体态婀娜,大方得体。想必在这三年中,二人的内心也是异常矛盾和煎熬。
所幸苦心人,天不负,西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
关于西施的结局有许多种猜想,后人认为她光荣地完成了使命后,与范蠡一起泛舟湖上,逍遥自在。可是,这也许之时人们对这个民族英雄所赋予的美好的愿望而已,并无任何证据。反而,在《墨子·亲士》中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沈”,沉也,是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因为她的美貌。
墨子出生成长于春秋末期,于吴越之事的尾声阶段,又是紧临吴越的鲁国人,或目睹或耳闻吴越的壮烈故事,是最权威的见证人。他的记载应该是很接近历史的。如此说来,西施也就是勾践用来复国的工具,到最后使命完成,却不得善终。
一将终成万骨枯。一代美人香消玉殒。对于范蠡,她问心无愧。可对于夫差,她又该如何交待?
夫差对西施情有独钟,在姑苏建造行宫,筑大池,池中设龙舟,日日与西施嬉戏。又为她建造歌舞表演的馆娃阁和灵馆。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美丽的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交织在一起,使得夫差如痴如醉,沉湎其中。
其实,把一个国家的灭亡归咎于一个女人不免草率,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施在吴国的灭亡道路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伍子胥向吴王谏言攻打楚国,西施趁机在吴王耳边挑拨:“伍子胥是楚国人,却攻打楚国,还把故主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挖出来,鞭尸三百,这是何等残忍毒辣的人,您重用这样的人在身边,不觉得危险吗?他要灭越,我就是越国人,您要听他的,就先杀了我吧!”哭得梨花带雨,吴王害怕哪里还有招架之力。从伍子胥的下场来看,西施的功力当真不浅。可是,从另一方面讲,这不正是吴王对她的万般宠爱吗?爱她,却被她毁得国破身亡。
西施在他身边潜伏着,看着他对她的百般宠爱和信任,难道从没动过恻隐之心吗?不可能吧。她身上背负的民族大义将她渐渐地推向深渊。一个国家的兴亡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阖闾被杀,越国灭亡,勾践为质,这本身的衰败恐怕越王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吧!没有居安思危?没有励精图治?还是弱国无强兵?
如果西施领受了夫差的深情,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吴王成就霸业,历史的结局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作为一个越国人,她是光荣的。可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不值得的。于范蠡而言,虽然钟情,却各自背负着民族乃至国家的使命,有缘无份。于夫差而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即使卧底的身份从一开始的接近就不是磊落的,但她并未对吴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何不涅槃重生,为自己而活?她的爱情,于范蠡于夫差,都是见不得光的,注定迎不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也许西施本人也无法想到自己会流传千古,为后世评说,只是若是早知结局,她是依然信守承诺还是忠于自己?答案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