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286】看问题,要看透底层逻辑。2018-11-14

宰相翟方进智能有余,通晓法律制度,熟悉行政工作,又能以儒雅修饰,被称为“通明宰相”,天子很器重他。他又善于揣摩把握皇上的意思,奏事无不符合皇上的心意。当淳于长得势时,翟方进和他交好,经常向皇上称誉推荐淳于长。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罪被诛杀,皇上认为翟方进是大臣,特意保护他,替他隐讳。但是翟方进自己心里羞惭,上疏请求退休。皇上回答说:“定陵侯已经伏诛,您虽然和他有交通往来,但是古书上不是说了吗:‘朝过夕改,君子与之。’(早上的过错,只要晚上改了,君子都赞扬)您还有什么疑虑呢!自己专心一意,有病就按时吃药,好好保重!”翟方进于是起来重新主持工作,又一条一条上奏淳于长所交厚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以及刺史及二千石以上官员共二十余人,全部免职。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一向与翟方进不和,翟方进弹劾说:“杜业接受红阳侯王立的书信和请托,不敬。”于是杜业也被免职,遣返他的封国。

胡三省注:

函谷都尉负责在函谷关检查出入。杜业是杜延年的孙子,一向不事权贵,和翟方进、淳于长都不和。淳于长被免职遣返回封国的时候,王立写一封信给杜业,请他不要因为以前的矛盾为难淳于长。淳于长出关之后,罪行败露爆发,被抓到洛阳监狱,丞相史搜得王立的书信,上奏说杜业接受王立的请托,犯了“不敬”之罪。

华杉说:

翟方进当然是个坏人,杜业本来和淳于长是有矛盾的,反而被他打成淳于长一党,被清洗。杜业呢,他“一向不事权贵”,但是又做得不够彻底。彻底的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完全透明公开,你写信向我请托,我就把你的信公开,或者亲启密奏给皇上送去。我这里只有公事,没有私事。但是,这样能行吗?不会把王立得罪了吗?或许还会被陷害得更惨吗?突然这么干当然不行,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建立的是“不粘锅”形象,人人都知道,就不会有王立请托的信。

如果做不到这一步,那就按游戏规则来,那就是防不胜防,你也只能认赌服输了。


皇上因为是王莽首先揭发了淳于长这个大奸臣,称赞他的忠直,王根于是推荐王莽接替自己。十一月丙寅日(柏杨注:十一月无此日),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时年只有三十八岁。王莽拔出同列,继四位叔父之后辅政,想要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于是更加克己不倦,聘请诸位贤良做自己的部属助理,皇上给的赏赐,和他自己封地的收入,全部都分给这些士人,而自己更加俭约。母亲生病,公卿列侯派遣夫人们来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衣服的长度都不到地面,外套仅仅遮住膝盖,看到的人都以为是家里的奴婢,一问才知道就是夫人。王莽博取美誉,就是这副做派。

华杉说:

成帝的神经太大条,当初萧何稍微多了一点美誉,就引起刘邦猜忌,以至于萧何要特意安排家人做一点强占民田的不法之事,让刘邦能收到对他的举报信,才得以过关。如今王莽作为一个臣子,皇上给他的赏赐,他全部分给大家,封地的收入,自己也一分钱不留,也分给大家,那他到底要什么呢?

再往前,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大军伐楚,为了避免秦王嬴政的猜忌,成天派使者回去找秦王要田要地,以显示自己没有志向。

再往前,田氏替代姜氏,夺取齐国政权,就是全国上下都得他的好处。

历史的经验教训太多太多,成帝号称爱读书,却没有读到关键。王莽已经登峰造极,发展到和皇上“争夺民心”,他还懵然不觉。


11、

丞相翟方进、大司空何武上奏说:“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如今,刺史的地位在大夫之下,却负责督导二千石官员,轻重不匹配,臣等请撤销刺史官职,该设州牧以应古制!”十二月,撤销刺史官职,改设州牧。

华杉说:

翟方进、何武所奏,逻辑不对。刺史和州牧,完全是两个性质,跟什么贵贱尊卑没关系,或者说,当初汉武帝特意就是要用级别低、有冲劲的年轻官员,去监察级别高的地方官。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监察官,"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而州牧,是地方军事行政的全权长官。所以不存在“改刺史为州牧”,而是撤销了中央的监察,地方权力极大的扩张。到后来,州牧又发展为世袭,所以大家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一个州牧,差不多比汉初的诸侯王势力还大了。

何武之前上奏,也是以恢复古制的名义,设立三公。丞相是秦制,三公是周制。重新设立三公,是分丞相的权,这个制度一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才重新集权于丞相。把丞相的权一分为三,皇上当然是乐意的。撤销刺史,设立州牧,皇上为什么同意,不知道了。


12、

犍(qian)为郡在水边发现十六枚古磬(qi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大家议论纷纷说这是祥瑞。刘向借此上书说:“应该重新建立辟雍(天子之学,相当于中央大学),庠序(Xiang Xu,地方上的学校)等各级学校,陈设礼乐,隆兴中正平和的雅颂之声,提倡揖让之礼容,以风化天下。如果把这些事情做了,天下还不能大治的,未之有也。有人说:‘现在的礼教不完备,没有用。’礼以培养教化人为本,如果有什么不完备,也不过是培养教化不完备而已。如果说礼教不完备,那刑罚就完备吗?而刑罚的过错,却足以致人死伤,如今的刑法,也不是皋陶时期的刑法,有司制定法律,也是该减就减,该增就增,都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而一说到礼乐,就说不敢动,那是敢杀人,不敢培养教化人吗?只是因为祭器和乐器的不齐备,就放弃不做,这是舍弃小的不齐备,而去就那大的不齐备,这不是太令人困惑了吗?教化为重,刑法为轻,舍教化而就刑法,就是舍重取轻了。治理国家,首先依靠的是教化,刑法只是协助,不是带来太平的根本。就连京师长安,都有悖逆不顺的子孙,以至于陷于死刑,还不能根绝,这都是因为没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教化。汉朝上接千年衰微的周朝,和残暴的秦朝留下的弊端,人民长期浸淫于恶劣的风俗,贪婪奸险,不懂义理,不给他们教化,而唯独靠刑罚,终究不能改变民风。”

皇帝将刘向的言论发给公卿们商议,丞相、大司空奏请建立辟雍,还在长安确定选址,测量土地,立下标志,但是,还没有动工,又不了了之了。

当时,又有人说:“当初孔子一介布衣,门徒还有三千人。如今天子大学生员太少!”于是将生员扩招到三千人,但是过了一年多,又恢复到以前的一千人。

刘向自以为皇上信任他,所以经常上书直接批评宗室,又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他的话大多很痛切,发于至诚。皇上想用刘向为九卿,但是不被王氏及丞相、御史等当权派接受,所以始终没有得到提拔,在大夫一级停留前后三十余年而卒。

刘向死后十三年,王莽篡汉。

华杉版资治通鉴【286】看问题,要看透底层逻辑。2018-11-1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286】看问题,要看透底层逻辑。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