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lucky_greenegg/article/details/51897647
HASH 算法是一种消息摘要算法,不是一种加密算法,但由于其单向运算,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成为加密算法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完整的加密机制不能仅依赖 HASH 算法。
哈希算法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相同长度的、不可逆的杂凑字符串(或叫做消息摘要),而加密(Encrypt)是将目标文本转换成具有不同长度的、可逆的密文。
具体来说,两者有如下重要区别:
1、哈希算法往往被设计成生成具有相同长度的文本,而加密算法生成的文本长度与明文本身的长度有关。
例如,设我们有两段文本:“Microsoft”和“Google”。两者使用某种哈希算法得到的结果分别为:“140864078AECA1C7C35B4BEB33C53C34”和“8B36E9207C24C76E6719268E49201D94”,而使用某种加密算法的到的结果分别为“Njdsptpgu”和“Hpphmf”。可以看到,哈希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长度,而加密的结果则长度不同。实际上,如果使用相同的哈希算法,不论你的输入有多么长,得到的结果长度是一个常数,而加密算法往往与明文的长度成正比。
2、哈希算法是不可逆的,而加密算法是可逆的。
这里的不可逆有两层含义,一是“给定一个哈希结果R,没有方法将E转换成原目标文本S”,二是“给定哈希结果R,即使知道一段文本S的哈希结果为R,也不能断言当初的目标文本就是S”。其实稍微想想就知道,哈希是不可能可逆的,因为如果可逆,那么哈希就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压缩方式了——能将任意大小的文件压缩成固定大小。
加密则不同,给定加密后的密文R,存在一种方法可以将R确定的转换为加密前的明文S。
这里先从直观层面简单介绍两者的区别,等下文从数学角度对两者做严谨描述后,读者朋友就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区别了
从数学角度讲,哈希和加密都是一个映射。下面正式定义两者:
一个哈希算法是一个多对一映射,给定目标文本S,H可以将其唯一映射为R,并且对于所有S,R具有相同的长度。由于是多对一映射,所以H不存在逆映射
使得R转换为唯一的S。
一个加密算法是一个一一映射,其中第二个参数叫做加密密钥,E可以将给定的明文S结合加密密钥Ke唯一映射为密文R,并且存在另一个一一映射,可以结合Kd将密文R唯一映射为对应明文S,其中Kd叫做解密密钥。
下图是哈希和加密过程的图示:
有了以上定义,就很清楚为什么会存在上文提到的两个区别了。由于哈希算法的定义域是一个无限集合,而值域是一个有限集合,将无限集合映射到有限集合,根据“鸽笼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每个哈希结果都存在无数个可能的目标文本,因此哈希不是一一映射,是不可逆的。
而加密算法是一一映射,因此理论上来说是可逆的。
但是,符合上面两个定义的映射仅仅可以被叫做哈希算法和加密算法,但未必是好的哈希和加密,好的哈希和加密往往需要一些附加条件,下面介绍这些内容。
一个设计良好的哈希算法应该很难从哈希结果找到哈希目标文本的碰撞(Collision)。那么什么是碰撞呢?对于一个哈希算法H,如果,则S1和S2互为碰撞。关于为什么好的哈希需要难以寻找碰撞,在下面讲应用的时候会详解。另外,好的哈希算法应该对于输入的改变极其敏感,即使输入有很小的改动,如一亿个字符变了一个字符,那么结果应该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哈希可以用来检测软件的完整性。
一个设计良好的加密算法应该是一个“单向陷门函数(Trapdoor one-way function)”,单向陷门函数的特点是一般情况下即使知道函数本身也很难将函数的值转换回函数的自变量,具体到加密也就是说很难从密文得到明文,虽然从理论上这是可行的,而“陷门”是一个特殊的元素,一旦知道了陷门,则这种逆转换则非常容易进行,具体到加密算法,陷门就是密钥。
顺便提一句,在加密中,应该保密的仅仅是明文和密钥。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假设攻击者对加密算法和密文了如指掌,因此加密的安全性应该仅仅依赖于密钥而不是依赖于假设攻击者不知道加密算法。
哈希与加密在现代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计算机领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这里我们仅仅讨论在平常的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应用——数据保护。
所谓数据保护,是指在数据库被非法访问的情况下,保护敏感数据不被非法访问者直接获取。这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试想一个公司的安保系统数据库服务器被入侵,入侵者获得了所有数据库数据的查看权限,如果管理员的口令(Password)被明文保存在数据库中,则入侵者可以进入安保系统,将整个公司的安保设施关闭,或者删除安保系统中所有的信息,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但是,如果口令经过良好的哈希或加密,使得入侵者无法获得口令明文,那么最多的损失只是被入侵者看到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而入侵者无法使用管理员身份进入安保系统作恶。
要实现上述的数据保护,可以选择使用哈希或加密两种方式。那么在什么时候该选择哈希、什么时候该选择加密呢?
基本原则是:如果被保护数据仅仅用作比较验证,在以后不需要还原成明文形式,则使用哈希;如果被保护数据在以后需要被还原成明文,则需要使用加密。
例如,你正在做一个系统,你打算当用户忘记自己的登录口令时,重置此用户口令为一个随机口令,而后将此随机口令发给用户,让用户下次使用此口令登录,则适合使用哈希。实际上很多网站都是这么做的,想想你以前登录过的很多网站,是不是当你忘记口令的时候,网站并不是将你忘记的口令发送给你,而是发送给你一个新的、随机的口令,然后让你用这个新口令登录。这是因为你在注册时输入的口令被哈希后存储在数据库里,而哈希算法不可逆,所以即使是网站管理员也不可能通过哈希结果复原你的口令,而只能重置口令。
相反,如果你做的系统要求在用户忘记口令的时候必须将原口令发送给用户,而不是重置其口令,则必须选择加密而不是哈希。
首先我们讨论使用一次哈希进行数据保护的方法,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Hash算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的3个方面:
1) 文件校验
我们比较熟悉的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和CRC校验,这2种校验并没有抗数据篡改的能力,它们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并纠正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误码,但却不能防止对数据的恶意破坏。
MD5 Hash算法的"数字指纹"特性,使它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件完整性校验和(Checksum)算法,不少Unix系统有提供计算md5 checksum的命令。它常被用在下面的2种情况下:
第 一是文件传送后的校验,将得到的目标文件计算 md5 checksum,与源文件的md5 checksum 比对,由两者 md5 checksum 的一致性,可以从统计上保证2个文件的每一个码元也是完全相同的。这可以检验文件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未被恶意篡 改。一个很典型的应用是ftp服务,用户可以用来保证多次断点续传,特别是从镜像站点下载的文件的正确性。
更出色的解决方法是所谓的代码 签名,文件的提供者在提供文件的同时,提供对文件Hash值用自己的代码签名密钥进行数字签名的值,及自己的代码签名证书。文件的接受者不仅能验证文件的 完整性,还可以依据自己对证书签发者和证书拥有者的信任程度,决定是否接受该文件。浏览器在下载运行插件和java小程序时,使用的就是这样的模式。
第 二是用作保存二进制文件系统的数字指纹,以便检测文件系统是否未经允许的被修改。不少系统管理/系统安全软件都提供这一文件系统完整性评估的功能,在系统 初始安装完毕后,建立对文件系统的基础校验和数据库,因为散列校验和的长度很小,它们可以方便的被存放在容量很小的存储介质上。此后,可以定期或根据需 要,再次计算文件系统的校验和,一旦发现与原来保存的值有不匹配,说明该文件已经被非法修改,或者是被病毒感染,或者被木马程序替代。TripWire就 提供了一个此类应用的典型例子。
更完美的方法是使用"MAC"。"MAC" 是一个与Hash密切相关的名词,即信息鉴权码(Message Authority Code)。它是与密钥相关的Hash值,必须拥有该密钥才能检验该Hash值。文件系统的数字指纹也许会被保存在不可信任的介质上,只对拥有该密钥者提 供可鉴别性。并且在文件的数字指纹有可能需要被修改的情况下,只有密钥的拥有者可以计算出新的散列值,而企图破坏文件完整性者却不能得逞。
2) 数字签名
Hash 算法也是现代密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对称算法的运算速度较慢,所以在数字签名协议中,单向散列函数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签名协议中,双方必须事先协商好双方都支持的Hash函数和签名算法。
签名方先对该数据文件进行计算其散列值,然后再对很短的散列值结果--如Md5是16个字节,SHA1是20字节,用非对称算法进行数字签名操作。对方在验证签名时,也是先对该数据文件进行计算其散列值,然后再用非对称算法验证数字签名。
对 Hash 值,又称"数字摘要"进行数字签名,在统计上可以认为与对文件本身进行数字签名是等效的。而且这样的协议还有其他的优点:
首先,数据文件本身可以同它的散列值分开保存,签名验证也可以脱离数据文件本身的存在而进行。
再 者,有些情况下签名密钥可能与解密密钥是同一个,也就是说,如果对一个数据文件签名,与对其进行非对称的解密操作是相同的操作,这是相当危险的,恶意的破 坏者可能将一个试图骗你将其解密的文件,充当一个要求你签名的文件发送给你。因此,在对任何数据文件进行数字签名时,只有对其Hash值进行签名才是安全 的。
3) 鉴权协议
如下的鉴权协议又被称作"挑战--认证模式:在传输信道是可被侦听,但不可被篡改的情况下,这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需 要鉴权的一方,向将被鉴权的一方发送随机串(“挑战”),被鉴权方将该随机串和自己的鉴权口令字一起进行 Hash 运算后,返还鉴权方,鉴权方将收到的Hash值与在己端用该随机串和对方的鉴权口令字进行 Hash 运算的结果相比较(“认证”),如相同,则可在统计上认为对方拥有该口令字,即通过鉴权。
POP3协议中就有这一应用的典型例子:
S: +OK POP3 server ready <[email protected]>
C: APOP mrose c4c9334bac560ecc979e58001b3e22fb
S: +OK maildrop has 1 message (369 octets)
在 上面的一段POP3协议会话中,双方都共享的对称密钥(鉴权口令字)是tanstaaf,服务器发出的挑战 是<[email protected]>,客户端对挑战的应答是 MD5("<[email protected]>tanstaaf") = c4c9334bac560ecc979e58001b3e22fb,这个正确的应答使其通过了认证。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