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到》的一些小想法 2

这是《未来简史》解读的最后一篇,也是激进的一篇,鉴于不少用户反映2.0回归后分享的《未来简史》解读太过深奥难懂,再次作统一回复:首先我们和所有用户一样,并不指望分享的内容能给自己或者用户带来肉眼可见的直接经济利益或可见的实际帮助,而是为了让大家一起扩展认知边疆,了解到一些平时未曾关注甚至未曾想象过的新动向,新思想或者其他,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渐渐做一个不一样的明白人。的确新鲜深奥的东西一次理解不了是完全正常的,我也理解不了,推荐大家重复阅读好的文章争取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而我们也会在后面的选材过程中多加注意,争取给用户带来最好的阅读体验。

  OK,回到正题。这次的主题无疑是数据。马云曾多次在公开会议中提到“二十一世界先是信息时代,然后陡然变成数据时代。”顺着文章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不过就是有限的不同的个体,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映,这难道从本质上不是和算法很相似吗?我们之所以觉得世界复杂不可控,其原因在于:1.世界太大,我们无法搜集到所有人的所有决策和选择数据,因此无法对具体的人作具体的分析和预测。2.一般人不具备有效和全面的信息数据搜集处理能力。3.一般人不具备强大的数学逻辑能力对相应的模型进行抽象和应用。而如果这一切都交给正在进步的人工智能呢?个体差异似乎不再那么重要,因为针对每一个人数据网络都有一整套完整的定制的处理方案和历史数据,也就是说当计算机足够强大时,对每个人本就是区别对待的,而只要给他足够多的数据,让他预测你的选择和行动比你自己更精确其实真的不算太难。读到这里的朋友你可以留意一下你每天的手机使用情况吧:什么时候充电,什么时候打开定位选项,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使用导航,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联系朋友,什么时候联系恋人,跟朋友聊天多久,跟恋人又聊天多久……太多我们不曾留意的数据就这样成为我们个人的指针,指向一套属于个人的行为模式算法,指向我们被预测的未来。

  如果赫拉利的断言正确,我们要做的也就不是要求人类要和人工智能比出高低,也不是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隐私才能不被处理后的数据影响,相反在数据和机器越来越了解人类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用一个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接受人工智能和也许存在的“万物之网”,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前沿科学家,激进的企业家怎么会因为普通人的担忧而改变自己的决策和方向呢?为此,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就是改变了世界观,进而,我们会活在一个不同的世界。越是进步迅速的社会越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而我们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探索时期。

  最后,在《未来简史》思维碰撞进入尾声的时候,写给自己也写给所有人:无论外界如何,做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得到》的一些小想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