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接待贵宾,弹奏《关雎》合适吗?(2018-03-25)

《诗经》开篇《关雎》,对它的理解,是一出逆转剧情。

一.《关雎》里的单相思,是贵族的,与屌丝无关

说它是言情诗,已是20世纪之后的事了。五四时期,人们内心渴望自由、渴望自主的爱情,于是投射之,好比康南海的《孔子改制考》,需要托古,爱情它也一样:“追求这些东西不新潮,古已有之啊。”
《关雎》确实有爱情的影子。
一. 君子向往淑女,“窈窕”:幽静美好的样子。“淑”,善也。可知,君子向往是心灵美的女子。不重颜值,重内在,爱情观超正啊。
二.颇为中意在意,君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想着如何取悦对方“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三.君子有才艺。艺术段位高的,没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不要想动琴瑟钟鼓的。
这已经可以看出君子非常人,乐器一提示,已然贵族。淑女自然就是与君子对举出现的。

学生说:淑女为什么不可以是平民女子?
刚刚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柳宗元给当长安市长的老丈人写信,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请求帮助脱离边缘处境,没有实现。原配杨氏早亡,柳没有再娶妻,但是在贬谪期间,他有周六周七两个儿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这不是柳宗元不肯给两个儿子的生母名分,是世情习俗如此,唐代女性可以提出离婚,但是论及缔结婚姻,在士阶层还是门第间严肃之事。所以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说《崔莺莺传》《西厢记》之类故事里的桃花运,不过是YY罢了。
在诗歌《关雎》里,君子期望自己努力配上的对象正是淑女。某种程度上,正应了“门当户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毛诗解说后妃为文王寻佳偶,朱熹说是为文王寻后妃,正是合理的。
他们俩解释的区别只是在于主语的区别,前者主语是后妃,后者主语是泛指,所以就把“风”从前者的诗教“风化”(《毛诗序》里说“后妃之德”“用之邦国” )转换成了后者的“民风”大众(便于20世纪转换为劳动大众的智慧、诗意和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当风解释成民歌,就成为20世纪时空的新解了,朱熹先生功不可没,不要再说人家“灭人欲”了。

二.《关雎》讲的不是爱情

从诗歌《关雎》里,我们无法知道淑女对君子有没有回应。这只是君子的“诗言志”,一唱三叹:我要好好对待她,得到这个与我匹配的美好淑女。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关雎》抒发的正是志:君子对赢取淑女的志趣。
刘绪义先生在《<诗经>心得》一书中,认为诗里的“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邪,正也。
我还可以帮刘绪义先生引申到孟子的“大丈夫”那里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样完美的君子和这样完美的淑女,真是一对。
如果,这样的君子要有一个理想对应的人选的话,那么就是理想的君主。
这首诗,君子对淑女(侧重品德)的渴求,就成了君侯对贤人的渴求,扩而大之,就是对美好品德和教化天下的渴求。
风的意思:风教、教化,如《毛诗大序》里说的“上以风化下”。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教化和讽谏合起来,构成“风”的完整含义。
这样也就能解释古代不少郑重的社交场合,弹奏《关雎》迎接客人。放如今,在校长办公室,接待客人时,弹奏的曲目如果是《关雎》或者《蒹葭》,这不仅合适,而且隆重喔。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长办公室接待贵宾,弹奏《关雎》合适吗?(2018-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