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东方家庭治疗(1)

以现代东方家庭治疗命名,我想了一晚上,最终敲定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由三个限定名词组成,分别是“现代”,“东方”和“家庭治疗”。这三个限定名词其实正好说明了此治疗范式的核心内容。下面我逐一简述。

“家庭治疗”是上个世际中叶在德国兴起的一种治疗的方法。其最初的开山鼻祖鲍恩并不是想创建一个系统的干预方法,其原初的目的是想创造一个更好理解个人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中的理论体系。鲍恩通过长期潜心观察与总结,提出了“自我分化”、“三角关系”、“代际传递”等为后来家庭治疗奠定基石的理论概念。

稍微解释一下,家庭中有个体自我分化不够(简单说不够成熟,幼稚,儿童化,流行说法为巨婴),不能处理好两人之间的关系,则会引发第三方焦虑,最终导致混乱的家庭关系和不成熟的个体。比如儿童式的父亲与亲子之间,父亲无法担负起父亲的责任,造成母亲的焦虑。母亲替代父亲行使父亲的责任(权威,教导,社会化等),导致亲子对母亲责任(照料,接纳,生活化等)混乱认识。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亲子出现对母亲的矛盾情感,既想依赖又想摆脱;另外对父亲的情感疏离,无法与父亲亲近。这样的情感传递方式最终导致亲子无法正常社会化,成为成熟的个体。然后当他/她在成人后又把这样的状况带入新组建的家庭,所谓代际传递。

上面的话不知道说明白没,如果不明白,读下面的话应该明白。简单说,过家家这事我们比作一支部队。父亲是元帅,指挥作战,母亲是勤务官,管后勤补给,孩子就是打战的士兵。这支出征的部队在出发路上发生了事变。元帅因昏庸无能,帅印被勤务官给夺了。这下勤务官当起元帅指挥打战起来。可毕竟管后勤才是本职工作,指挥打仗有些力不从心。这可害苦了当兵的,仗打不好被夺权的勤务官骂,可又不敢顶撞,因为粮草要靠她供应。所以对夺权的勤务官又爱又恨。当然对被罢免了的元帅更是愤怒,虽不敢说总躲得远远的。后来士兵升官了,有的当上元帅,有的做了勤务官。结果又走老路,事情再次重演。

后继者基于鲍恩的理论继续发展出家庭系统关系动力学理论,并开发了各式各样的家庭治疗方法。如结构式家庭治疗,策略派家庭治疗,经验性家庭治疗(如萨提亚家庭重塑),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家庭治疗。

以上是“家庭治疗”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均是来自西方的理论和技术。我说了,其基本理论奠基者为鲍恩。其理论对“自我分化”的重要性尤其强调。“自我分化”的程度按其本意是指个体与关系之间的界线。界线越明确,个体“自我分化”程度越充分,个体就越显独立,成熟,越能明确关系中的责任和权力。在执行以此为基础的治疗时,治疗师会导向明确关系的界线,促进关系中的个体在交流中更加完善“自我分化”。我们会经常看到家庭治疗师与整个家庭会谈,一边了解家庭关系所呈现的动力模式(“三角关系”),一边鼓励弱小的个体更多表达,督促强势的个体更多倾听,重新建立边界,促进个体“自我分化”完善。

我说过西方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倡导个人主义的,“自我分化”正是强调个体的独立自主,并以其为成熟的标志,故而成为其家庭治疗的核心。但是这在东方倡导集体主义的家国文化心理环境下就有些水土不服,甚至格格不入了。

接下来我来说第二个限定词“东方”。“东方”意指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那我国传统文化心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儒家的思想,忠孝仁义的家国文化。其传承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也一直是我们社会生活的背景和基调。说专业一点就是集体无意识。

传统的家国文化具体体现,尤其在我国的家庭(族)里就是讲孝悌。孝是孝敬父母长辈,悌是悌恤兄弟姊妹。直接讲就是家长制,父母说了算,或家庭(族)说了算。所以我不是独立的个体,我是属于家庭的。我自己的事不能自行做主,要经由父母或家庭(族)商量同意。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大到婚姻大事,生老病死都按此行事。我为家庭(族)服务贡献,反之家庭(族)也照料关心我。在传统文化里成熟的个体并不是西方倡导的独立自主的人,而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信手拈来。我当了十几年的医生,一遇到患者查出患有绝症,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告知家属,而不会告知患者。至于是否告知患者,这事由家属商量决定,而医生是不会参与的。这样的事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患者对自已的病情有绝对的知情权,医生第一时间就要告知患者本人。我们的父母自我们出生要养育我们,然后一路成长,要操心学习,关心工作,一直到结婚生子,还要帮我们照料家庭,照顾孩子。若和西方对比,通常到了十八岁成人,那你就离开家自己照顾自己了。工作立业也罢,结婚生子也罢,你的父母是不会插手的,一概你自己想办法。

所以我们传统文化心理的核心不是个体,而是家(集体)

这就是我国东方的家国文化心理,但到了现在,其受到挑战甚至遭遇破坏。如果你来和我讨论东西方文化心理孰好熟坏,那对不住了,我在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我不关心,而是我更想务实。

说到这里就说到“现代”这个词了。“现代”这个词对家庭来说更贴切的内容是“权威—民主”之间的冲突。“权威”意味集权,服从,专制倾向传统,东方;“民主”意味平等,尊重,协商倾向改革,西方。“权威”更倾向家庭,“民主”更倾向个体。

为何说“现代”说的是“权威—民主”之间的冲突呢?我的临床工作发现这样的一个普遍现象,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有一位不在家的父亲,所谓“爸爸去哪里呢?”。这个现象最近有数据调查证实。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所今年8-9月对近8000个家庭状况调查显示,在亲子互动中,母亲与孩子互动占多数,父亲介入比较少。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严父慈母”向“严母慈父”转变。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以前对不在家的父亲有强烈愤怒,现在我挺平静看待这个问题。父亲的不在场有可能是“权威—民主”冲突的牺牲品。不知道你可听到现在父亲们的抱怨,现在的孩子打不得,又骂不得。这句抱怨说明父亲已不再认同传统权威式的教育方式,可什么才是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呢?从小受权威式教育长大的父亲们并不懂,说实话母亲们也不懂。怎么办呢?不做为是父亲们的唯一选择。

好了,家庭里没有了父亲,家的功能就缺失了很多。这样的状况下,孩子不出问题也就难说了。

用这么长的文字最后要落地的是我所设想的本土化的家庭治疗——现代东方家庭治疗的实施。简单总结如下:

1.治疗的目标是家庭,使崩溃或问题的家庭功能恢复

2.治疗的方式是做家庭的大家长,并酌情弥补缺失的父亲(丈夫)或母亲(丈夫)角色功能

3.治疗的方向是重新平衡“权威—民主”冲突,而且更强调“权威”的竖立,再适度考虑“民主”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东方家庭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