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味觉还在吗?

还记得大学期间全班同学一起看《舌尖上的中国》,看到兴化的芋头,阳澄湖的大闸蟹,重庆的老火锅,那会儿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舔屏的妙处。

你的味觉还在吗?_第1张图片
溱湖簖蟹


从1986年开始做电视节目的陈晓卿,最初是一名普通的摄影师。1987年,他第一次拍摄美食,当时就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做一个美食家,会不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呢?

因为“馋嘴”基因的作祟,在拍片的过程中,他尝试了很多美食。几乎每一个拍摄地,都成了陈晓卿私房美食目的地,寻找美食慢慢变成了他的一种职业习惯。他回忆了自己2006年在贵州六盘水拍片的时候,每天工作结束后,半夜饿得不行,翻墙出去找夜宵吃的故事。

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也没有大众点评网等美食类APP以前,真正吃货都将私房餐馆以及必点菜目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在手机里。陈晓卿坦言,那时候自己的手机通讯录里密密麻麻全是餐馆老板电话。“扫街嘴”这个称号,也是因为他不断和朋友分享美食信息后,才慢慢发扬光大的。

这是《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历程,我很羡慕他,能把自己的兴趣当成一种职业,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大快朵颐,兼顾到工作和生活。

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是选择一个不至于挨饿的工作将就着,这一将就就是一辈子。

“做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

“你回来吧,孩子我们带,你好好上班就行。”

小时候就着青椒炒毛豆能吃掉一大碗稀饭的那个毛头小子已经长大了,现在给我一碟花生,一碗稀饭我照样能吃完,只是对于食物不再有期待,吃饭就是一项例行工序,吃饭的目的是不饿死,吃什么无关紧要。

中午单位吃饭,晚上在兼职的驿站解决,经常是一碗稀烂的面条,加点老干妈,一碗稀饭,两个茶杯盖一样大的包子,站着五分钟吃完继续工作。

早上8点到单位打扫完办公室,拖完走廊,给领导倒上茶水,回到我办公桌打开电脑,发现又快双11了,打开淘宝网页发现我的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在家放着,没验证码无法登陆,却看到首页广告中央的奥利奥,想吃,但是一想算了,爸妈给孙子买的那一大堆吃的有很多吃不完,还是先蹭儿子的吧。

大学最铁的舍友在莫斯科,中午十二点多给他发微信他说还没起床,莫斯库才早上七点半。让他给我带点啥特产,不要给我寄面包就好。

朋友说我现在的生活过的像退休,每天朝九晚五,没消费,没有任何活动,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简简单单,按部就班,这种生活也是以前在外闯荡时不敢想象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味觉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