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网上同网友讨论贾家的家境如何,有网友对自家认同的贾母说贾家是“中等人家”一事颇不以为然,这个可以理解,毕竟贾家宗祠上先皇御笔亲提过: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事实上,在个人眼中看来,贾府是个老钱家族,不过是一个正在不断走向没落的老钱家族。以前阔过,现在不行了,而且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那种。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贾家的情形可以参考《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家那种,只剩下空架子。当然具体而言贾府各方面要好上太多太多了。
露丝妈教育女儿说我们只剩头衔了,嫁人是你唯一的机会,不然就要去纺织厂做女工了。或者说,邱吉尔家的情况更接近贾府的情形,只不过老邱家因着邱吉尔他妈打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带着大笔嫁妆嫁过来注资,原地满血复活了。所以邱少也是打小如贾宝玉,或说《唐顿庄园》里的小姐们一样,是由仆人服侍着长大的,据说打小到大从没亲手挤过牙膏?!
当然,无论露丝家、邱吉尔家,量必都远比不上贾家的富贵荣华。但贾府一开篇在其下人女婿的口中便是:“如今的这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造成贾府衰败的问题根源在那里呢?我们可以说贾府内部没有做到有效管理。就是现在企管课上常讲到的内控管理不到位:“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当然冷子兴自己也说了“这也是小事”。
而更重要的问题在外面。关健在于:“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子孙不争气,就意味着整个家族无法实现可续化发展。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状况。
古往今来,一个家族是否能够延续其荣光,很大程度上取绝于整个家族是否能够“代有才人出”。
而且古代社会远没有现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盛景。要想成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走仕途。或文治,或武功,必须要有一样能行。
比如大家熟知的贾府复兴之路“兰桂齐芳”,便是宝玉之子与贾兰入仕成功的结果。
毕竟,江上两条船,“名”字最靠前。具体而言,有了功名,就能做官。
戏里演多情公子中了状元,便能奉旨完婚大团圆。现实是范进中举后,便“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总之财务自由是分分钟实现了。
所以这里扯远些谈,为何古人讲究多子多福呢?一方面古代婴幼儿夭折率高,具体可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子女的成活率,这还是在有当时医疗水平最高的太医团队看护下的结果。
更何况,以那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欧洲各国皇室都时有孩子夭折的情况发生。比如大家熟知的剁手达人断头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生了四个成人两个,算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了。毕竟她本人之所以会嫁给法国王太子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也是因为原定要去和亲(当时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新的和平条约,这场政治联姻也是和平条约的保障之一)的本来是她的第八个姐姐,约翰娜。但在1762年,约翰娜死于天花,于是玛丽·安托瓦内特便成了下一个人选。
于是现实便是生的越多,存活下来的才可能越多。多个孩子多条路,或者说多个可能性。毕竟,一个孩子有出息,整个家族就兴旺。
此处大家可参考《人民的名义》中祁厅长当官后,把能安排的亲戚相邻全部安排到了公安系统。现实版的则有中年企业家回乡探亲时上演2015版《高祖还乡》,给家乡老人发万元红包的新闻出现。
多年以来,一直有人批评许多农村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但从某种角度说,孩子多,不光是家里多个人干活,更是给整个家庭增加了多一种可能性。
而贾府的问题,不是没人。书中也说了:“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而是没有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人。便是冷子兴所说的:“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
要知道,贾家是降等袭爵的,到贾赦这里,只是个不坐班的一等将军,每日只一味高乐,在家吃酒。所谓的一等将军,只是个空头衔,并没有什么实权。
贾政参加工作多年,也只是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而且这还是升职后的结果。(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而贾链、贾宝玉这一代,更是没一个钻研仕途经济的。虽有个贾珠年纪轻轻便进了学,但紧接着便一病而亡。所以元春受封一事,算是贾家回光返照式的短暂复兴。
但正如秦可卿说的一般:“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
事实上,这表面的一时之盛,还大幅加剧了荣国府的经济危机。元妃省亲的花销,以及元春封妃后荣府这边应付太监们的勒索敲诈,使得荣府原本每况日下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书中作者便借贾珍之口指出这两点问题来。贾珍道:“正是呢。我这边倒可已,没什么外项大事,不过是一年的费用。我受用些就费些,我受些委曲就省些。再者年例送人请人,我把脸皮厚些也就完了。比不得那府里,这几年添了许多花钱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里赔了许多,不和你们要,找谁去?”贾珍还道:“这二年那一年不赔出几千两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亲,只怕就精穷了!”
更何况,古时外戚家的荣华富贵,大多不能长久。且变数太大。已经有太多的历史事实证明,承恩公不是那么好当的。
宫中女子一旦色衰爱弛,失去圣宠,会有什么下场,《甄嬛传》、《如懿传》里面已经给出若干答案。现实版我们可以参考《延禧攻略》中的高贵妃,她死于乾隆十年。乾隆三十三年,其弟高恒因贪腐被乾隆抄家问斩。
而乾隆的白月光富察氏身后的富察家,所以在乾隆朝荣宠不衰,除了乾隆对富察家的格外恩遇外,也是家中的男人们工作业绩给力。
傅恒曾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晚年带病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
傅恒之子福康安(就是野史中常被设定为乾隆私生子那位)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
事实证明,一个家族要想依靠做外戚来保证富贵荣华,只是梦幻泡影而已。真正可依靠的,还是家族中的男人们。
但是,贾家的问题则在于女人都是能干的,正所谓“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而真正应支撑起整个家族的,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们,却一个个只知吃喝玩乐,无一发奋图强者。所以家中的有识之士,而且基本都是女子,早就发出了“若不趁早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的叹息。
凤姐与平儿私下里的谈话,对贾家的问题已经总结的非常深入具体了,基本每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老钱家族,都有同贾家类似的问题,既所谓“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克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罗永浩在其新书《创业在路上》中曾提到过一个观点,企业的领导者带领全体员工在公司内部搞节能降耗,少用纸杯勤关灯,辛辛苦苦折腾一年,省下20万。不如出去谈下一个五百万的大单,能给公司挣到更多的钱。
同样的,贾家的问题也全在于“开源节流”四字。而“开源”二字更是重中之重,必须排在前面。毕竟,探春姑娘辛辛苦苦的在大观园里搞联产承包,高度激发了园里一干老婆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搞得“每日起早睡晚自己辛苦了还不算,每日逼着我们来照看,生怕有人遭塌,我又怕误了我的差使。如今我们进来了,老姑嫂两个照看得谨谨慎慎,一根草也不许人乱动。”的地步。但也只是一年多了八百两银子收入,远不够应付宫中太监勒索,更不要说应付府中日常花用了。
所以说节约虽然重要,但关健还是要人才辈出,绵延不绝,才是真正的家族兴旺之道。而未曾做到这一点的贾府,则不可避免的走上衰败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