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umpe2fs查看每个区段与 superblock 的信息
[root@www ~]# dumpe2fs [-bh] 装置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
-b :列出保留为坏轨的部分(一般用不到吧!?)
-h :仅列出 superblock 的数据,不会列出其他的区段内容!
范例:找出我的根目录磁盘文件名,并观察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
[root@www ~]# df <==这个命令可以叫出目前挂载的装置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920624 3822848 5585708 41% / <==就是这个
/dev/hdc3 4956316 141376 4559108 4% /home
/dev/hdc1 101086 11126 84741 12% /boot
tmpfs 371332 0 371332 0% /dev/shm
[root@www ~]# dumpe2fs /dev/hdc2
dumpe2fs 1.39 (29-May-2006)
Filesystem volume name: /1 <==这个是文件系统的名称(Label)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ext_attr resize_inode dir_index
filetype needs_recovery sparse_super large_file
Default mount options: user_xattr acl <==默认挂载的参数
Filesystem state: clean <==这个文件系统是没问题的(clean)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2560864 <==inode的总数
Block count: 2560359 <==block的总数
Free blocks: 1524760 <==还有多少个 block 可用
Free inodes: 2411225 <==还有多少个 inode 可用
First block: 0
Block size: 4096 <==每个 block 的大小啦!
Filesystem created: Fri Sep 5 01:49:20 2008
Last mount time: Mon Sep 22 12:09:30 2008
Last write time: Mon Sep 22 12:09:30 2008
Last checked: Fri Sep 5 01:49:20 2008
First inode: 11
Inode size: 128 <==每个 inode 的大小
Journal inode: 8 <==底下这三个与下一小节有关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size: 128M
Group 0: (Blocks 0-32767) <==第一个 data group 内容, 包含 block 的启始/结束号码
Primary superblock at 0, Group descriptors at 1-1 <==超级区块在 0 号 block
Reserved GDT blocks at 2-626
Block bitmap at 627 (+627), Inode bitmap at 628 (+628)
Inode table at 629-1641 (+629) <==inode table 所在的 block
0 free blocks, 32405 free inodes, 2 directories <==所有 block 都用完了!
Free blocks:
Free inodes: 12-32416 <==剩余未使用的 inode 号码
Group 1: (Blocks 32768-65535)
....(底下省略)....
# 前半部在秀出 supberblock 的内容,包括标头名称(Label)以及inode/block的相关信息
# 后面则是每个 block group 的个别信息了!您可以看到各区段数据所在的号码!
#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数据还是与 block 的号码有关就是了!很重要!
最底下是关于日志信息:
Journal inode: 8 Journal backup: inode blocks Journal size: 128M
利用 dumpe2fs 可以查询到非常多的信息,不过依内容主要可以区分为上半部是 superblock 内容, 下半部则是每个 block group 的信息
二、df与du:解决如何查询整体文件系统的总容量与每个目录所占用的容量问题
1、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读取的数据几乎都是针对一整个文件系统,因此读取的范围主要是在 Superblock 内的信息。
[root@www ~]#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范例一:将系统内所有的 filesystem 列出来!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920624 3823112 5585444 41% /
/dev/hdc3 4956316 141376 4559108 4% /home
/dev/hdc1 101086 11126 84741 12% /boot
tmpfs 371332 0 371332 0% /dev/shm
# 在 Linux 底下如果 df 没有加任何选项,那么默认会将系统内所有的
# (不含特殊内存内的文件系统与 swap) 都以 1 Kbytes 的容量来列出来!
# 至于那个 /dev/shm 是与内存有关的挂载,先不要理他!
输出的结果信息为:
范例二:将容量结果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出来
[root@www ~]#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5G 3.7G 5.4G 41% /
/dev/hdc3 4.8G 139M 4.4G 4% /home
/dev/hdc1 99M 11M 83M 12% /boot
tmpfs 363M 0 363M 0% /dev/shm
# 不同于范例一,这里会以 G/M 等容量格式显示出来,比较容易看啦!
范例三:将系统内的所有特殊文件格式及名称都列出来
[root@www ~]# df -aT
Filesystem Type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hdc2 ext3 9920624 3823112 5585444 41% /
proc proc 0 0 0 - /proc
sysfs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hdc3 ext3 4956316 141376 4559108 4% /home
/dev/hdc1 ext3 101086 11126 84741 12% /boot
tmpfs tmpfs 371332 0 371332 0% /dev/shm
none binfmt_misc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sunrpc rpc_pipefs 0 0 0 - /var/lib/nfs/rpc_pipefs
# 系统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特殊的文件系统存在的。那些比较特殊的文件系统几乎
# 都是在内存当中,例如 /proc 这个挂载点。因此,这些特殊的文件系统都不会占据硬盘空间
范例四:将 /etc 底下的可用的磁盘容量以易读的容量格式显示
[root@www ~]# df -h /etc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c2 9.5G 3.7G 5.4G 41% /
# 这个范例比较有趣一点啦,在 df 后面加上目录或者是文件时, df
#会自动的分析该目录或文件所在的 partition ,并将该 partition 的容量显示出来,
# 所以,您就可以知道某个目录底下还有多少容量可以使用了
范例五:将目前各个 partition 当中可用的 inode 数量列出
[root@www ~]# df -ih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hdc2 2.5M 147K 2.3M 6% /
/dev/hdc3 1.3M 46 1.3M 1% /home
/dev/hdc1 26K 34 26K 1% /boot
tmpfs 91K 1 91K 1% /dev/shm
# 这个范例则主要列出可用的 inode 剩余量与总容量。分析一下与范例一的关系,
# 你可以清楚的发现到,通常 inode 的数量剩余都比 block 还要多呢
2、du:直接到文件系统内去搜寻所有的文件数据,运行较慢
[root@www ~]#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选项与参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范例一:列出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容量
[root@www ~]# du
8 ./test4 <==每个目录都会列出来
8 ./test2
....中间省略....
12 ./.gconfd <==包括隐藏文件的目录
220 . <==这个目录(.)所占用的总量
# 直接输入 du 没有加任何选项时,则 du 会分析『目前所在目录』
# 的文件与目录所占用的硬盘空间。但是,实际显示时,仅会显示目录容量(不含文件),
# 因此 . 目录有很多文件没有被列出来,所以全部的目录相加不会等于 . 的容量喔!
# 此外,输出的数值数据为 1K 大小的容量单位。
范例二:同范例一,但是将文件的容量也列出来
[root@www ~]# du -a
12 ./install.log.syslog <==有文件的列表了
8 ./.bash_logout
8 ./test4
8 ./test2
....中间省略....
12 ./.gconfd
220 .
范例三:检查根目录底下每个目录所占用的容量
[root@www ~]# du -sm /*
7 /bin
6 /boot
.....中间省略....
0 /proc
.....中间省略....
1 /tmp
3859 /usr <==系统初期最大就是他了啦!
77 /var
# 这是个很常被使用的功能~利用通配符 * 来代表每个目录,
# 如果想要检查某个目录下,哪个次目录占用最大的容量,可以用这个方法找出来
#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刚刚安装好 Linux 时,那么整个系统容量最大的应该是 /usr
# 而 /proc 虽然有列出容量,但是那个容量是在内存中,不占硬盘空间。
三、目录的inod和block信息
1、观察 root 根目录内的文件所占用的 inode 号码时,可以使用 ls -i 这个选项来处理
[root@www ~]# ls -li
total 92
654683 -rw------- 1 root root 1474 Sep 4 18:27 anaconda-ks.cfg
648322 -rw-r--r-- 1 root root 42304 Sep 4 18:26 install.log
648323 -rw-r--r-- 1 root root 5661 Sep 4 18:25 install.log.syslog
2、查看block数
[root@www ~]# ll -d / /bin /boot /proc /lost+found /sbin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一个 4K block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Sep 24 00:07 /bin <==一个 4K block
drwxr-xr-x 4 root root 1024 Sep 4 18:06 /boot <==一个 1K block
drwx------ 2 root root 16384 Sep 5 01:49 /lost+found <==四个 4K block
dr-xr-xr-x 96 root root 0 Sep 22 20:07 /proc <==此目录不占硬盘空间
#/proc 的东西都是 Linux 系统所需要加载的系统数据,而且是挂载在『内存当中』的,
所以当然没有占任何的硬盘空间
drwxr-xr-x 2 root root 12288 Sep 5 12:33 /sbin <==三个 4K block
3、系统是如何读取 /etc/passwd 这个文件?
[root@www ~]# ll -di / /etc /etc/passwd
2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1912545 drwxr-xr-x 105 root root 12288 Oct 14 04:02 /etc
1914888 -rw-r--r-- 1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etc/passwd
(1)/ 的 inode:
透过挂载点的信息找到 /dev/hdc2 的 inode 号码为 2 的根目录 inode,且 inode 规范的权限让我们可以读取该 block 的内容(有 r 与 x) ;
(2)/ 的 block:经过上个步骤取得 block 的号码,并找到该内容有 etc/ 目录的 inode 号码 (1912545);
(3)etc/ 的 inode:读取 1912545 号 inode 得知 vbird 具有 r 与 x 的权限,因此可以读取 etc/ 的 block 内容;
(4)etc/ 的 block:经过上个步骤取得 block 号码,并找到该内容有 passwd 文件的 inode 号码 (1914888);
(5)passwd 的 inode:读取 1914888 号 inode 得知 vbird 具有 r 的权限,因此可以读取 passwd 的 block 内容;
(6)passwd 的 block:最后将该 block 内容的数据读出来。
4、目录挂载点
[root@www ~]# ls -lid / /boot /home
2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2 drwxr-xr-x 4 root root 1024 Sep 4 18:06 /boot
2 drwxr-xr-x 6 root root 4096 Sep 29 02:21 /home
# /, /boot, /home 为三个不同的 filesystem
[root@www ~]# ls -ild / /. /..
2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2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2 drwxr-xr-x 23 root root 4096 Sep 22 12:09 /..
#三个文件 (/, /., /..) 均在同一个 filesystem 内,而这三个文件的 inode 号码均为 2 号,因此这三个文档名都指向同一个 inode 号码,当然这三个文件的内容也就完全一模一样了
5、Linux 支持的文件系统有哪些
[root@www ~]# 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
6、系统目前已加载到内存中支持的文件系统则有:
[root@www ~]# cat /proc/filesystems
四、实体链接与符号链接:LN
1、[root@www ~]# ln /etc/crontab . <==创建实体链接的命令
[root@www ~]# ll -i /etc/crontab /root/crontab
1912701 -rw-r--r-- 2 root root 255 Jan 6 2007 /etc/crontab
1912701 -rw-r--r-- 2 root root 255 Jan 6 2007 /root/crontab
[root@www ~]# ln -s /etc/crontab crontab2
2、[root@www ~]# ll -i /etc/crontab /root/crontab2
1912701 -rw-r--r-- 2 root root 255 Jan 6 2007 /etc/crontab
654687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2 Oct 22 13:58 /root/crontab2 -> /etc/crontab
3、[root@www ~]# ln [-sf] 来源文件 目标文件
选项与参数:
-s :如果不加任何参数就进行连结,那就是hard link,至于 -s 就是symbolic link
-f :如果 目标文件 存在时,就主动的将目标文件直接移除后再创建!
范例一:将 /etc/passwd 复制到 /tmp 底下,并且观察 inode 与 block
[root@www ~]# cd /tmp
[root@www tmp]# cp -a /etc/passwd .
[root@www tmp]# du -sb ; df -i .
18340 . <==先注意一下这里的容量是多少!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hdc2 2560864 149738 2411126 6% /
# 利用 du 与 df 来检查一下目前的参数~那个 du -sb
# 是计算整个 /tmp 底下有多少 bytes 的容量啦!
范例二:将 /tmp/passwd 制作 hard link 成为 passwd-hd 文件,并观察文件与容量
[root@www tmp]# ln passwd passwd-hd
[root@www tmp]# du -sb ; df -i .
18340 .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hdc2 2560864 149738 2411126 6% /
# 仔细看,即使多了一个文件在 /tmp 底下,整个 inode 与 block 的容量并没有改变!
[root@www tmp]# ls -il passwd*
586361 -rw-r--r-- 2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passwd
586361 -rw-r--r-- 2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passwd-hd
# 原来是指向同一个 inode 啊!这是个重点啊!另外,那个第二栏的连结数也会添加!
范例三:将 /tmp/passwd 创建一个符号链接
[root@www tmp]# ln -s passwd passwd-so
[root@www tmp]# ls -li passwd*
586361 -rw-r--r-- 2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passwd
586361 -rw-r--r-- 2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passwd-hd
58640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6 Oct 22 14:18 passwd-so -> passwd
# passwd-so 指向的 inode number 不同了!这是一个新的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是指向
# passwd 的。passwd-so 的大小是 6bytes ,因为 passwd 共有六个字符之故
[root@www tmp]# du -sb ; df -i .
18346 .
Filesystem Inodes IUsed IFree IUse% Mounted on
/dev/hdc2 2560864 149739 2411125 6% /
# 呼呼!整个容量与 inode 使用数都改变啰~确实如此啊!
范例四:删除源文件 passwd ,其他两个文件是否能够开启?
[root@www tmp]# rm passwd
[root@www tmp]# cat passwd-hd
......正常显示完毕!
[root@www tmp]# cat passwd-so
cat: passwd-so: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root@www tmp]# ll passwd*
-rw-r--r-- 1 root root 1945 Sep 29 02:21 passwd-hd
lrwxrwxrwx 1 root root 6 Oct 22 14:18 passwd-so -> passwd
# 怕了吧!符号链接果然无法开启!另外,如果符号链接的目标文件不存在,
# 其实档名的部分就会有特殊的颜色显示喔!
[root@www ~]# ls -ld /tmp
drwxrwxrwt 5 root root 4096 Oct 22 14:22 /tmp
[root@www ~]# mkdir /tmp/testing1
[root@www ~]# ls -ld /tmp
drwxrwxrwt 6 root root 4096 Oct 22 14:37 /tmp
[root@www ~]# ls -ld /tmp/testing1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Oct 22 14:37 /tmp/testing1
五、磁盘挂载与卸除
[root@www ~]# mount -a
[root@www ~]# mount [-l]
[root@www ~]# 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选项与参数:
-a :依照配置文件 /etc/fstab 的数据将所有未挂载的磁盘都挂载上来
-l :单纯的输入 mount 会显示目前挂载的信息。加上 -l 可增列 Label 名称!
-t :与 mkfs 的选项非常类似的,可以加上文件系统种类来指定欲挂载的类型。
常见的 Linux 支持类型有:ext2, ext3, vfat, reiserfs, iso9660(光盘格式),
nfs, cifs, smbfs(此三种为网络文件系统类型)
-n :在默认的情况下,系统会将实际挂载的情况实时写入 /etc/mtab 中,以利其他程序
的运行。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单人维护模式)为了避免问题,会刻意不写入。
此时就得要使用这个 -n 的选项了。
-L :系统除了利用装置文件名 (例如 /dev/hdc6) 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件系统的标头名称
(Label)来进行挂载。最好为你的文件系统取一个独一无二的名称吧!
-o :后面可以接一些挂载时额外加上的参数!比方说账号、密码、读写权限等:
ro, rw: 挂载文件系统成为只读(ro) 或可擦写(rw)
async, sync: 此文件系统是否使用同步写入 (sync) 或异步 (async) 的
内存机制,请参考文件系统运行方式。默认为 async。
auto, noauto: 允许此 partition 被以 mount -a 自动挂载(auto)
dev, nodev: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可创建装置文件? dev 为可允许
suid, nosuid: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含有 suid/sgid 的文件格式?
exec, noexec: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拥有可运行 binary 文件?
user, nouser: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让任何使用者运行 mount ?一般来说,
mount 仅有 root 可以进行,但下达 user 参数,则可让
一般 user 也能够对此 partition 进行 mount 。
defaults: 默认值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remount: 重新挂载,这在系统出错,或重新升级参数时,很有用!
1、挂载Ext2/Ext3文件系统
范例一:用默认的方式,将刚刚创建的 /dev/hdc6 挂载到 /mnt/hdc6 上面!
[root@www ~]# mkdir /mnt/hdc6
[root@www ~]# mount /dev/hdc6 /mnt/hdc6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中间省略.....
/dev/hdc6 1976312 42072 1833836 3% /mnt/hdc6
# 看起来,真的有挂载!且文件大小约为 2GB 左右啦!
范例二:观察目前『已挂载』的文件系统,包含各文件系统的Label名称
[root@www ~]# mount -l
/dev/hdc2 on / type ext3 (rw) [/1]
proc on /proc type proc (rw)
sysfs on /sys type sysfs (rw)
devpts on /dev/pts type devpts (rw,gid=5,mode=620)
/dev/hdc3 on /home type ext3 (rw) [/home]
/dev/hdc1 on /boot type ext3 (rw) [/boot]
tmpfs on /dev/shm type tmpfs (rw)
none on /proc/sys/fs/binfmt_misc type binfmt_misc (rw)
sunrpc on /var/lib/nfs/rpc_pipefs type rpc_pipefs (rw)
/dev/hdc6 on /mnt/hdc6 type ext3 (rw) [vbird_logical]
# 除了实际的文件系统外,很多特殊的文件系统(proc/sysfs...)也会被显示出来!
#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 -l 选项可以列出如上特殊字体的标头(label)
2、挂载 CD 或 DVD 光盘
范例三:将你用来安装 Linux 的 CentOS 原版光盘拿出来挂载!
[root@www ~]# mkdir /media/cdrom
[root@www ~]# mount -t iso9660 /dev/cdrom /media/cdrom
[root@www ~]# mount /dev/cdrom /media/cdrom
# 你可以指定 -t iso9660 这个光盘片的格式来挂载,也可以让系统自己去测试挂载!
# 所以上述的命令只要做一个就够了!但是目录的创建初次挂载时必须要进行喔!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中间省略.....
/dev/hdd 4493152 4493152 0 100% /media/cdrom
# 因为我的光驱使用的是 /dev/hdd 的 IDE 接口之故!
3、格式化与挂载软盘
范例四:格式化后挂载软盘到 /media/floppy/ 目录中。
[root@www ~]# mkfs -t vfat /dev/fd0
# 我们格式化软盘成为 Windows/Linux 可共同使用的 FAT 格式吧!
[root@www ~]# mkdir /media/floppy
[root@www ~]# mount -t vfat /dev/fd0 /media/floppy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中间省略.....
/dev/fd0 1424 164 1260 12% /media/floppy
4、挂载闪盘
范例五:找出你的闪盘装置文件名,并挂载到 /mnt/flash 目录中
[root@www ~]# fdisk -l
.....中间省略.....
Disk /dev/sda: 8313 MB, 8313110528 bytes
59 heads, 58 sectors/track, 4744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3422 * 512 = 1752064 bytes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4745 8118260 b W95 FAT32
# 从上的特殊字体,可得知磁盘的大小以及装置文件名,知道是 /dev/sda1
[root@www ~]# mkdir /mnt/flash
[root@www ~]#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50 /dev/sda1 /mnt/flash
[root@www ~]#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中间省略.....
/dev/sda1 8102416 4986228 3116188 62% /mnt/flash
5、重新挂载根目录与挂载不特定目录
范例六:将 / 重新挂载,并加入参数为 rw 与 auto
[root@www ~]# mount -o remount,rw,auto /
范例七:将 /home 这个目录暂时挂载到 /mnt/home 底下:
[root@www ~]# mkdir /mnt/home
[root@www ~]# mount --bind /home /mn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