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智能公交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回顾最近一年智能公交行业发展轨迹,“竞争”与“合作”两大主题贯穿全年。 

 

这一年,网约公交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

这一年,公交支付市场进入下半场,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走向合作,传统公交市场正在加速拥抱互联网技术;

这一年,智能化、便捷化的公交设施不断亮相;

这一年,5G、AI、人脸识别、车联网等新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公交的运营模式;

这一年,无人驾驶公交车进入测试阶段,2019年公共交通市场或成无人驾驶技术爆发领域;

……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最近一年智能公交市场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01、“公交数据大脑”来了!

2018年4月18日,杭州公共交通云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公交云”),与蚂蚁金服、阿里云、高德地图、数梦工厂等合作伙伴,正式对外发布了“公交数据大脑”。 

点评:

说到“公交数据大脑”,首先要提的是阿里云“城市数据大脑”,其实“公交数据大脑”是在阿里云城市数据大脑的基础上进行行业深化的产物。杭州公交公司在阿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打通了公交车行驶数据、支付宝扫码数据、高德导航数据,研发出了一套“公交数据大脑”。 

“公交数据大脑”的智能运转,正在改变传统公共出行数据孤岛和信息壁垒,实现公共出行供需侧运力平衡,加快城市公共交通转型升级。截止目前,“公交数据大脑”一共服务了杭州、南京、济南、上海等40+座城市。 

自2017年6月成立开始,公交云围绕用户体验构筑生态,构建新型互联网公共出行平台,融合了蚂蚁金服、高德地图、阿里云、钉钉、数梦工场、杭州公交集团等生态架构和能力,以数据为引擎,为公共交通行业注入“互联网+”变革升级新能力。 

02、全国首个动态公交在深圳上线 

2018年6月14日,滴滴优点在深圳蛇口上线动态公交——“优加小巴”。 

点评: 

移动互联网的影响最近几年正在逐步扩散到公交领域,“互联网+公交”首先以定制公交的形式出现,主要目标是解决传统公交中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其中,动态公交是定制公交的升级版,没有固定站点和线路,乘客在任何站点均可动态呼叫公交系统。根据乘客数量、乘客起终点需求、车辆位置、交通状况动态确定接送乘客的最佳顺序和路径,动态公交将公交与拼车相结合,提供比网约拼车运量更大、费用更低的按需出行服务。 

滴滴优点作为融合互联网基因(滴滴出行)和传统公交基因(深圳巴士集团)的新型出行服务公司,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滴滴优点一方面在赋能传统公交,另一方面不断的丰富公交出行产品,先后推出了固定线路的“优点巴士”和无固定线路的“优加小巴”。 

03、滴滴出行进军“公交出行” 

2018年8月20日济南公交联合滴滴出行推出济南定制公交“爱巴士”,首批39条线路正式上线运营,打造济南“智慧公交”出行服务模式。

点评: 

作为出行业界的独角兽,滴滴出行很早就触及公交行业。

早在2015年7月,彼时的“滴滴快的”(今日的滴滴出行)就在北京、深圳推出了巴士服务。上线仅一个月,滴滴巴士在这两座城市就开通500+线路,平均上座率超过60%,再次乘坐率也达到80%。 

当时,滴滴巴士的车辆是社会运力,主要与旅游公司和租赁企业合作,结合线下闲置大巴资源进行数据匹配,搭建平台完成用户找车需求。 

随着盈利问题及网约车资质证明的政策要求,这种定制模式的发展逐渐受限。滴滴开始寻求与地方公交集团开展合作,新的合作模式下,滴滴提供技术,公交集团提供运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极好的解决了盈利和政策合规的问题。

通过与地方公交集团合作的方式,目前滴滴定制公交业务在贵阳、青岛、济南、深圳等城市上线运营,包括定制公交、大站快车/快线,通勤线和高峰跳站等多种出行场景。滴滴平台上运行的定制公交线路已超过1000条。 

2018年是滴滴出行的水逆之年,在网约车市场发展受制约背景下,滴滴公交算是滴滴出行的一条曲线救国之路。但这条路走的如何,还需要继续观望。 

04、华录智达“易主 ” 

2018年10月8日,易华录控股子公司华录智达科技有限公司挂出增资公告,将以竞争性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2018年12月,北京公交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1.7亿元成功入股华录智达,以40.48%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点评: 

易华录近两年在智能公交业务领域对华录智达市场业务开拓支撑力度减弱,同时华录智达在智能公交技术层面有明显提升的空间,因此公司急需新的“血液”输入,带动公司的产品研发,激发市场活力。

北京公交集团具有良好的公交(交通运输)市场背景资源,其资金和市场资源,能进一步激发华录智达在智能公交领域的潜力,拓展行业内优质资源,同时实现易华录投资收益最大化。

虽然易华录减少了对智能公交行业的投入,但行业总体而言,不论公交运营条数还是公交车的数量每年都在扩增,需要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市场空间还处于增量状态。很多创建“公交都市”的城市正在进行公交智能化改造,建设大潮还未褪去,智能公交市场未来仍可期待。 

05、小码联城打造“公交数据共同体” 

2018年12月21日,在杭州举行的2018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期间,武汉小码联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在超过20个城市打造公交数据共同体,推出创新定制巴士和网约巴士,成为公共交通行业继公交和地铁以后的第三种服务业态。

点评: 

美其名曰的“公交数据共同体”,往小了说就是定制巴士等多样化公交服务,往大了可以延伸至MaaS服务。定制公交,前有互联网创业公司自建运力的重资产模式,后有滴滴优点的“互联网+传统公交”的合作模式,就此而言,小码联城并不是其中的首创者。 

两者相比,滴滴优点的定制巴士目前只是在深圳本地运行,其中与公司的性质有很大关系,毕竟大股东是深圳巴士集团,本地覆盖很容易,往外地扩展还要考虑盈利等实际问题。 

作为“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服务商”,小码联城以移动支付切入市场,通过与各地公交集团合作的方式推出定制巴士,赋能传统公交,应该是定制公交拓展最快的跑道,从业务模式上来看值得期待。截至2018年11月小码联城已经覆盖全国80+城市、近2亿人口、以及近15万辆公交车。 

06、2022年,北京自动驾驶公交将试运营 

2019年1月9日,北京公交集团宣布引入Mobileye公司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和自动驾驶方案。预计最早在2022年,北京公交将率先在高新产业园区、旅游观光线上试点运营自动驾驶车辆。 

点评: 

我们都在谈自动驾驶,但是自动驾驶在哪些场景落地是非常关键的,公交作为城市当中最关键的公共运输载体,对于政府来说也是相对可控容易投入运营的部分,可能是最早自动驾驶落地的场景之一。

实际上这对中国本土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竞赛中,来自国外选手的竞争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这将对众多尚未在商业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压力。 

竞争趋向激烈的2019年,合适的商业模式、准确的商业化场景这两个因素变得更加受人关注。在商业化浪潮中,众多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也在去年开始集中在泊车、高速自动驾驶等细分场景加速商用落地方面的脚步。随着国际上更多技术领先企业参与竞争,可以期待一个好戏连台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正在到来。

07、全国首个公交“刷脸”乘车项目启动

2019年1月10日,“一见识君,温暖出行”金华公交刷脸乘车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金华公交成为全国首个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乘车的示范公交。 

点评: 

一直以来,金华公交在公交智能化方面不断尝试,继刷码乘车之后,金华公交的智慧化成果正在多点开花,在云公交卡扫码乘车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人脸识别乘车功能。但“人脸识别”系统在公交行业真的行得通吗? 

据赛文了解,2018年3月,在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牵头组织的人工智能时代交通电子支付研讨会上,羊城通公司董事、总经理谢振东透露,接下来羊城通将在广州BRT部分站点试点刷脸乘车。5月,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京地铁将探索“生物识别”等方式进站乘车,并预计年内试点人脸识别系统。7月,重庆市交通开投集团表示,年内有望在部分轨道交通试点人脸识别过闸等新型支付方式。8月,深圳地铁与腾讯、广电运通共同发布了拥有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等功能的“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地铁售检票系统解决方案。 

2018年各地公共交通人脸识别方案陆续亮相,但却迟迟未见真正落地商用,足以可见刷脸乘车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点。但不管如何,人脸识别在公共交通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其应用场景远远不止支付,将是智慧城市、智能安全、征信体系等诸多方面的根基,更是发展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多应用服务的纽带。 

08、全国首辆5G公交车成都试跑 

2019年1月14日,全国首辆5G公交车在成都二环高架上进行空车试跑。据悉,该车的5G网络网速超过4G网速66倍。 

赛文:

作为最新的通信技术,5G的热度不可谓不高,几乎每隔几天就能看到媒体的相关报道,5G的标准,落地场景和未来市场规模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成都一直走在5G网络户外试验的前列。2018年12月5日,四川成都开通全国首条5G公交环线。2019年1月5日,全国首个5G地铁站(地铁10号线太平园站)在成都正式开通。

5G在公交场景的试水,乘客自然受益,但是最终是谁买单,政府还是运营商还是公交集团,对最终项目的收效有很大影响。这次的曝光项目是试错还是试对,还有待观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