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回忆与不平衡|日X:47

高考的回忆与不平衡|日X:47_第1张图片

高考曾经一直是自己不愿意回忆的事情,因为自己是一个彻底的loser。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越来越能平静的回忆和分析一下这段人生经历了

高考对我而言是四年,高中三年,加复读一年,之间我印象最深刻,也常常跟人说起的是两件事情:

1.地区考卷的难度差距

记得当年去复读学校的第一天,老师们就让我们做了一些当年,全国各地的试卷,第一天我们做了北京的试卷。第二天成绩出来了,数学这一门,听着老师报的分数,我发现这个班的平均分是100多分,我拿到了110+分,我同桌则拿到了137分。但是我们这个班的大部分人,在当年的湖北高考数学里,根本没有达到及格线的90分,包括我。

2.落后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师资

我现在反思,当年高中成绩不理想的一个原因之一,是我一直在用类似“死记硬背”的方式去面对学习和考试。

在小学和初中,我也算品学兼优,不算成绩顶尖,但也基本能到年级的top20%,同时也担任过各种学生职务,从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劳动委员……而面对的学习和考试这件事,我在初中用的办法就是一个字“背”,背课文,背单词,背公式……因此,在考试中我能拿到大部分基础分,但也往往拿不到那些“灵活”题目的分数。

但是到了高中,尤其在随波逐流的选择了理科之后,发现“死记硬背”这一套完全吃不消,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分数根本上不去。

而到了复读学校,这个问题在初期一直没有太大改善,直到复读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给我们讲了,用文氏图的办法去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有这么简单的办法去理解,并且能轻松准确的解题,原来我那种死记公式和文字描述的办法真是太傻了。

而同时我也逐渐发现,我数学很好的同桌(当年湖北数学考试也是130+)在做数学时,是抱着一种尽量用偷懒的态度和思路去解题。他告诉我,他在做选择题时,有时候为了快,会去用一些小技巧猜答案而不是算,比如只是推算出个位数是8,然后估算十位数是15之间,不可能是69,从而能快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那种恍然大悟,至今都对我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有机会我会展开说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的回忆与不平衡|日X: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