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容生产和传播形式的关系

浅议内容生产和传播形式的关系_第1张图片
图来自友人

这个时代的确有很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做环保超市的,每天四处旅行且在朋友圈晒图,潜移默化的诱导人加入;做中医养生或者股票基金的,跑到交友网站发布虚假信息;做广告宣传的有时编出石破天惊的负能量故事来吓人;自媒体更是偏离初衷,一篇比一篇更加偷换概念——贩卖焦虑,使人陷入恐慌;浏览器上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反复刺激人的三观……这个是社会面,反观文学创作面,更是问题频出。

移花接木和偷梁换柱简直屡见不鲜,抄袭之风空前绝后,有的无良作者生产了太多真假难辨的内容。爆款热文的套路对很多人来说已经烂熟于心,只需看一眼题目便知它要表达什么了。这种传播形式决定了其调性——不需要考虑以前和未来,只看眼前——给你最震撼人心的结论。如果你想要了解大众最真实的看法,就去看各种文章下面的评论吧。万幸——主流和基调仍是正常的——值得肯定,我们并没有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内容面前迷失得太远,也没有因为传播形式的五花八门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张。

正因为网络普及才让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好有坏,这把双刃剑改变了原有的套路和模式,但新的规则又总是赶不上变化的节奏,总是迟迟不来——这倒也符合新生事物最初的面貌——突然爆发并引发关注,然而一段时间后就会立刻明白——只是传播形式的变化,内容生产仍然不可能脱离真实的生活,现实才是永恒不变的内容主体。

不可否认,传播形式的变化对内容生产的影响也很大。目前备受争议的自媒体,两年内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引发了无数追捧者相继效仿,然而也就是两年,感觉已经走到了一个困境,发展遇阻。

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最早关注了两个,当时觉得方便新奇——而且觉得写得挺好,后来又不停的被关注了好几个——没怎么看过,现在几乎不打开了。因为自媒体所发表的个人观点有时候很偏激——为了吸引眼球;有时候讲述的故事毁三观——为了吸引眼球;有时候发觉它们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为了抓住粉丝而写。一言以蔽之——传播形式决定了它的内容生产——类似于洗脑,硬要给粉丝重塑三观。

说到这,我想起某个作者的话——脑残粉太重要了!这不是骂人,而是真切的现实。脑残粉——并非真的脑残,而是自己缺乏对世界的看法,又想知道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很多人站在一起的时候——就成了粉丝——共同关注一个人——就是所谓的智者,不断发布对世界的看法,形成了共鸣——一股不容忽视的意识流,这种快乐还是能够使人得到短暂的满足的。

当然很多关注并非基于这个原因——关注就像天边的云彩,你永远不知道它们飘来飘去的真实原因,因而你根本不该为了关注而努力——这本身就是个迷局。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公众号备受争议了,凡以阅读量和粉丝数目来生产内容的作者,陷入的就是一个迷局,且无解。你越在意什么就越难拥有,就像手里的沙,握得太紧了会漏,摊开会被风吹走,很难把握适宜的程度。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理论和支持者,还有后继者,就像发展一个企业一样往下传承着。人们会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争辩,有的理论经过千年流传下来,不断影响后世。比如庄子,他的思想且不论,单文学成就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诸如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鲁迅等人,都从不同层面汲取有益的成分,成就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而我们现在处于太平盛世,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难道不该于发展变化中理出引人向上的明晰之见么!

无论你为何而写,当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内容生产者——无异于产品制造商,你首先要考虑传播形式和受众的问题——这两点决定了方向性。这是种自觉,首先要使内容具备传播的意义——可能有大小,但绝不会毫无意义;其次要对内容生产怀有敬畏之心——是要对读者的精神领域进行类似于推倒重建的工作,或者给予读者生活的希望之类的加固信仰的工作,如何能不谨慎为之。

只有经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进而提炼出来的观点才最有价值,这是我们始终能够前进的动力,有自己的坚持,才会有自己的路。在你说不出精辟理论的时候,谨慎开口;在你对很多事看不懂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风。

其实写作本身不需要那么多关注,就算你出了一本书,没有第二、第三本,你也无法得到持续的关注,除非你出了特别经典的书——类似于四大名著或者近现代经典那样的,对时代有所表现,对社会有所贡献,否则都是一场风花雪月,所以还是早早树立自己的写作观为好。

写作观是本身具备写作天赋且积累了一定创作经验的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打算持续的创作并且志存高远的人。这很好理解,人做一件事需要动力,也需要目标,能从中至少获得乐趣,才能坚持。

说到底,传播形式的变化并没有也不会改变内容生产的目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互为辩证,但形式应为内容服务,内容本身永远胜于任何形式。就算某些形式的传播内容一时供不应求,但时效性太强,过了此时就不再有价值,彼时人们还是对精神饥渴感到难耐。有点像吃快餐——虽然当时满足了,但对于营养的需求仍然感到不满——难以两全。

作为一个内容生产者,必须自觉自愿的守护规则,承担创作者的责任——落脚点始终要站在现实当中。既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胡编乱造。真实的生活足够深刻,只需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就是一条光明大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议内容生产和传播形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