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追求严格制度化的意义及误区?

邱邱邱先森问:

伯凡老师,您好,我有个疑问是关于制度化与标准化的,一个公司管理人员人数超过操作人员,然后公司成天就是搞制度、搞流程,好像要把公司所有的业务全部用一个规范的模具套起来,每个人最后就成了这个流程上各零部件,很多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绕这个那个制度讨论、调整、修订,最后完了又是一种无休止的循环一样,伯凡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遗失的智慧”,我也同意老师的观点,是否这种行为是一个企业创收盈利的阻碍,这样的企业是否是得了大企业病,是否是已经陷入制度这个圈的泥沼?

中信建筑设计院董卫国问:

我的问题:公司一项制度,如果稍有违背,能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本质上也不会造成任何不好的影响。但管理人员认为是非常严重的事,说的道理当然让人无话可说。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伯凡答:

在凯文凯利的《失控》里,有一个很核心的观点,平衡即意味着死亡

真正的平衡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是一种“非均衡的均衡”。如果一味地追逐平衡与稳妥,最后会丧失活力。

如同有生命力的身体永远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在不平衡当中不断地朝平衡的方向进行动态调整,身体才得以持续运转。反之,最平衡的身体是当所有因素都处于固定的状态时,但这也意味着失去生命力,死亡状态。

许多管理者发现在经营企业的进程中,当企业的市场、地位及规模等达到了一定规模时,就需要实现和强调规范化管理。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过度的规范化、只求纯量而不求增量的思路对于企业的未来是非常危险的。

只求解决目之所及的障碍及困难,而非去创造新的业务及新的障碍,更不去突破新的规范和不谋求一种新的模式,企业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逐渐丧失了一种创新的冲动,甚至遏制创新的力量。如此一来,企业将会陷入进一种未老先衰的状态。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打拼后,对“稳定”和“平衡”产生了一种情节,特别地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在一个尽可能地确定、稳定状态中运营。殊不知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一个异变的世界。如果想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将以前的种种经验化为一个固定的内部流程,即使这个流程非常地规范,它仍可能没有太大的价值。最大的问题是,它可能会从根源上遏止一个公司创新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追求严格制度化的意义及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