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读任何书都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以至于读过后时间一久也就忘了大部分内容。其中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没有读到文章的精髓,就算想写也没有落笔之处。剩下的大概也缘于一个“懒”字,看书就只是看书,不会推敲其间的细枝末节。
历经2个月多的时间,细细的品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自我感觉这是我阅读的最仔细的一部小说,读完后,个人觉得如果大师路遥不是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或许还会有《平凡的世界》第四部,第五部。这部曾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带给我的有感动,震惊,遗憾……
小说涉及的内容宽泛,在读第一部时甚至有的人物关系还不很分的清楚,直到第二部,才深深的陷入其中。在小说中提及的内容有关于政治,奋斗,爱情,改革……,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其间的婚姻爱情观。
爱情需要自己去争取
小说中最初写到男女关系的应该就是孙少安和田润叶了,这对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青年,他们对爱情的勇气可谓大相径庭。当然我们不便对任何一方做出评价,毕竟他们自小学毕业后的生活轨迹是那么的不同。当孙少安为家庭放弃学业来帮助父母亲担负起一家的沉重负担,尽管他很努力,在大队里的农活也做的数一数二,可生活过的还是如此的捉襟见肘,依然时刻都需要为一大家子人不要饿肚子而煎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怎么舍得亲爱的润叶和他一起来承受这些呢?当收到润叶那热情的爱情表白,他没有勇气,也知该怎么面对。作为一个高小毕业的人,他虽然远比有同样教育背景的人要来的思想成熟,可毕竟现实就是现实,润叶爱她,她愿意为了他而放弃城市的教师职业而跟随他来农村,即使知道前方一路坎坷也义无反顾。可是润叶从小到大的环境毕竟是相对优越的,她不可能在农活上给予太大的帮助,就算她愿意去尝试,少安也不忍心,而这又是当时他的家庭所真正需要的。作为一个小学毕业就一心为家庭而付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他来支撑的少安,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婚姻和今后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况且润叶的父亲田福堂党支部书记又从中作梗,他不敢接受,也不敢当面拒绝润叶。他唯一能想到并觉得合理的便是找一个他觉得可以与他一起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并且还不需要这个家庭付出太多所谓的彩礼钱的人一起生活。
孙少平,作为少安的弟弟,同样也是这篇小说最重要的主人公之一,他对待爱情就全然不同于他的哥哥。我想这与他的高中学历,已经在田晓霞的带领下一直保持读书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阅读使他思想开阔,同时对待爱情的看法也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从一开始就不满足高中毕业后再回到农村去长期发展,虽然家里无法支持他上大学,他也不希望再给这个家庭增添更多的负担。在农村教书的两年里,从某种程度上他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一些精神价值(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用金钱去叙述的)。当不能教书后,他和别的小伙一样回到田里去干农活,力气也不比别人差,但是他就是觉得心理上有某种缺失。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起农村生活,只是他有一种年轻人的闯劲,即使将来撞的头破血流也不会后悔,因为他尝试了。在黄原揽工的日子里,蹲在桥头像等待被买卖的奴隶一样等着被包工头选中,搬石头时为了不被辞退,即使腰弯的已经直不起来,即使背上都已伤的火辣辣的疼,他依旧咬牙坚持着,甚至为了一边能读书一边又要装作一个不识字的形象,他孤身一人住到了还没有修建完成,四面通风的框架房里。这些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把他打倒,而是把他锻炼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借用文中一句经典的话“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当得知昔日好友对他也有爱慕之意,他不像哥哥那样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差异而逃避,他选择了勇敢接受并享受着爱情的沐浴。他甚至在刚交往的初期就意识到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因为这世俗的因素而分手,但是他并不因此而胆怯,依然热烈的爱着并接受着田晓霞炽热的爱,他知道就算到了那一天,他也会因此而很骄傲-----他一个农民的儿子曾经和一个地委书记的女儿并且当了省报记者的姑娘谈恋爱,老了以后想来都能成为人生中完美的一角。在当了煤矿工人后,他也挣扎过,尤其在得知晓霞有了身份地位都相当的追求者时,他更是苦恼不堪,想到要晚痛不如早痛,觉得自己一个成天生活在黑暗的矿井中的煤矿工人配不上一个省报的大记者。尽管这样想了,但是他们始终是属于彼此的,所以即使晓霞在洪水中为救无辜百姓牺牲后,他依然去赴了他们两年前的约定,晓霞的父亲也非常感激他曾给予女儿的爱情。
婚姻需要相濡以沫,婚姻需要经营
读了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孙少安为了逃避润叶的爱,去了远方带回来一个不要彩礼还一见面就对他死心塌地的秀莲。我们的秀莲,是如此执着的爱着少安,即使知道他们家穷困潦倒,依然毫不犹豫的跟着他来到双水村。她从一开始就告诉少安,她不怕吃苦,只要跟着他,即使要饭她也愿意。她不仅这么说了,而且也做到了。在改革之前,她不仅帮着少安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在田里的农活也做的比寻常女子出色。对少安更是温柔体贴,即使有时显得不“尊老爱幼”(把少安奶奶的白馒头放到少安的碗里),但这也都是因为心疼自己的丈夫干了一天劳苦回来只喝清汤寡水的粥而饿肚子。虽然没有自己的窑洞,结婚后住了好几年公家饲养场的窑洞,她也没有怨言。改革后,政策开放了,人的活动范围也自由了。在支持丈夫的事业上,从少安第一次要贷款揽活给小学拉砖到后来的少安要捐赠一万五千元给村里小学盖新房子,秀莲都义无反顾的支持丈夫,在资金有问题时,更是主动的写信或亲自去娘家为他筹款。即使中途少安为了要帮助村民而扩大砖窑厂,但是由于聘请了一个不专业的烧砖师傅而欠了一屁股的债,她依然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少安一蹶不起的一年时间里,秀莲不仅白天黑夜的照顾体贴着他,更是在关键时刻鼓励并点醒了态度消极的丈夫,最后才是的他们一家摆脱了债务,正真过上了好生活。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小说的末尾提到秀莲因常年的劳苦得了肺癌。
再来看看我们的田润叶和李向前,他们的婚姻起初真的是个错误,没有相互的爱情为基础,我们只看的到向前满满的爱,而润叶却一直将其拒之于外,心里还在因想着少安而痛苦不堪。几年来,那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把双方都伤的不浅,以致最后酿成了向前双脚残废的灾难。庆幸的是,润叶在最后关头回到了向前的身边,也努力的经营起早就该经营的婚姻,不仅照顾残废的丈夫,而且在心理上也对他产生了迟来的爱,这是一种经历苦难后成熟的爱,也是一种责任,最后也有了自己可爱的儿子,总算也是半圆满的结局吧。这期间也有弟弟润生的一份功劳,如果不是润生那次特地来找她说的肺腑之言,也许结局不会是这样。从润叶和向前的婚姻中,给我的启示就是婚姻是神圣的,既然选择了,就好好的经营。
爱情需要情投意合,门当户对已成过去
长大了的孙兰香,不仅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进修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学,即使来自农村,但是在精神上丝毫不输于那些官僚子弟,最终和吴仲平走在了一起。在众多追求者下,除了仲平,兰香对其余的追求者都予以礼貌的拒绝,唯独愿意亲近仲平。同样是农村女子和官家子弟,但是兰香和仲平的结合,远比当初红梅和养民的结合要来的纯粹。兰香和仲平,他们之间有的是聊不完的话题,在学习上也不相上下,各自的见解更是旗鼓相当,他们既是恋人,也是朋友,更是知己,他们的爱情基础就是相互对话。当兰香第一次去仲平家,仲平的母亲从未见面时对农村姑娘的陈旧观念彻底被眼前所见到的兰香改观了,并且十分的喜欢她。而红梅和养民的交往,从一开始红梅就带着一种想要找个好人家以改变自己境况的目的去接近养民而疏远当时同样来自农村的少平,也许这爱情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润叶的好朋友丽丽和她的丈夫武惠良,他们的交往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眼中羡慕的郎才女貌,着实令人眼红,尤其是当润叶还挣扎于自己不幸的婚姻当中时,更是有意的躲避他们的幸福场景。可谁知道,在外人看来幸福美满的婚姻,主人公丽丽却一直有一种内心的遗憾。她一心想要做个诗人,而丈夫是个团支部书记,两人间总是缺少共同语言,交流起来像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但是武惠良一直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隐患,以致在诗人古风铃出现时,彻底打破了原本看似美好的婚姻关系。丽丽与古风铃仅仅沟通几次,就彻底被他吸引中,虽然她心里还是爱着惠良,但是古风铃能够给予她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在这里我们可以指责丽丽对婚姻的不忠,但如果她和惠良能够在精神上也像外表看似的那么和谐,她又怎么没会在别的男人身上寻找弥补呢?
引用文章中描写金秀的爱情观-----她已经是一个能超越世俗观念的人;她懂得幸福不在于自己的丈夫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在于两个人是否情投意合。金钱、荣誉、地位和真正的爱情并不相干——从古到今,向来如此!
《平凡的世界》,写的都是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但是体现出的却远不止平凡那么简单。我从中看到平凡的人如何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如何在平凡中寻找并体现价值。通过小说,路遥先生传达给我们的还要多得多,我的见解必然是冰山一角,但还是要由衷的感谢他,让我读到了如此精彩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