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我工作5年,还不如在训练营当5个月班长

你参加一个线上课程时,会积极参与社群讨论,还是会闷声不吭写作业深度潜水?

反正我是属于深度潜水的那一个。有多深呢?

一年前,参加了第一期师北宸写作训练营。等到一个月后复报第二期,都完全没人记得我是老学员。不管班组长在群里怎么吆喝和卖萌,我都两耳不闻群内事。

一年过去,现在的我已经担任过10期7天写作营班长,2期21天写作训练营组长,1期阅读训练营组长,被其他组长调侃为「三朝元老」。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一直在训练营赖着不走?嘻嘻哈哈地回答你,大概是来为了还以前被我冷落的班长/组长的债吧(捂脸表情)。

机会面前,是观望认怂还是无知者无畏?

别看我现在当了这么多期班长组长,好像经验很丰富的样子。最开始报名申请的时候,也是怂得不行。

去年11月初看到班长招募时,一边想要去申请,一边却在犹豫。

「我没有社群经验,做不好吧?」

「当班长要有什么要求呢?」

「班长手册要有吧?」

从来没想过潜水员能去做班长,这要是能做到简直是人格分裂吧?

那段时间情绪状态不太好,每天都在为工作的事情焦虑。想到印象中班长大方开朗,健谈,浑身散发正能量,实在想不出没有社群经验的自己哪里来的自信?

然而状态往往是做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不知道你有没过这个时刻,知道即使难度大,但还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终于还是点开报名链接去申请。

为了展现诚意,申请理由写了很多,搜肠刮肚去找过往生活中符合班长气质的经历。

「本职工作也是运营……」

「在21天当过学员了解学员状态……」

……

啰啰嗦嗦写了好几百字。甚至到现在还在怀疑,申请是不是看字数通过的。

没有三分钟热度的探索,何来三万分钟的坚持

像个愣头青一样,在11月第一个周日被风儿邀请进到班长群。开营前原本还在担心一个习惯了深度潜水的人,现在该如何去群里引导话题?等到正式进入班级群的那一刻,才发现真的是想多了。

果真是屁股决定脑袋。

以班长身份发出第一份自我介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好意思、放不开、不知如何下手。反倒是站在班长角度,看到一份份满怀热情,迫切想要成长和提升自己的自我介绍甩过来,竟有不少感触。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医生,教师,行政,宝妈,个体,大学生……极大超出生活中我能接触到的人群。看到爱好相同的小伙伴互相认识,分享经历,冰冷的手机屏幕也盖不住大家对写作和表达的热情。

开营结束,汇总自我介绍,统计打卡率,后台每增加一份作业就赶紧统计上去。那几天工作上出差比较多,宾馆里,转车途中,都在盯着群里同学有没有甩作业。有人交作业,一定第一时间冲出去给几句简单点评,鼓励一下,同学开开心心说着谢谢,班长真好。那一刻,同学的感谢,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晚上,和搭档班长张巧就白天群里讨论和作业情况简单梳理,回顾当天表现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那段时间,每天起床真的都是新的一天,因为在第一周,每天遇到的都是新情况。

靠热情支撑的第一周很快结束,对一周内每天同学们状态有了大致了解。同时,问题也更多了,班级同学活跃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班长的引导作用到底有多大?活跃同学有什么特点?单纯群聊好像并不能和同学建立深度链接?

第一期结束时,发现只是单纯群聊并不能和同学建立深度链接。一堆问题还没来得及想明白,新一期的7天写作营又在周日无缝衔接上了。基于第一期遇到的问题,于是想到第二期要调整策略,多找同学私聊,了解感受,多看作业。就这样,第二期从私聊入手,后来又发现效率比较低,第三期又进行调整。前三期就在不断摸索中结束了。

那段时间再也没有觉得心力不足,打不起精神,反倒是每天看到一帮同学在分享作业就很开心。前三周确实处在三分钟热度的状态中,所以得趁着这股热乎劲,让自己忙起来,不断地试错。没有三分钟热度的探索,何来三万分钟的坚持?

谁还没有个第一次呢?

在第三期结束的时候,风儿邀请我在第四期给其他班长做个主题分享,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天哪!(捂脸表情)

前三周的确是有一些进步,也发现了一些更好帮助同学写作业的方法。可是做分享,我是从来没有想过的。情绪简单犹豫后,理智还是选择接受挑战。训练营待久了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分享是对自己经验归纳的机会,好好准备吧。

距离分享还有一周,写点什么东西呢?其他同学看似每期相同的七天训练营,对于我的班长工作来说,前三期里每期却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期都是全新的几百号性格迥异的同学,不可能一套运营方法走天下,人,是最大的变量。

仔细梳理了从开营到闭营7天内的大多数流程和动作:开营的自我介绍,中途作业点评,鼓励同学,每天早晚小报等等,把能想到都写在纸上看哪些点比较有感触,哪些自己做得还可以。想不起来的就去过去三周复盘里找,还好每天都有记录。

确定了内容,在图书馆花了一下午写好三千字的逐字稿,拿去给风儿看。既然是语音分享,她提议我再加一些互动,对稿子也润色了一遍,果然说起来舒服多了。准备好逐字稿,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放稳当了。

分享时间定在晚上8点。7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坐在书桌前准备。说是准备,其实就是把逐字稿再熟悉熟悉。可是越看越紧张。这还得了,一会儿到了8点怕是话都说不出来了。

去操场跑了两圈,回来时间刚刚好,7:55。点开直播链接,临时熟悉软件界面。一到8点,平常都是熟面孔的各位班长准时出现在直播里。跟大家打了招呼,怕是他们隔着屏幕也能听出来我的声音在颤抖。逐字稿2775字,加上开场小互动。因为好多次把握不准一条一分钟语音和几句话之间的节奏,一共用了近一个小时。

在直播前还特意把链接分享给了女朋友,分享后问她反馈,她说后边一段还是听着挺轻松的。我明白她的意思哈哈哈,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勇气去回听自己的声音。

不过,即使磕磕绊绊,即使内容不足够吸引人。第一次分享,做到了。下次,一定会更好。在担心和结果之间,只缺一步,去做。

隔三差五被拉出来“晒太阳”是什么感觉?

很快,一个月结束了。四期下来,每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期都能在上一期基础上更准确把握同学一周内的状态。在合适的时候给予鼓励或催作业来带领写作业。一周一期,快速迭代的快感不断袭来。

可是人终究不是机器,都会有累的时候。到了第四期结束前,突然就打不起来精神。作为一个老班长,每次都是面对一群新同学,每一期刚开始的问题都是类似的,打卡工具不会用,不看群消息的同学反反复复问同样的问题。

理智告诉自己下周还有新的方式待尝试,新的问题待解决,但无奈我就是不想看群消息,不想私聊同学,觉得同学写不写作业是自己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重复最考验耐心,我知道是耐心没了。

第五期开营前申请休息。休息的几天没有看群,没人找我。几天下来又想回去看看作业了。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给把自己适当地抽离。所以,当班长和学员其实区别不大,都会有热情期,也会有懈怠期。当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不妨让自己稍微休息下再重新出发。

任何一件长久的事,都不能只凭热情去做,时间会消磨热情。而持续下去的不竭动力,来自于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已经连续担任了这么多期班长,我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看到新班长源源不断涌进来,每个人都在贡献自己的新想法。有班长为调动同学们积极性,设立学委,用学委撬动更多同学参与,发现效果很好。有了学委协助管理班级,群讨论氛围更加高质量。每一期看到新班长热火朝天的尝试,就像看到了那个自己一直没有做好的盲区,每天都被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圈。

之前一直都没有在第一时间找学委,等到第三天的时候发现过半,已经有点晚了。

休息一周回来后,果断按照新模式组建学委团队。看到作业写得好同学就邀请过来,很快找了四五位同学过来。结果学委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找准角色,那一周组建学委这个动作就不了了之,心里也不由得在质疑学委机制的效果。

潜入其他班级看学委聊天记录,找他们班长聊天寻经验,晚上再翻翻看复盘记录,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还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自己一直没有帮助到学委。任何一次合作都需要有双向价值的传递,说白了就是不能一直是一方占另一方的便宜。学委团队可以帮助班长更好地管理和带领班级,那作为班长,我能给学委的帮助是什么呢?他们能从学委这个角色上获得什么价值呢?

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得很清楚。

担心带不好学委有愧于「老班长」称呼也是我不断尝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人有时候就是容易陷入到过去成绩当中,偶尔一两次被贴上「优秀」标签后就不愿意撕下来。虽然一开始没带好学委就留下了阴影,但这不应该是借口。

面对难题,面对过去的褒奖,不突破就只能一直承受其苦。老徐曾经说过,每当夜晚12点的钟声响起,你就应该把自己清零,不管你昨天收获了多少点赞和夸奖,那都是昨天的事了。我们每天念叨的「空杯心态」如果要实践到极致,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啊哈一下,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在训练营里写复盘是我最喜欢的环节。

要说十期班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改变,那一定离不开每天复盘。前段时间激动地找到北宸老师说,每周反思迭代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飞速进步的新模式。想想工作前几年一直没有开启过,也不知道该说遗憾呢还是说庆幸?

每天晚上花二十多分钟,把白天做的事,如实记录下来。根据效果看有什么可以复用。对问题,思考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提出下一步行动计划。然后在第二天或者下一周转身就试,行不行得通很快就能得到验证。真正做到了用 「小步快走,快速迭代」的方式和训练营一起成长。

比如「催作业」这件事,以前就是加上同学好友后直接一顿追问,为什么不写作业?遇到什么问题了?最后结果是同学问烦了,不仅作业不写,班长也不想理了,自己还念念有词「为他好」。

反思自己,调转角度,把自己当成同学去感受,每天记录自己的改变过程。某天突然发现,与其催作业,还不如关注同学真正的学习感受效果更好一些。

「磨刀不误砍柴工」道出了复盘的必要性。每天复盘,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追究责任或者图表现,而是为了避免掉进同一个坑,不犯同样的错误。全盘回顾,也能知道现有优势在哪里,也好接下来不断放大不断精进。

这样在下一个周期里,避坑,改进,提升,发挥以往优势,螺旋式前进,每一天都比上一次做到更好。

十多期班长结束,收获当然不只是复盘的经验和好处。

要说最大的惊喜是什么?那就是突然发现,不仅对隔着屏幕的陌生同学能做到360度关怀,对待自己家人也大不一样了。

前几天收到老妈寄过来的酱,和女朋友吃完后第一反应是我一定要在群里夸一下老妈,让她知道。“妈,你做的酱可真好吃”,刚刚放下手机,马上一条语音过来。“那每次出去时让你带你就是不听,哎”。虽说像是责备,语气里却满是自豪。听到屏幕那边她那么开心,才惊讶于自己居然会主动去夸老妈。

以前可是吃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说过这些。从小受教育说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身上亮点,就这么轻易做到了?

前两天和跟妹妹讲了一个小时电话。当最后听到她要与闹了两天矛盾的妈妈打电话和好时,真的不要太开心。我做了什么?不就是在充分照顾她感受的前提下,在两人关系之间架起了一段沟通桥梁?

在那个当下,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Aha moment:运营人最终运营的是自己。

从去年11月初,7天写作营第三期开始一直到第十四期,十周班长。训练营每一次迭代,班长工作指南每一次版本更新了哪些内容,到现在都记得清楚。我应该是除了训练营项目负责人风儿之外,最了解7天写作营的班长了。

以至于有些同学好奇,班长不仅文章写得好(显然他们不知道我的真实水平),而且总是充满正能量,活泼开朗,往往三言两语就能点燃他继续写下去的动力,好像很厉害。

可是我能说一年前参加第一期写作训练营的时候我还是个资深潜水员吗?一年前,我参加了第一期写作训练营。等到一个月后复报第二期,都完全没人记得我是老学员。不管班长组长在群里怎么吆喝和卖萌,我都两耳不闻群内事。

一直到第二期第二周有天晚上,突然看到群里有人@我。奇怪,没在群里说话,谁提到我什么呢?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师北宸老师。他说我作业很及时,从没在群里讲话但每天吭哧吭哧作业倒没少过。

虽然隔着屏幕,但在200多人的群里被拽出水面时,小心脏还是使劲突突了两下。第一次在训练营感受到了被关注。每天下班后花三个以上小时的努力,原来有人看见。那一次鼓励让我感受到,即使在线上,只要做好手头的事,结果也一定会有人看见。

在第二周我居然还获奖了——咕噜咕噜冒泡奖。不得不说这是对我的极大鼓舞。想必你也知道了,我在训练营的昵称 「咕噜」就是这么来的。

从那天开始,刷群消息的同时,偶尔也会出来冒个泡说两句。不过始终是冒泡,没有更进一步。而主动申请来做训练营的班长、组长,就是我去年跨出的最大一步。一跨,就是小半年。

今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5个年头了,现在回看这5年的工作经历,还不如在训练营当5个月班长来得深刻。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一直在训练营赖着不走?一本正经地回答你:带着无限的好奇心,你也来做10期班长试试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097我工作5年,还不如在训练营当5个月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