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怎么顺利
陈胜在占领陈县之前,就派了葛婴率兵向东发展,此时已经占领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在占领陈县之后,他再一次展现了他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又分别派了三路大军向西、北、南三面出击:
西路由义军主力向秦朝的统治中心咸阳(今陕西咸阳)挺进,又分为三路:任命吴广为代理楚王,督率众将领向西攻击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打开通往秦都咸阳的通道;命令宋留率军平定南阳,打通武关,开辟通往咸阳的另一通道;授给陈地人周文将军印信,命他领兵向西夺取“关中”,直捣咸阳。
“关中”是哪里呢?
关中是哪里说法很多,但大体是相同的。在秦朝都城咸阳地区,西有陇关,东有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南有武关(在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秦地居其中,故称“关中”,是秦朝的行政文化经济中心。
这几个关口又以“函谷关”最为知名。在河南和陕西交界处有一条绵延的山脉,叫肴山。肴山是秦岭的支脉,突入河南西部,纵贯南北,横亘在陕西和河南之间,是河南和陕西交通的必经之处。函谷关就位于肴山的山谷里之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东出中原,西进关中,必须过函谷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国能战胜六国,六国却灭不了秦国,秦国能守住函谷关是关键原因。很多人说的关中其实就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而把函谷关以东广大地区称为“关东”,函谷关是“关中”和“关东”交通的必经之路。
北路分为两路:一路由故魏国人周市带领,去攻夺原魏国的土地(河南一带),用当地人去打当地是陈胜喜欢使用的用人策略之一,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但他却没有考虑到他们打下自己家乡后会难以掌控;一路派武臣、张耳、陈馀渡过黄河向赵国旧地(山西、河北一带)进攻。
张耳、陈馀为什么能得到这次带兵的机会呢?这得益于他们两人忽悠功夫。
大凡读了点书的知识分子都会有点自命不凡,何况张耳、陈馀这两人还带了一些敢闯敢干的游侠作风,他们天生就不甘寂寞,不搞出点事来誓不罢休。他们提出的立六国之后的建议没有被陈胜采纳,于是又凭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向我们的陈王献上一计:大王您发动起义,是为了攻入秦朝的心脏关中啊,像赵国旧地这样的地方是不值得大王您操心的,您也没有时间去攻取这些不重要的地方。而我们原来在赵地生活过,熟悉赵国情况,有赵国人脉,您给我们一支队伍,这些事就让我们帮您去做吧。
陈胜当时确实是用人之际,需要人手,加上张耳、陈馀两人早已名声在外,陈胜心想他们说的应该有点道理,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他知道知识分子心中的小九九太多,怕遭暗算,于是也留了一手:任命他赏识的陈地人武臣担任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士卒三千人,向北发展。
历史上很多白手起家的领导似乎都有点戒备读书人,事实证明,领导的眼光有时是很准的。
南路,陈胜命令汝阴人邓宗率军攻略九江郡(今江西一带)。
陈胜的这种分兵出击的策略到底正确与否呢?
在秦末,陈胜和其他农民起义军都无一例外地起义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关东地区,并且初期都进展顺利快速,除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人心向背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关东地区是秦朝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
二是关东地区是原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故土,复国思想一直深埋在当地人民的脑海之中,只要打出“复国”大旗,就很容易号召和鼓动。
而关中才是秦朝的统治力量的汇集中心,也是秦国的老巢,其中蕴含的反扑力量不可小觑。
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功,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做到,陈胜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轻敌。
正是因为陈胜的轻敌,他才会认为秦朝不堪一击,不但没有集中兵力将自己发展壮大,反而将兵力分散,到处略地。他认为派了这么多路军队向外出击,天下已经唾手可得,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他留在陈县开始享乐,比打下京城才开始贪图享乐的李自成还早得多。
在陈县,陈胜做了下面几件事。
第一件:
陈胜派出了周文的部队之后,因为秦王朝的行政混乱,初期节节胜利,陈胜便认为秦朝这个庞然大物不过是纸老虎,自顾不暇,不可能会来进攻他们,竟然不再设置防备。
针对这种情况,孔鲋就规劝陈胜说:“我听兵法上说:‘不能依靠敌人不来攻我,而是仰仗我之不可以被攻破。’如今您认为敌人不会来进攻而不设防,而不是依靠自己有完备的防守而不怕敌人进攻,一旦遭遇什么变故而不能立即组织防守,那么后悔都来不及了。”孔圣人的后代就是不一样,除了礼义仁德,兵法也精通。
但是我们的陈胜先生是怎么回答的呢?他甚至连反驳的理由都懒得找,直接说:“我的军队,就不必烦劳先生您操心了。”
无语。
第二件:
陈胜在称王之后,那个他在耕田时被他承诺“苟富贵,无相忘”的老朋友果然够朋友,牢牢地记得他的叮嘱,知道陈胜有了富贵,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火急火燎地就赶到了陈县,敲着陈胜住的宫门大喊:“我要见陈涉。”守门的卫兵一听,心道他妈的这是熊心吃了豹子胆,简直就是视我为无物,于是二话不说就把那人捆了起来。经他一再解释后,才把那人放了,但仍不给他通报。那个人就只好守在门口,等到陈胜出门时,就赶紧拦在路上,高喊“陈涉”的名字。陈胜听到喊声,果然没有忘记他,叫那人上了他的车,一起回宫。
进了陈胜的王宫,那人看到了殿堂房屋、帷幕帐帘,锦秀繁华不已。由衷发出感叹说:“房子、东西真多啊!陈涉做了王,住着这样的深宫大宅,真是阔气啊!”
后来,这位陈胜的老朋友仗着和陈胜的交情,进出宫殿越来越不讲规矩,还到处谈论陈胜的往事。于是有人劝陈胜说:“你这个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言乱语,有损您的威严。”此话正中陈胜下怀,便趁机杀了那位老朋友。这件事后,所有来找陈胜的老熟人都自动离去了,从此再没有故人来亲近陈胜。
人和人在一起,共患难不容易,同样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同富贵。如果各位还不怎么富贵的朋友听到有人提醒“苟富贵,无相忘”时,笑笑就好,千万别往心里去。
第三件:
陈胜任用了两个分别叫“朱防”“胡武”的人做主管群臣功过赏罚事务的官员。这两个人以苛刻、严厉为名,凡是跟这两人关系不好的人,他俩就会找名目将人抓起来,不交有关官吏审问,而是亲自任意惩治。但陈胜却非常信任这两个人,所以他手下的很多将领怕被馋言所伤,也都不太亲附他。
轻敌、享乐、暂时地任用小人都不是致命的。
致命的是,分兵多路的策略使陈胜轻易地将他的军队指挥权交给了一些连他自己都不十分了解的人,而他自己掌握的也就是留在陈县的兵力却十分单薄。
而陈胜派出的这几路部队四处占地盘的理想很丰满,现实还是有骨感。
葛婴攻下东城后,因为不知道陈胜已经立为“楚王”,犯了目无领导、不请示汇报的错误,他擅自立一个叫“襄强”的为楚王,犯了领导的大忌。后来闻悉陈胜已立为楚王,就亡羊补牢,杀了襄强返回陈县报告,可惜为时已晚,陈胜仍然将葛婴杀了。
吴广一路杀到荥阳城下,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为三川郡守,负责防守荥阳,他坚守不出,一时和吴广形成僵持局面,使吴广西进受阻。
周文一路开始发展得不错,势如破竹,横扫淮河、黄河流域,突破函谷关,直指咸阳,沿途归附者不计其数,短短几十天,已经发展为战车千辆,士卒几十万的庞大的军队,他们前进到戏亭(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了下来,准备进攻咸阳,在那里,他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周市向北进军到狄县(今山东高青县)时,狄县原来的齐国王族田儋和他从弟田荣、田横已经杀死狄县令,在齐地起兵,自立为齐王。见周市带兵来了,反过来进攻周市。周市被他们打败,退回到魏地,继续在故魏地发展。
南路率军攻略九江郡的邓宗后来怎么样了?不知道,因为他在史书中只出现过一次,就是说陈胜派他去攻略九江郡,从此再也找不到关于他和他的军队的任何信息。几乎可以肯定是战死或者逃亡了,如果发展壮大了,不可能会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发展的最好的一路应该算张耳、陈馀这一路了。
武臣、张耳、陈馀领兵渡过黄河到达赵地后,沿途各县人们纷纷来投,队伍一下就发展到了几万人,武臣号称为“武信君”。大军接连攻下故赵国的十几个城市。
当他们快打到范阳县(今河北省定兴县)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蒯通的范阳人,蒯通原名蒯彻,因为和西汉汉武帝重名,要避讳。史书上便都将他的名字改为蒯通。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类靠嘴巴吃饭的游说之士,可以他们叫“说客”或者“说士”,凭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混得风生水起,持“合纵”“连横”之说的苏秦、张仪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当然,能做说客的都是聪明人。
蒯通就是一个说客,虽然在战国时代没有找到施展身手的机会,但他在楚汉之际找到了用武之地。
他趁武臣他们攻取赵地的机会,第一次施展了他的游说功夫。
蒯通找到了范阳县令徐公,先自我介绍,故弄玄虚:“我是您治下的一个普通百姓,名叫蒯通,我可怜您就要死了,所以向您表示哀悼。但是,我又要祝贺您因为见到我而获得生路。”
徐公看到起义军兵临城下,心里正七上八下,六神无主呢,见来了个敢说这样大话的人,一下被唬住了,问道:“我为什么就要死了呢?”
蒯通接着吓他一下,攻破他的心理防线,以便自己掌握主动权:“您做县令已十多年了,杀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受您害的人太多了,想杀您的人也太多了,之所以你还没有被杀死,是因为那些想找你报仇的人害怕秦朝的法律。现在天下大乱,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贯彻执行,那些恨你的人马上就会争先恐后地把刀刺到您的身上报仇雪恨,所以你死定了。”
徐公一听顿时吓得半死,他庆幸蒯通还说了下半句,连忙问:“那您又为什么祝贺我得到先生您就获得生路呢?”
蒯通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他的计策:“本人不才,武信君已经派人来找我做他的顾问了,我现在要去会见他,如果我这样劝说他:‘您要战胜敌人才能取得土地,攻破城池然后才占领它,不仅代价很大,而且很危险。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将不战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送个信就能够平定千里土地,你要听吗?’他一定会问:‘你的策略是什么?’我就趁机回答说:‘范阳县令本应整顿他的军队,守卫城池,奋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贪婪而喜欢富贵,所以想向您投降。如果您不给首先向您投降的人恩惠,那么其他的地方将互相传说:‘范阳县令首先投降却被杀,我们可千万不能投降’。他们一定会据城坚守,您将难以攻取。我为您打算,不如用车子迎接范阳县令,让他在燕、赵一带驰骋炫耀。那么,其他的地方将互相传说:‘范阳县令先投降而获得富贵’。他们一定会竞相投降,这就是我所说的送个信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
徐公一听,真是投降有门,富贵有望,连连拜谢,然后准备车马送蒯通前去见武臣。蒯通就用这些话劝说武臣,武臣一听同样大喜,然后就用一百辆车,二百名骑兵,以侯印迎接徐公。正如蒯通所料,燕、赵一带听说了此事后,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武臣。
游说之士,一是要聪明,可以抓住人心中最在意、最重要的根本利益,在敌对阵营之间两边讨好,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二是要有不怕死的勇气,不怕一言不当人头落地。
他们的话,有可能比千军万马更管用,可以置人于死地,也可以让人在困境中寻得生路、贫困中求得富贵。从这个角度来说,蒯通以后的表现,证明了他是一个合格的说客。
而武臣的胜利果实,陈胜同志一个子也得不到,因为武臣身边,还有两个号称名士的张耳、陈馀。
陈胜在弄出这么大动静,怎么秦政府好像没有反应一样呢?其实,准确的说,不是没有反应,而是有人不让有发应,谁不让?
秦二世胡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