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处在更多的心流中呢?

如何让自己处在更多的心流中呢?

——读《心流》想到的

 

在一个音频节目中,知道了《心流》这本书,在当时的节目里,感觉对“心流”一词似曾相似,也觉得特别有感觉,加之节目主持人是从讲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到心流这个问题的,所以听完节目后,迫不及待的在亚马逊上买了《心流》这本书。书到了的时候,还在读着另外一本书,本着读一不二的想法,在完成上一本读起来有些困难的书的阅读后,带着对那本书很多的回忆和疑问开始了《心流》的阅读。

先说说对书的直观的感觉,这本书一翻开后就有厚厚的、6个人写作的序言,看着那些写序言的人,都不是很熟悉,加之自己有个习惯,看书的时候除非是作者本人写的序言,否则一般不看,因为我担心一些人的序言影响自己的阅读体验。所以1-57页的序言直接跳过。

废话了那么多,进入一点正题吧!全书10章,第一章告诉我们什么是心流,简单说就是最优体验心理学;第二章告诉我们培养最优体验心里的方法是控制意识来改善体验的品质,正如一个媒体人所说,你对世界的认知不是世界的样子,而反应的是你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和你的世界观;第三章告诉我们心流的构成要素;第四章从社会文化、性格、困顿的环境等几个方面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第五章又从人的感官之乐,比如爱、控制、视觉、听觉、食物等方面详述心流的体验;第六章我觉得最有用,感觉也回到了我理解的心流的主题,作者告诉我们思维之乐,从思维、文字、历史、科学、哲学等方面入手剖析心流;第七章也许是我们这个群体最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作者告诉我们如何从工作中体验心流,还让我们理解如何将工作与生活融合起来;第八章是我最需要学习的,讲的人际之乐,包括微妙的人际关系、寂寞之苦、驯服孤独、天伦之乐、朋友之乐、胸怀打我,看看这些关键词,每一个都是我需要的;第九章作者又告诉我们如何在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我想这部分内容除了我们成人需要,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需要有所了解,并且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毕竟人生总有太多不如意,控制自己的意识来体验幸福是常道;第十章,作者做了个小结,也提到了人生存在的高度,也即追寻生命的意义,看过这一章后,让我想起要再看一次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但一直没来得及回家找这本书来重看,所以就百度出这句话: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他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环境的自由。(原谅我只记得这句话的意思,却没能记住原句,所以只好百度)。

阅读到每个章节的时候,我都会静静的想想自己曾经是否感受过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原谅我现在才正式提到作者的名字)说到的各种心流,有的时候的边读边想,有的时候则轻轻的闭上眼睛静静的回忆。很幸运,几乎所有书中所说的心流,我都体验过。下面我分享一些阅读时勾画的好句子和好思想,有的我会在书边写上当时的想法和体验,我也一起分享给大家。

幸福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最愉悦的时刻通常是一个人Eileen某项艰巨的任务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最优体验乃是我们自己所缔造的。

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说得更贴切些,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这种体验本身带来莫大的喜悦,使人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我们所有的经历,不论愉快或痛苦、有趣或无聊,都以的形资讯式在心中呈现。若能控制这些资讯,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面貌。(心中澄莹如练)

生命中其实深埋着沮丧的种子。只要某种欲望一时得到满足,我们就立刻渴望得到更多。这种长期的贪得无厌,是追求知足常乐途中的另一种障碍。

人渐渐长大,从满怀希望的无知少年,长成冷静沉稳的大人,他们早晚会面临一个疑问:“这就是一切吗?”(有没有感觉到,这个问题会让你感觉到茫然,想不清楚这个问题,你的焦虑和恐惧就会逐渐侵蚀你。)

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想想看,很多时候真是这样。)

沉溺于自怜或行事不加反省、只凭直觉的人,社会有权不接受他。(特别值得自己反思)

意识是选择性的反映,会主动塑造时间,并把主观的真实加诸事件之上。

要命的精神熵(psychic entropy):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它会导致自我解体,失效率大打折扣。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损害,是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精神负熵: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自我回顾,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中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战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

改善生活品质的主要策略有两种:一是使外在条件符合我们的目标;二是改变我们体验外在条件的方式,使它与我们的目标相契合。

绝大部分的最优体验都出现在一连串有目标、遵循某些规则的活动之中。

自成目标:为行动本身而投入全部心力,做一件事不为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

只有在注意力集中于活动本身时,竞争才能改善体验。(能量跟随注意力)

想象力是客观现实不佳时产生心流的法宝。

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

压抑并不是道德修养的方法。美食狂跟完全不肯体会口腹之欲者,同样令自己和旁人厌烦。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改善生活的空间。

每个人都可以借着开发一两种过去忽略的体能,大大改善生活的品质。

身体与心灵相辅相成。

一个人倘若没什么值得记忆的事,人生就会变得贫乏。

文字对控制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住一些事实,并把它们归纳成某种模式,建构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与规律性。

为写作而写作,不能说是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心灵一种表达途径,让一个人用方便记忆的方式,记录事件与感受,以便在日后重温。​它也是一种分析与了解体验的方法,一种建立体验秩序的自我沟通。(让我想起了“写作禅”和《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一个人能在工作与人际交往中找到心流,就已踏上改善生活品质的正途了。

只可神“遇”,不可目“视”。

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就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质。

无所事事的时候,心灵就无法遏制消极念头的来袭。

学习运用独处的时间在童年时期就很重要。十来岁的孩子若不能忍受孤单,成年后就缺乏担负需要郑重其事准备的工作的能力。

家庭的共同目标必须尽可能反映各个成员的目的。(《消防员》中男主角的行为、心里改变之一的一个内容。)

两个人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就等于同意改变自己的习惯。

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危为安,由被动边主动。

认识你自己。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

摘写了那么多有感触的句子,才发现自己的阅读是那么的不经意,读的时候那么有感,再次摘写也一样被触动。我也听过“得到”APP里关于《心流》的解读,发现别人的解读与自己的阅读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像说的不是同一本书。回到主题,如何让自己处在更多的心流中呢?我在继续思考中。

抄写书中的作序者之一赵昱鲲的这句话来提醒我第二次阅读:“我希望你能把《心流》这本书读两遍。第一遍是学习心流的概念、技巧,第二遍则是用心与契克森米哈赖对话,体验他的这一曲冰与火之歌: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来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让自己处在更多的心流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