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文章

《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文章_第1张图片
郝景芳与《北京折叠》

《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


雨果奖 ** 文学小说 ** 女博士


中国文学 **《三体》 **


软科幻

共计 1440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自从八月下旬得知郝景芳获得中短篇小说雨果奖,就一直期待好好看完这本书,八月底得到了一个txt版本,看完后感觉好像书内容不全,今天又从网上下载到KINDLE的mobi格式的版本,好好看了一遍。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文章_第2张图片
郝景芳

客观地说,这本书不能算是一本科幻小说,科幻背景的设定只是一个场景而已,文中对于三大空间生活、薪水、阶级等的描述好像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及格的科幻小说,高分的叙事小说。

想阅读电子版的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回复“0913”,即可得到中英文对照的电子版书籍百度云下载链接。

书中主要情节不是很多,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
1.老刀请教彭蠡如何去第一空间

故事背景是老刀捡到一个弃婴糖糖,自认做女儿,糖糖还有一年就该去幼儿园了,老刀出于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压力,决定贸然犯法前往第一空间为研究生秦天送信给他的意中人依言。

2.由第三空间来到第二空间,见面秦天,准备送信到第一空间

3.在第一空间见面依言,被依言收买,答应帮她保守谎言

4.不料返回第二空间时被捕,被老葛救下,见证了上层社会的聚会

5.返回第二空间(中间有“转换中止”的插曲),调整后返回第一空间

小说主要讲述就是这个送信的过程,虽然作者行文洗练,刻画简洁到位,不过文章仍然显得人文情怀浓烈。首先老刀的父亲既是建筑工人,又是垃圾工,书中写到“他既是这座城市的建造者,也是城市的居住者和分解者”,一个底层的第三空间劳动者形象。老刀生活的街市像一条小吃街,街上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各种饭店,当空间即将要转换时,“人群像用棍子搅动的池塘里的鱼,倏一下散去”。

书中第三空间的住宿也突出了底层社会的艰辛:六平米房间,一个厕所,一个能做菜的角落,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胶囊床铺,胶囊下是抽拉式箱柜,可以放衣服物品。胶囊定时释放催眠气体,身子随世界颠来倒去,头脑却一无所知

《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文章_第3张图片
折叠城市

北京折叠主要在北京六环以内进行,“高速截断在七环之外,所有的翻转都是在六环内发生。不远不近的距离,就像遥望西山或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折叠是在地表的两面进行,一面是第一空间,有500万人口,占据着一个循环中第一天06:00第二天06:00的24个小时,另一面是第二和第三空间,通过地理结构的变形和建筑物的折叠堆积区别第二和第三空间,其中第二空间2500万人口,占据着一个循环中第二天06:0022:00的16个小时,第三空间5000万人口,占据着一个循环中第二天22:00~06:00的8个小时。“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相距不远,它们都在大地的同一面,只是不同时间出没”。

然而,为了区别三个空间,也为了平衡三个空间,作者又写道: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平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葬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作为科幻作品,书中竟然也谈到了现在各国政府都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彻底减少一些人的生活时间,配合他们找活干,在不需要他们的时候,全部塞到夜里,用胶囊气体让人们沉睡。塞到夜里,好处是每次通货膨胀几乎传不到底层去,印钞票、花钞票都是能贷款的人,GDP涨了,底下物价却不涨,人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不采用西方通过“强行减少每人工作时间,增加就业机会”那种方式呢?书中的回答是,那种方式没有活力!

有一个数据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三个空间收入的差距:

老刀:垃圾工身份,来回送信酬金20万,一顿早餐100元左右

秦天:研究生身份,两个月工资20万

依言:富婆身份,一周半薪10万

郝景芳对于三个空间的描述,虽然不能说极尽细腻之能事,但是这种粗线条式的勾勒,看似无心,却分明让人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人文气息浓重,作者笔下的软科幻世界也都有了生命,相比于刘慈欣去年获奖的《三体》,《北京折叠》 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在今年击败刘慈欣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MJQ

文章来自微信公号【MJQinStudio】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折叠》软科幻背后的人文关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