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思考之三

三、要坚定以我为主的文化发展理念

中华文化是节约资源、适应自然,西方文化是耗费资源、征服自然。这代表了中西方哲学和人生观的基本差别。今天的生态危机就是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是不可持续的,就长远的发展而言,也是不科学的。将来中国要建设可持续的全面小康社会,应该发扬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而非人类独大、逆天行事的一神教。可惜中国目前推行西方模式的现代化,使中国的哲学传统面临严重的挑战。

中华文化好比是太极图,圆融、内敛、包容性强;而西方文化的图腾是十字架,即锋芒毕露,刚劲有力,是发散型的。中国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把自己同外界分开,而不是为了向外界进攻,中国近代的开放也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是中华文明在海外大范围主动传播的较少,对于传入的文化进行整合能力却非常强。

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时应该坚持自己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立性;但是,这种坚持不应是狭隘的封闭的,否则便会走入固步自封、井底之蛙的境地。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坚持和提升中华文化的特质,科学地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成分,这才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之举。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4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更进一步阐述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在开拓创新文化方面,主要强调文化的交流互鉴,以此为中华文化注入新元素,这已经内含了一种超越制度的文化认同,本身就是超越。历史充分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善于借鉴、吸收、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基因,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新走向更美好的未来。中国的复兴不是模仿或接替西方的霸权,不是模仿西方的高收入高消费,而是要创造新的中国道路,发展更新中国文化,给世界一个更好的希望和未来。

四、以系统观为基础的政府管理优化整合

在新的时代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传统文化中圆融并包,天人合一的系统观、整体思维模式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科学性的改革提供了文化依据。

首先,传统文化要体现实践价值过程中发展优化。其次,供给侧改革需要我们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等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和制度五大元素。前三项的作用都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新动力主要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中国在制度供给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最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提供对现有政府管理进行重塑的可能性。

中国武术讲究“打通任督二脉”,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往往是打通经络而后集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之境界。系统观要求我们跨界集成。互联网行业的跨界整合、快速迭代让让我不禁思考起到政府管理的现状与未来。目前政府机关科层制的管理部门壁垒森严,横向部门合作效率较低。长远看,要基于系统论与大局观,从整体上对组织架构进行改革,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成熟平台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调配、数据信息权限、项目推进步骤都放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以信息信息流、工作流的控制打破部门壁垒,彻底解决部门配合不畅,实现部门配合的“有机融合”,打造政府部门真正的无缝隙管理。

复恐匆匆学不尽,吾道始是展翅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学术,更要注重悟道,上升到规律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在思考中提升,更要在实践中淬炼,不断探索并实践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思维理念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管理理念融合共振,为政府管理的科学化,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点滴的努力。���윭r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思考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