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观的成长——夏目漱石

文/易觉

本文专业理论大多引见李光贞的《夏目漱石小说研究》

文学观的成长——夏目漱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优美图

1&

解读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免不了去探寻他的文学观成长之路的,文学观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直白的说就是对文学的认识,但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创作时的心旅历程。

作家的文学观的确立与转变包含着自己对文学的态度与感受,在这期间他会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融汇到自己的作品里去,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他的写作目的和写作风格。

记得村上春树一开始创作《且听风吟》也是如此,他是以自己的出身地为背景记录了村上春树成名之前到现在内心的变化的过程,其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历险记》都是如此。是关乎于个人的内心变化,后来他的小说开始涉及日本当前的一些事情,其中《地下》《边境·近境》都描写了自己亲身去过日本的一些地方,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而写的小说。他的作品特别关注了日本的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自己的批判与感悟。

他的作品也不单单写了自己的影子也开始反映社会的一些不美好的,正如他一直在自己作品穿插描述“恶”的一面,对人性的刻画,所呼吁的思想是有助于一个时代的进步的,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一个作家的成熟与担当。

2&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人民心中的“鲁迅”,也是如此。

这时也要提及夏目漱石这个名字的由来了,1889年,他在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用汉文写序时,首次使用“漱石”的笔名。漱石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中的《晋说·孙楚传》。西晋文学家把“枕石漱流”误说成“枕流漱石”,朋友王济反问道:“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楚机智地回答:“枕流欲洗耳,漱石欲磨牙也。”夏目漱石真名是夏目金之助,他在童年时阅读此文,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孙楚式人物高尚情操的向往。

由上大家也大概了解了夏目漱石从小是受到良好的教育的。他的家庭还算宽裕,自幼就进入“汉学塾”二松学舍,专门学习汉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中国文学中“文以载道”的思想,以及“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儒家文学观给了他极大的影响,因而他把文学看成是有益人生,供社会兴废借鉴的东西。所以说,中国古典文学是把他引上文学之路最初,最根本的磁场。

后来他学英文谋求生存的时候便想通过外语来阐述文学,以完成自己的经国之志。期间他留学伦敦,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他建立了“自我本位”思想的基础,他也开始逐渐探寻自己内心的文学观。因为他在对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而忽视传统文化感到担忧,还有就是自己亲自来到英国后对西方文化清醒的认识。

夏目漱石从特定的时代出发,开始通过文学创作来唤醒国民的文化个性,争取新的健康文化新时代。在这里他是带有一种启蒙的目的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夏目漱石对文学的一种执着与心系国家的前途的。

通过文学观的脉络看来,他的成长还远不至此。

3&

首先,文学观包含的内容广泛的,这不仅是一个作家对文学的本质滚文学功能的认识,而且还应包括围绕着对于文学本质的认识而产生的对于一切文学现象,文学问题的认识。

其中见于他的两部文艺理论著作《文学论》和《文学评论》。

在《文学论》中,夏目漱石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学理论中有关文学和科学,内容和形式等问题,但他重点探讨了内容和形式的问题。他把文学分为形式和内容两部分,把形式定义为“必须诉诸于趣味的东西”,并对“形式的客观条件”进行分类,提出了E+F公式,并用这一公式来对文学的本质进行分析。夏目漱石既对东方文明采取否定的虚无态度和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提出批评,又反对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固守传统文化而对西方文明一概排斥的态度,夏目漱石的文学理论可以说就是在这爽重批评之上建立起来的。可以这样说,在接触英国文学之前,夏目漱石的文学观是汉学的文学观,与异质的英国文学相遇,或者说正是在这种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文学观”的关照下,夏目漱石发现了东方文学中的“文学性”,促使他确立了以“自我本位”为思想基础的能动的文学观。

所以文学观的成长成熟才能带给人们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阅读好的作家的作品提升我们的文学观,或者是构建我们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如果喜欢请给个❤支持下啦。              我是易觉,会一直在陪你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学观的成长——夏目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