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究竟是父母,还是孩子?

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单位是一家青少年户外活动公司,通俗一点讲就是运营夏令营活动和冬令营活动的公司。刚到公司,什么事都干,也学着干,学到了都是自己的,也不挑是不是一些杂事。我在的部门是国际部,部门负责的活动也就是出国游学活动。目标客户自然是一些家里经济条件挺好的孩子们了。

刚到暑假,各个国际营相继开营。各种家长微信群也建起来,以便和家长联系与沟通。“在线客服”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从家长在群里的发言,可以发现,大部分爸爸妈妈主要关心以下几点。

首先是孩子的安全。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无可厚非。爸爸妈妈们,不定时在群里发言,想到担心孩子什么说什么。若是没有同事秒回,似乎“暴乱”就要一触即发。我们这些在办公室,不了解第一线情况,看着群里的消息,也是干着急。我们担心的从来不是孩子的安全,信任同事的责任心与专业度,而是担心父亲母亲们的焦急不安会带动一群爸爸妈妈。于是,若是有哪位同事发了一句安抚的话,我们也便都松了一口气。

若是真的关心,孩子的各种身体情况是否应该出发前就告知带队老师。组织活动方有营前准备,爸爸妈妈难道不应该有吗?在带队老师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抛出各种“关心”是否是一种不负责任,也是一种自私呢?一旦焦虑,就要得到立马的安慰,我们在后台也得不到第一手消息,前线老师有时间肯定第一时间回复群里消息了。寻求所谓的“安慰”,难道不是家长长不大吗?

其次,家长大人们喜欢找孩子。若是群里老师发的照片里面没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就要开始紧张了。都说现在是看图的时代。尽管是家庭条件优越,爸爸妈妈也都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也似乎大部分从图片来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开心快乐。参加夏令营活动,这样是不是有些在“消费”自己的孩子呢?用金钱来买快乐?还是单纯地让孩子去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交朋友,学会独立呢?怎样去衡量收获,怎样去衡量孩子是否快乐?照片拍的多就是孩子快乐了吗?有个家长在某次活动照片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单纯是因为那个孩子不想玩这个活动,所有没有拍照。领队老师看到妈妈的消息,竟然紧张到不敢回复消息。

再者,家长们对孩子保护的方式。有位家长,犹豫参加夏令营活动,因为夏令营活动之后孩子就要军训;有个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在夏令营活动中有些承受不了较高强度的户外活动;有个孩子不怎么适应国外生活,融入不到集体……我们得到这样的消息,都是家长要求活动组织方,也就是带队老师作出相应的努力。通俗来讲,就是多关照自己的孩子。听起来好像也没什么,孩子有烦恼,家长找办法解决,这有什么呢?这也是中国家庭最常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是,为什么这些困难要带队老师来解决?这是不是就试图改变客观条件来使自己的孩子更适应呢?父母难道要帮孩子解决一辈子的问题吗?

长不大的究竟是父母还是孩子?担心孩子,想要保护孩子的心,谁的心不是肉长的,不能理解呢?把快乐,满足等情感可视化,那么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是为了花的钱物超所值还是为了真真切切地去丰富自己的经历,收获友谊和开心的回忆?父母不放手,不长大,又怎么叫孩子去独立,去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华好儿女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不大的究竟是父母,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