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微信上有人加你为好友,或者你加别人为好友后,你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我会先去设置备注和标签。
修改备注是为了防止对方更改昵称后,自己找不到人。设置标签进行分组则是方便自己发朋友圈时进行屏蔽。
设置好备注和标签之后,我就会去翻看对方的朋友圈。
1
因为微信是相对比较私人的地方,透过一个人的朋友圈,你能对对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经过观察后,我发现朋友圈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经常转发各种公众号文章的。如果对方不是新媒体小编,每天都要转载自己或公司的公众号文章,那么对方转载的文章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兴趣爱好以及观点。
第二种是晒自己的生活的。父母晒娃、文青晒书、帅哥美女晒颜,总之就是将自己的生活场景分享给别人看。
第三种就是各种微商。晒的就是产品、红包、二维码什么的。这种人……一天一两条我可以忍受,超过三条立马屏蔽对方的朋友圈。
第四种就是各种求转发、求点赞之类的。多半是为了参加活动,或出于人情帮别人转发。
仔细想想,你的朋友圈内容大致都可以归为以上四种。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你的朋友圈,它就像你的名片一样。
2
然而,当我习惯性打开对方的朋友圈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的朋友圈中什么都没有,或者只有几条可怜的消息。我只想说XXXX。
如果朋友仅可查看你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而陌生人可以查看十张照片,也就是十条朋友圈。
那我为什么要跟你做朋友?作为陌生人是不是会更了解你一点?
我的朋友圈,显示的范围一直是全部。
因为我觉得,想要看你朋友圈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总有一点是不变的,对方想了解一下你这个人或者你的生活,对方是关心你的,哪怕有时关心你最终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所以,看到对方的朋友圈仅开放三天,我是有些失落的。
当然,我理解对方可能有自己的原因。
比如说自己的朋友圈中有很多不想让别人看到的内容,屏蔽你好像不太好,所以只让你看三天,这样能好些。
我理解你的选择,但我拒绝接受。
你想让我只看你三天的朋友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只适合做这三天的朋友呢?
你只想让我了解你的现在,可是要知道,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积累而成的。
我不知道你的过去,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你成为了现在的你,所以我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你,所以我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的微信社交圈相对保守,大多是朋友、同学、老师、家人等相对熟悉的人。
我想,向我这样的人应该也有不少,那么,既然彼此都很熟悉,哪怕我只开放三天朋友圈好像也没什么。
真的这样吗?
我不这样认为。
要知道,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在被工作、学习、娱乐、社交等方方面面支配着,我们的时间被占用的很满。
事越多越容易忘记,越不常联系越不愿联系。
比如说,当你想跟以前的一个朋友联系时,忘记了他现在在哪上学,隐约记得他之前有发朋友圈说过,当你打开对方的朋友圈时,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
这时,你什么心情?
你的朋友圈就像一个日记本一样,记载的不只是你的生活,还可能寄存着朋友的生活。
当你近乎封闭了你的朋友圈时,你也将自己封闭了起来,你的社交朋友圈也被你封闭了。
3
如果说,仅对朋友开放三天朋友圈我还可以理解。那么微信新推出的“不常联系的朋友”功能,真的很难让我理解。
当你选择了以下这三个条件后,微信帮你定义的,所谓你真正的朋友,还剩下多少?
我的微信是相对私人的,很少加完全陌生的人,这点我之前说过了。我尝试了一下这个功能,微信帮我找出了我好友中四分之一的不常联系的朋友。
我仔细看了一下这四分之一不常联系的朋友都包括什么,包括我的姑姑,我的大学老师,我初中的好朋友……
这些人,我现在确实很少联系他们,但是不常联系就意味着我要删掉他们吗?
当然不是,虽然我不常联系他们,但这些人中的某些人,只要我一个电话,就可以不问原因地来帮助我。
而那些我常联系的,就代表我们关系有多好吗?
未必。
比如说我和我上司,我俩每天都联系,因为他会在微信上告诉我我今天需要做什么。但我们的关系,谈不上多好。
有时候不联系,只是不想打扰对方,不代表你们的关系不好。
4
我的朋友圈中有一类人,他们每天都会为我的每条消息点赞,但我们之间真的只是“点赞之交”;
我的朋友圈中还有一类人,我们之间很少会交谈,彼此忙自己的,朋友圈中有了更新,也很少点赞,只是偶尔会留言。但当你需要他时,他会马上回复你,问你,我能为你做什么。
这两类人,孰轻孰重?谁才是真正的朋友?
我希望,微信新增的这项功能,起到的是提醒作用,提醒你可能忽视了一些朋友。
生活再忙,也要留些时间给这些朋友。
我不希望,有一天,当你打开微信时,发现好友的朋友圈都是一片空白。
当你想要找人诉说时,才发现,你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虽然自己的微信好友人数已达到5000人上限,但真正能陪你聊天的好友人数却是0,这该是何等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