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是种怎样的体验?方向选择正确那就是不放弃,是专研,得到的是大家的赞许;方向选择错误那就是“钻牛角尖”,是执拗。酷爱死磕的人,一般都不快乐,因为磕死了自己,磕没了快乐。
01.死磕感情型
Amy,肤白貌美高学历,法律硕士,北漂3年,在帝都著名事务所做了3年律师,打过许多官司,之后回到家乡发展,成为一名公职人员,同时她还是位家有2栋8位数别墅加持的女生,但行事低调,也是在成为好友后,才知道她家在这房价不低的城市里还有座茶山。
俗话说,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开了门,但同时关了窗。也许吧,她身上唯一的bug就是自己现年34岁,还没结婚,感情一直空窗。你要知道,中国的父母有多焦虑,且不懂边界,所以她的身边缺乏追求者,却不乏催婚者。
“别挑了,再这样下去,你就只能给别人当后妈了。”这是她导师的原话,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说下,但我明显看出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畅想的初恋在现实的冲击下,让她成了“选择性智障”,在跟一位同事相亲之后,便开启了“死磕感情”之路。
“他直男癌!没救了。”
“他深夜去陪xx女同事,天,我怎么办?”
“他答应说对我毫无保留,付出所有,为什么今天买电影票都要跟我计较!”
所以呢,为什么还要死磕这段感情呢?
“他们家也这样,他爸爸也是个直男癌,她妈妈习惯了,所以我应该也行吧。”
“他只是人脉广,单纯地去陪一下那女的,毕竟她爷爷刚去世,丈夫又跟她不和。我是不是不够大气,我身上也有错。”
“我爸爸说了,现在我这个样子,年龄大了,适合结婚,那些浪漫的爱恋不适合我了,想要浪漫的话,婚后可以慢慢制造。”
最后,她甚至“安慰”自己,“没事,我只是顺他一颗精子,以解我被催婚的燃眉之急,算是对父母有个交待。”
“虽然他直男,自私,冷漠,妈宝,但却是我的初恋,我真心付出那么多,我舍不得!而且他人不坏,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结婚嘛,就是搭伙过日子。”
但其实很多时候,一段关系的终结未必是出了原则问题,而是“磨损”太大,死磕不止,最后两败俱伤才断的。
亲爱的,你不快乐,何必死磕?
02.死磕婚姻型
我妈妈死磕她的婚姻,差点磕死了她的女儿。
事实上,我妈是位伟大的母亲,吃苦耐劳、持家有方,也是个好女人。只是她和爸爸也许真的不合适,爸爸恶习不少,抽烟、打牌、喝醉酒还打我们,但我其实知道妈妈很爱爸爸,还很想“改造”他。
从小,妈妈都很少夸我,却对爸爸的一点小改变赞不绝口,夸奖起来毫不吝啬。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她是不会离婚的,虽然嘴上说就为我好。
记得刚上小学那会儿,父母关系特僵,根本不说话,我成了“传声筒”,他俩对彼此的怨恨、愤怒、鄙视,都由我转达。那种滋味儿我还记得,很不舒服。
后来战火蔓延,烧到了我身上。
已经记不清当晚的前戏是啥了,但妈妈那种质问的语气,怨念的眼神,我却依然记得清晰。反正就是她跟我说:“别人家的小孩xx,听说父母要离婚,他就会直接跑到顶楼,站在最危险的地方大喊‘你们要是敢离,我就跳下去!’“跳”了好多次,结果他爸妈就不离了,为什么你不这样做呢?”
原来,妈妈怂恿她的女儿,以死来逼回闹僵的丈夫。
我当时语塞,竟暗暗自责没能以“跳楼”的“英勇”行为挽救父母的婚姻。没能想到以死威胁爸爸不离开妈妈,慢慢成了我心里的一种亏欠。
直到读研,选择了心理学,实习中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督导,机缘巧合她听到了我的故事,很是讶异,抱住我的手,说:“谢谢你能活下来,你父母的婚姻是上一辈的选择,但你却受了伤,我知道你一定不容易。”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我才知道,原来父母婚姻的不幸,与我无关,是妈妈的死磕和与爸爸的不和,才造成的悲剧;而我,不过是这场悲剧里被动的演出者和误伤者。
其实,妈妈,你不快乐,即使为了我,也不必死磕;因为在你们的婚姻里,我也不快乐。
03.为何要死磕
1.选择死磕的人,大多陷入了“强迫性重复”。
在人际关系中,强迫性重复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关系模式的不断复制。
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总有人牵挂那些拒绝自己的人?总对抛弃自己的前任恋恋不忘?对已然坏掉的婚姻迟迟无法做出割舍?有的人,总也无法离开伤害、甚至暴力对待自己的人?这其实是在重复早年的经历。或者说,在强迫性重复早年被拒绝、被伤害的体验。
那时的我妈妈,想要牢牢抓住伤害自己、抛弃自己的那个对象。妈妈想要“改造”爸爸,是因为爸爸身上恶习的改变,让妈妈获得了一种价值感,就像她自己说的:“在家里,我排行老二,规规矩矩,不受关注,但有一天我发现,你爸爸身上满满的缺点却为我而改变了,那时我很开心,他自己也说我改变了他。”
2.选择死磕的人,大多厌恶“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感情、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同时因为过分眷恋过去的投入,又害怕新的损失,所以才会在沉没成本上加大筹码,最终“血本无归”。
错误的判断,浪费掉的时间,以及重新选择的麻烦程度,都是她的要付出的【沉没成本】。
Amy死磕那位男友,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爱,也不是因为对方能有多好,而是“不舍”,因为Amy认为自己对这段初恋付出太多,实在不愿断离。而脱离这段感情所要面临的不仅有周遭的舆论压力,更有“机会成本”——时间的损失,毕竟34岁的年龄是她耗不起的。
3.选择死磕的人,大多患有“人质情结”。
日本有一类“禁锢”电影,叫做《禁室培欲》系列,影片集中反映出现代日本人对感情缺失的一种极端恐惧的表现,说实话我觉得很变态。
其中一部讲的是:女主夜跑被袭,成了绑架者的“俘虏”,一开始她既害怕又想逃,说实话这时的她还是正常的。之后因为绑架犯并没有粗暴对待她,俩人同吃同住竟然让被绑的女主产生了感情,决定献身于他。与此时警方抓获了这名绑架犯,起诉他绑架,对此男主供认不讳;而被解救的女主却百般袒护,称其为自愿,没有被绑。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荒诞的一幕呢?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因为人质在被挟持后,感到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若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会不胜感激。继而,人质感觉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最终人质对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这个奇怪的情感造成人质对犯罪者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会协助对方。
这种奇怪又微妙的情感何止存在于重大的绑架案或挟持案中,在生活中,很多妻子对于丈夫的暴虐明明有机会、有渠道反抗,但却一直隐忍,逆来顺受,甚至心存幻念,不愿离开,死磕自己的幸福,又何尝不是一种“人质情结”呢?
当然,出现“死磕到底,磕死自己”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我以上粗浅的分析。
可问题是,选择死磕的人,不仅过程艰辛,而且结局悲惨,既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又要经受过程的折磨,那么不快乐,又那么不舍得,为什么?
所以你不快乐,就不要死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