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远程工作必读指南!


编者按:作为一个经历了自由设计师、远程 Startup、远程外包等不同类型远程工作的远程工作者,@李凯文-KevinLi 有足够的经验给同学们分享,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远程工作?来看这篇心得总结!之前优设采访过国内的自由设计师:《自学成才!国内独立设计师专访之飞屋工作室》最近有不少朋友写文章分享了远程工作的心得,有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相信远程工作会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在这个区域发展极其不均衡的国家产生更大的社会意义。但我发现市面上还缺少一些帮助大家快速建立对远程工作基本的全面认识的文章 ,而其实这至关重要,因为远程并不是简单的「坐在家里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作形式,远程工作有很多截然不同的类型、也有许多容易想当然的误区,了解这些问题,能帮你避免在开始尝试的时候走太多弯路。作为一个经历了 Solo Freelancer、远程 Startup、远程外包等不同类型远程工作的远程工作者,我想自己有足够的积累来分享一下了:
从最开始自己闷头做 ThemeForest.net 的 Template 来创造被动收入;到在国内某极为少见的纯远程创业团队参与打磨远程工作必不可缺的协同工具;再到某网站和多年跨国远程经历的主播们共事;以及现在帮做一个远程社区。在开始之前需要强调一下,虽然现在远程工作,但我不会一味吹捧远程。本文的态度会尽量客观中性,帮助大家理性认识远程的种种利弊,也不会像所谓远程圣经《重来2》那样将远程工作描述的几乎完美。毕竟,远程工作在国内会面临不少特殊化的问题需要注意。


远程有很多种,不要理解的太狭隘
认识一件事情,首先要从分类开始。而在我看来,不用每天去办公室的,工作时间、场所足够自由灵活的,都可以算作远程工作。所以远程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类:
人数:
一个人:更大的自由,必有更大的代价。
10 人以内:纯远程协作,问题不大。
10 人以上:随着人数增加,远程协作的效率会指数级下降。不过得注意,我们要看的是真正需要协作的单元人数,例如一个远程外包团队有超过 100 人,但都分成了 5 人一组,其实就不会有多大问题。
时间:
正常工作时间:例如在之前的公司,创业团队面临较为激励的市场竞争,大家需要高效协同,所以不能出现有的人白天干活、有的人晚上干活,要联系的时候联系不上这种情况。大家工作时间基本和坐班一样,周末也休息。
国际工作时间:有些跨国协同的远程工作,需要在每天的特定时间段保证在线、及时沟通,其它时间较自由。
按需要求:意思是没有固定规则,比较强调任务导向,需要的时候大家一起加加班,农闲的时候就基本可以自由安排,多出现于外包性质的团队。
完全自由:基本只有一个人独立作战的自由职业者可以这样,昼夜颠倒都可以。
团队分散程度:
在一个城市:我之前的团队刚开始远程的时候就是这样,虽然平常各自在家干活,但都在成都,聚会随时可以发生成员之间熟若兄弟。在一个国家:后来成员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后,全员集合就比较难了。不过也可以采取不定期集体旅行工作的形式,例如之前同事ichord 写的 云南行 以及最近 DeepDevelop 的 泰国行。
跨国:如前面所讲,大家需要找能同时在线的时间进行协同。
业务:
潮流创业项目:赶潮流的创业项目格外不适合远程,因为在国内、这势必面临较为激励的竞争,拼爆发力并不是远程协作的强项。
有较高壁垒:例如技术要求相当高,别人着急也影响不了你的生意,大家远程工作放慢一点、舒服一点,未尝不可。
有良好的现金流:例如咨询外包或教育培训,或随便有个什么闷声发财的事,都挺适合远程的,因为这类生意往往急不得,耐着性子做好才是王道。
待遇:
工资:和正常工作一样。
按项目:在远程工作中比较常见,努力的话可能较多,但也缺乏保障。
基本工资 + 提成奖励:其实是蛮适合远程的一种方式,将收入和工作本身的灵活自由结合在一起。
综上,进行一下排列组合,你会发现「哇靠~ 远程工作还有这么多类型」,我们除了看适不适合自己,更要看这种情况下是否适合远程,提前估计进行远程协作的难度。


远程协作的难度估计方法
公司是否适合远程工作,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对沟通协作的要求:众所周知,远程沟通效率低,即便工具运用再好,还是无法等同于「面交」,对沟通协作的需求;
行业竞争是否激烈:远程工作状态下的公司更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由于成员工作幸福感高,普遍团队构成稳定、运营成本较低,持久战能力强。在竞争激励的情况下,需要快速扩张、加速发展,就像让一个长跑运动员跑短跑,并不合适。
而顺畅沟通协作的难度,与人数、分散度、时间自由度成正相关:
难度 = 需要协同的人数 x 每个人安排时间的自由程度 x 成员所在地的分散程度
根据这个公式,结合业务类型,基本可以对你要做的事情是否适合远程,难度多大有一个估计。
一些关于远程的真相与建议
并不是真的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远程工作后呆哪里都无所谓了,可以天涯海角,其实不然。别忘了人是社交动物,而「面交」是无法取代的,特别是优秀同行之间的交流,有时会给你巨大的启发。所以从个人发展角度:
在一线城市或临近一线城市,意味着你可以更容易地直接接触到更多最优秀的团队和人。(懂的自然懂)这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有巨大影响。
在二线城市,还是有本地行业圈子,也有一些优秀同行,不过同时生活成本降低不少。由于互联网行业天生是高度集中化的,二线再往下的城市基本没有行业圈子。所以从社交这方面讲,你住在郑州、南昌(举例说明,并不非常了解),跟独自住在某个山村差别不会很大。如果你还在职业发展的早期,个人建议还是不要离行业聚集的核心区域太远。注意:这里是从行业发展角度划分一二线城市,以互联网行业发展为例,越来越多人可能觉得上海是二线了,而青岛、宁波之类整体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在互联网方面,可能还完全算不上二线。


要么全员远程,要么都别远程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要都保持良好的远程协作习惯,例如良好的网络条件、熟练使用各种协同工具等,这对保证远程状态下的效率非常关键。
而当只有部分人在远程的时候,很难让大家都绷紧这根弦,也容易出现聚在一起的人很多当面沟通,把远程同事置于信息不对等的位置。


不要忽视那些协作中的细节
例如和同事语音不开视频
在多人会议的时候,不开视频,无法保证每个人是不是集中注意力的在听,长一点的会议甚至无法保证他是不是只是挂机。
在一对一的时候,相对还好,但是开视频效果肯定要比不开视频好一些,哪怕只有 5% 的改善,想想大家每天要进行多少次沟通,长年累月会是挺大的差别。
大家即便一对一,视频如果出问题,也会尽量调试好后再继续,养成习惯往往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例如不及时回复信息
如果两方或多方时间有错位,这问题就格外严重,例如 A 找 B 的时候 B 不在,B 找 A 又不在,多几个来回一两天就过去了,是对效率巨大的损耗。如果大家都能尽量及时回复,就会有个较好的氛围。
例如不及时更新 To-do
To-do 只是要用的工具的一种,很大的作用是信息同步,但是如果没有全体养成及时更新的习惯,它就有点形同虚设,所以还是那句话,集体养成习惯很关键。
每个细节上提升一点效率,整体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设计师远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是设计出身,对这块当然要特别讲一下:
需要大量沟通的设计工作,不适合远程:这个不要妄想了,如果你是个偏产品的设计师,需要整天开会讨论那种,还是放弃远程的打算为好。远程工作更喜欢技能较为全面的设计师:在从产品规划到落地的工作流中,你的技能可以覆盖的步骤越多,越能降低沟通成本。举个例子,前端同事实现后的方案,如果你能直接上手调整细节,就比一个个给他整理出来让他改快的多,特别是在远程工作的时候,你又没法站在他背后指点,这差别就更大的多。所以,要更主动的去了解技术:远程情况下的团队,偏技术的、偏纯互联网的较多,所以对技术的了解更为重要,例如至少需要学习 GitHub。《超方便!专为设计师而写的GITHUB快速入门教程》


并不是一旦远程就再也回不去办公室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不是一旦远程这辈子就再也回不去办公室了。远程很可能只是你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例如哪怕远程多年,时机合适,完全可以和兄弟们再聚在一起每天并肩作战,我有些朋友就是这样。所以:
完全可以更大胆的开始尝试,为人生增加一种体验,发现不适应大不了再回办公室,如果很享受,那么恭喜你。但同时,也建议提前估计变动的可能,如果你已经在一个三四线城市结婚生子,再想结束远程找一份办公室工作,难度可就比在一二线城市大的多了。


本文来自优设网,作者:@李凯文-KevinLi(微博同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师远程工作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