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

本文整理自社群书院第101期《如何获取社群红利》线上分享内容


分享人:徐志斌

热销书《社交红利》、《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作者,前腾讯资深员工;2007年加盟腾讯,2015年离职创业。离职前任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负责人、微视商务副总监;加盟腾讯前,曾任职eNet硅谷动力、新浪网。


在信息量呈几何级增长的移动互联时代,每一款产品(包括游戏、文章、活动、应用等等)都希望能够即时引爆社交网络,更多回流点击、下载、购买等红利才能得以实现。如何才能成为社交网络的焦点?我们需要从一些现象级案例中寻找蛛丝马迹。


爆款应用命中了那些社交关键逻辑?

想要即时引爆,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点击?为什么要分享?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关键性问题,才有可能形成爆炸性病毒式扩散。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点击。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自身的体验可以得出,激发点击的情况无非三种:

1.使人好奇

2.使人共鸣

3.使人想学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能明白。“围住神经猫”的分享文案“我用了XX步围住了神经猫,超过了全国?%的人”,这就会使人好奇;《老板请我们吃顿饭吧》会让广大上班族引起共鸣;《起标题这件小事是如何引爆微信这件大事的》,这样的标题除了让人好奇以外,还会勾起想学的欲望。

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_第1张图片

通过寥寥数字的标题激发点击行为,体现了社交引爆四定律中的“短定律”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分享。分享这个动作会形成我们社交网络中的“状态生成”(如QQ签名、朋友圈相册等),而之所以能让人有分享的欲望,是源于几个基础的诉求,也是社交的三个典型状态:

1.我想塑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如足记,How-Old,美图秀秀

2.维持并增进和某个人/人群的关系,如分享给特定好友

3.表达诉求或意愿,如公益募捐,众筹月饼

分享行为则暗暗隐示着社交四定律中的“新定律”

那么我们用“围住神经猫”的案例来讲解,它是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实现病毒式扩散的。

刚刚有提到“围住神经猫”在朋友圈开始扩散之时看到的文字“我用了XX步围住了神经猫,超过了全国?%的人”,好奇心驱使了人们点击这个游戏。点开游戏后,其玩法简单、一局的时间也很短,在有效降低用户理解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同时,还通过引导和设计让每个人觉得除了好玩、还能有成就感,带来了用户心理上的收益。由于自己的分享,朋友圈又会因为自己某种意义上的信任背书,其他人从头开始反复这个过程,让“围住神经猫”通过好友定律的规则,实现幂律式快速扩散和引爆。

所以,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要不断做用户成本的减法,也要做用户收益的加法。这一点我们稍后还会提到。

(注;用户成本指用户在参与一款应用、活动、服务或面对一篇文章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步骤等;用户收益则不仅指用户获得了实物奖励或解决了问题,还包括消磨无聊时间所获得的愉悦感。)


小池塘里的大鱼

关系链是一个天然的池塘,人人都想做里面的大鱼。“小池塘里的大鱼”和社交的三个典型状态经常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我想塑造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一条。正是这样的化学反应,让我们对一些轻松的小应用、小玩法乐此不疲,它们很容易就能帮助用户找到成为“大鱼”的感觉。

从微信读书和之前的微信飞机大战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排名,也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的潜欲望:

在飞机大战中,我们会比较和好友的排名,甚至反复玩、刷高排名后截图分享。微信读书中则是和好友比拼谁的阅读时间长,谁读的书多。

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_第2张图片
飞机大战中的排名
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_第3张图片
微信读书中的排名

所有排名游戏的魔力就是塑造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推动了分享。所以,各方面都“比”,创造条件让用户比,是激励用户留存和回流的关键所在

再回到刚刚的几个案例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小池塘”

1.飞机大战:个人关系链与社交圈

2.微信读书:不同特征的细分人群

3.围住神经猫:全国所有的用户

所以“小池塘里的大鱼”告诉我们,社交的关键不一定是拥有很多用户,而是去塑造一个小池塘,并降低成本,又让用户更“爽”


高门槛的社交,低门槛的社群

目前,可以看得见的流量数据表明,社交网络已经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互联网大盘,并且在社交网络中,如微信这样的超级入口,社交平台的流量不断攀升,而订阅号的打开率却越来越低。要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通过好友定律实现大引爆,加之社交关系链的巨高门槛,社群成了构建“小池塘”的关键。

个人关系链和社群,是社交网络中最常见的两种形态,对应社交网络中的两个典型场景:好友和群。就目前而言,社群是引爆中为尝鲜而来的用户群,长期黏着、转化的最好方式之一。

社群的形成多满足“三近一反”的原则,即地域/行业相近、实力相近、兴趣相近、性别相反的组合,如此也会降低社群的进入门槛及陌生人聚拢时“破冰”的难度,有助于消除隔阂。基于这样的原则,既能强影响、又能强扩散,成为了社群最大的魅力所在。

那么当打造了这样的“小池塘”后,就需要思考如何激活、引爆,如何通过产品设计、运营设计、市场工作,从“比”的逻辑完成三个闭环的有效机制:

1.第一个闭环:为什么分享、为什么点击

2.第二个闭环:成本的环环相扣

3.第三个闭环:收益的环环相扣

在如何去实现的问题上,大家可以参考社群书院和社群领袖创业营的运作,从中获得更大的启发。

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_第4张图片
《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中信出版社

福利

我在徐志斌先生做了线上分享后,觉得还没有听爽,于是乎赶紧买了一本《社交红利2.0:即时引爆》,给自己充电。也是基于“好奇”和“想学”的驱动,今天已经阅读完毕,并将书的大体思维导图梳理如下,希望能让大家更系统地全面地了解《社交红利2.0》。(徐志斌先生在书中还提出了引爆后快衰的逆转办法,及企业该如何操作引爆逆转快衰的途径哦)文中还有许多珍贵的案例资料和数据分析,十二分建议大家将这本书仔细研读!

​↓此图应收藏

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_第5张图片
↑此图经我 吐血 整理,尊重劳动成果,转发请注明来源

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评论回复互动拍砖!

如果你觉得整理有用,就给我一点打赏作为鼓励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群可以维持引爆后的黏着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