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过是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帮助孩子战胜应试教育,道理好讲,但是案例难寻。

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学霸不上清北报考哈工大”:你报的志愿,暴露了你的层次》,文章介绍上海控江中学的严一粟同学,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18分(上海市高考满分为660分),排名上海前50名,婉拒了清北等名校的邀请,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航天方向)。

因为他在11年前,刚上小学不久看到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报道全过程,就对航天产生了兴趣。从高中起,他就开始了解国内各知名院校航天专业的特点,最终把目标定在了哈工大,高考的正常发挥,让他如愿以偿。

按照他的成绩,报清华北大是没有问题的,选热门的金融或者计算机专业也没有问题,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他努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上好大学,而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对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渴求。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曾在微信微博上疯转: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有人说,所谓成功,不过是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航天的严一粟顺利进入了国内航天领域的牛校牛专业,他其实是一位成功者。说实话,非清北不选、非热门专业不报,只是世俗的一个标准。”

记得那时刚到澳洲,当听到本地人说“只有5%的孩子应该上大学”时脑子根本就转不过弯来。随着呆的时间长了,和周围人的交流多了我才逐渐明白这个道理。

澳洲人这么说是有底气的,因为政府在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兜底,所以孩子们不必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或者家庭的命运,他们可以进行快乐教育,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文艺特长都可以,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未来可能是厨师、咖啡师、司机、邮递员等。

在他们眼里,什么样的人才应该上大学呢?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大学教育才能让自己对知识的提升起到帮助作用的孩子才有必要上大学。

我在百度上搜索为什么要上大学,答案五花八门,但核心观点不外乎是以下一些:不想重复众父母的命运轨迹、回报父母,慰藉家人的心灵、能找到自己期待的终身伴侣、提高自己圈子的质量,使人生拥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工作时,有更大更自由的选择空间、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与教育资源、获得文凭,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离开你想离开的地方。几乎都是为了改变命运或者面子,而和获取知识无关。

目标不同,带来的行为也就不同。前者是为了不断最求知识,所以学习是一种持续主动的行为,考试分数和结果不影响对知识的最求,坚定/持久直到成功;而后者仅仅是为了一个好的学校,尽管也有可能产生主动学校的行为,但是会在意每一次考试的分数,容易患得患失,为得高分不择手段。

个人认为,各种考试无处不在,一旦你是为了分数而考试,所有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而如果你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考试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经历,只不过是帮助检查过往的学习成果,你就不会害怕考试,也就有机会战胜别人眼中的应试教育。

在一般人的眼中,挣大钱才是成功,因此多数人都希望孩子考名牌学校,学找工作容易、挣大钱的专业。千军万马都去挤那个独木桥,不考虑其他过河方法,那么在上桥前各种踩踏悲剧就自然不可避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不过是有能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