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覆盖度提升之偏UI功能

本文章转载于搜狗测试

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功能,上次我们分享过通用的用例编写方法,(在公众号中回复“搜:用例编写方法”即可返回相关文章),有人会问:怎么用起来觉得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别扭呢?用起来不够顺手啊?等等等等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偏界面的功能,是如何进行分析的呢?

我们根据开发实现方式的不同,将界面分为四类:Windows标准界面,自绘界面,Flash界面和嵌套界界面,实际上,这些界面在开始的拆分阶段都是相同的,只在最后考虑影响因素时会略有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界面是如何一步步进行拆解分析的呢?

第一步,先来进行界面拆分。在用例编写方法的分享中,我们说过,这种方法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字:拆。有人会狂呼:知道是拆啊,可是怎么拆啊,还是无处下手啊?/(ㄒoㄒ)/~~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面对一个功能繁杂的界面要怎么拆分

其实啊,界面的拆分是有规则可循的,我们总结出来的规则只有一句话:由外而内依次拆分到最小。

何解?

小编觉得一个繁杂的大界面,就像一份我们收到的礼物,要想看到礼物是什么,就需要从外面开始一层层将包装拆开,界面的拆分也是一样的,为了避免遗漏和重复测试,我们从外层开始,层层递进,依次拆分。

拆分也是有技巧有顺序的哟

先拆界面,再拆功能,最后拆控件,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1)按区域拆分:将界面拆分为多个区域

方法:

拆分为最小区域

原则:

区域间功能耦合度小

区域逻辑独立

2)按功能拆分:将区域中的内容按功能拆分为多个集合

原则:

相同功能在同一集合

强关联的功能在同一集合

3)按控件拆分:将集合中的内容按控件进行拆分,拆分为所能达到的最小单位

原则:

同类控件在同一组

组合类控件单独一组

到这里,有没有觉得原来一个繁杂的一团乱麻,已经被我们分堆理顺了呢?将一个复杂的对象拆分成了一个个简单的原子对象,是否有这样的感触:哇,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啊~~

第二步,提取原子对象的检查点和影响因素。

对于偏界面的对象,在考虑检查点时需要考虑两方面:静态UI和功能逻辑。

静态UI如文字显示、界面布局、界面刷新、默认状态等。

影响因素在考虑时可以从测试对象的特征出发,如对象的windows标准控件,则会受系统影响,那么需要考虑系统属性、系统主题、分辨率、系统语言、操作系统等

功能逻辑需要从产品和开发两个角度去考虑功能的实现状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例覆盖度提升之偏UI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