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悲哀

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 [美] 卡罗尔·德韦克


爱因斯坦的悲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公认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十三岁就被学校开除,被老师叫做“猪头”,认为这辈子将一事无成,我们所熟知的爱因斯坦也曾被家里人觉得是智障,永远不会有什么出息,就连在美国历任总统生涯里堪称最好的威尔逊,直到九岁才学会26个字母,十二岁才能认识字,这些改变历史的大人物,都被当做毫不起眼的野草,被权威人士判定为没有未来,这些人在少年时的不被“看好”,然后长大后却成为世界知名的杰出创造者,原因何在那?为什么他们能办的到?

如果此刻你跟他们当年的境遇一模一样,也被亲戚朋友“看扁”或不被”看好“,自己也认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得认命不想在做无谓的改变了,那恭喜你,你已经陷入了一种固定模式的思维里,这是《终身成长》这本书里重点强调的模式之一,所谓固定模式就是:“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天赋异禀,只是会急于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不能,就会丧失信心,抱怨不断,对努力持消极态度”,就跟很多人迷信风水和星座的人一样,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某个大师所预言的那样,星座描绘的那般,优势劣势一目了然,而且会一成不变。

既然有固定思维,那与之相对应的也就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恰恰相反,它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而不是板上定钉的事情,那成长型思维是不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为爱因斯坦或贝多芬那样的高手,答案显然并不是这样,成长型思维更强调的是人类的潜能是未知的,经过训练和艰苦奋斗后会取得怎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重点在于坚持不懈及面对挑战时自己的应对态度。

爱因斯坦的悲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提出这两种思想的作者叫卡罗尔·德韦克,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现担任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在美国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及发展心理学领域内是公认的杰出学者,她撰写的文章也常常登载《时代周刊》《纽约时报》等国际知名刊物上,所写的书更是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所推崇,在亚马逊心理畅销书的在榜近十年,这本《终身成长》更是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对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剖析,更指出成长型思维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如何判定自己属于哪种思维模式及如何更好的掌握及应用成长型思维模式那,接下来我们举例来具体说一说。

首先我举个例子,身边总是有很多单身的大龄青年,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之前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信奉“宁缺毋滥”,只要对方不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就直接pass掉,根本无一生还,这也就导致自己一直单身多年的缘故,其实我自己就是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面”,认为伴侣都是要“准备好的”,这里包括性格、品味、家庭等等一切,以现有的成绩为结果,以后的成绩都应该参考现有的成绩,忽略了人是可以通过相处而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这一事实。

而成长型思维下的择偶,在我看琢磨先生写的《以幽默的方式过一生》中给出了很好的解答,他说这个世界不能给你准备好一个人,全方位匹配,跟他在一起情投意合,所有方面都严丝合缝得刚刚好,世界给你准备好的是一个“毛坯”恋人,等待着你去装修,两个人都愿意为彼此而调整和改善,磨合彼此的生活习惯、调整价值取向、尊重彼此差异、消除双方父母的过高期待,要明白人是不完美的,才是长久的相处的前提,才需要彼此雕刻,正因为如此,才要有勇气去接受这个挑战,让彼此变得更好,这正是作者所说的成长型思维,而不是成为单身狗或者一不满意就换房换房,而是通过彼此的打磨成为“精装房”。

爱因斯坦的悲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然爱情的选择都受控于这两种思维的左右,那在生活中其它方便是否也是被这两种思维所左右那,印象很深刻的是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卡特教练》,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真实的案例改编的,故事的开始是讲述美国一所高中的球队,该球队从未在任何比赛中获胜,可以说是一支屡战屡败的队伍,而在卡特教练执教后发生了变化,他相信这支队伍在他的带领下可以成为优秀的篮球队,记得刚开始,卡特教练与队员签订一份“合同”的时候,有两个得分最高的球员很不服气的离开了,当时剩下的球员都已心灰意冷,但是卡特教练却说:“我们这支球队会产生新的得分王”,我想这就是面对挑战,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看重的是自我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只会盯着现有的成绩,而离开的那两位“得分王”,更是固定思维的代表,觉得自己已经无需进步,以后的种种都是印证自己的厉害而已。

那是不是人类除了成长思维就是固化思维那?是一个人是否会同时拥有两种思维呐?答案是肯定的,还拿这部影片说,当卡特教练带着这支球队,取得了几次胜利的球赛之后,球队的成员,胜利性的固定型思维变统治着球队的每一个球员,打球的时候开始不尊重对手,认为对方是垃圾,出言不逊或者用一些侮辱性的动作,认为自己接下来的比赛就是证明自己是天才球队,根本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当然后来的结局是成长型思维又重新占领了这支黑马球队,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认识到仅靠专业技能或动力取得的成功一定是暂时的,而且无法帮助我们取得持续成功,而想要达到巅峰状态不是推崇技能和胜利本身,而将关注点投放在持续不断的努力和不畏挫折的态度上,这样获得的成功才不是偶然。

爱因斯坦的悲哀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长型思维既然对我们现实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那我们又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那?通向成长型思维是不是像作者描述的那样简单那?我们该如何展开这段旅程那?作者给出了几点建议,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步,接受

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没什么不可接受的,相反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的这一事实。

第二步,观察

审视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固定思维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这一点很重要,古人作战讲知彼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你了解自己的情绪的点燃点,才能想办法切断它。

第三步,命名

说起来很意外吧,把你的思维模式拟人化,都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当你把它拟人化以后,也更会留意他和在意他,消灭他指日可待。

第四步,教育

是的,该到了解决他和改善和他的关系的时候了,教育是最好的陪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我们愿意试一试,教育他如何更好的帮助自己。

爱因斯坦的悲哀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讲到这里,我想做一个小结,今天在这个知识都可以成为焦虑的年代,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可是终身学习也要伴随着终身成长,成长的思维模式中,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认为凡事都是先天决定,以后的时间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天才的过程,不想轻易接受挑战和改变,而另一种思维是成长型思维,跟结果相比,更看重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提高,把挑战当做自己可以进步的阶梯,来帮助我们面对繁杂的生活。

这本书更多的从这两种思维论证出发的,在我看来,很多人的成功不单单是靠思维模式,更有大量的默默付出和行动,打败你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停止了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因斯坦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