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正式踏入运营职业之前,你应该看的一篇文章

小白正式踏入运营职业之前,你应该看的一篇文章_第1张图片

 在正式开始学习运营或者踏入运营领域,并且希望在该领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得长足发展,最终成为这个领域有建树的职业人,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运营这个领域的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这个底层的问题解决后,才能让我们的行为更加科学高效,事半功倍。

其实不管是在运营这个职业上还是在任何一个细微领域,具备较高独特性而成为这个领域专家基本都需要五步,你在哪一步?只要找对路子,下够功夫,你就可以超越许多人。那这五步是哪五步呢?

一,探索期:

从学校到职场,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还没有自己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方向,只能进行不断的尝试。

二,新手期

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基本确定职业目标,但在这个领域的实践和学习都属于初始状态,需要有人给他分配某项任务、活动,并要求他完成,他也会参与项目的某一部分。具体解决问题时主要依赖规则和指引。有人也许学历很高,但还没有参与过多少项目,可能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情况都属于新手期。

三,胜任期

在这个阶段,虽然效率不高和完成的质量一般,但是他能够完成大部分比较常规的活动、项目和任务。遇到困难,经过学习和请教也能够完成。大部分人穷其一生,只走到了这个阶段。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所以在工作上他们以完成任务和要求为己任,很少考虑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或虽然有想法,但很少有机会真正去实施。

四,高手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能够按照要求高效完成简单常规的任务,还能够完成复杂困难的任务。对他们负责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积累了许多模式和套路,形成工作的直觉,很多任务和工作可以自动化的实现。这样的人在许多机构内部,通常已经被视为专家了。

五,专家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常见的工作都有自己的模式和套路,形成工作的自然反应。他们对职责内的工作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并且可以从更大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的范围和限制在哪里。这个时候他们不仅仅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替”整个行业和领域思考和实践,能够创新出系统化的方法论,解决新的更宏大的问题。

上述的五步进阶理论适合于任何领域,如果单看运营这个职业结合这个五步进阶理论,从一名运营小白到一个运营大牛(专家)的职业发展路径及能力模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白正式踏入运营职业之前,你应该看的一篇文章_第2张图片

一个运营从入门小白到大神,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需要突破的壁垒。按照职业阶段,运营岗位从P1到P5的划分:

P1:运营新人,才开始接触运营工作,属于小白。

P2:有经验的入门型/成长型从业者。通常具有1-3年经验,掌握部分专业技能,但对行业、对用户、对业务的理解还比较浅。

P3:业务骨干。通常3-5年经验,某方面专业技能突出,对行业、用户、业务的理解逐渐深入,开始从单一的执行者更多转换到策略&计划制定者。

P4:专家,通常5年以上经验,可能需要有一定天赋(如情商、逻辑、领导力等)才能到达这一层级,对于产品、业务、用户、行业等的理解都已经比较深入,善于制定策略和推动执行。

P5:高级专家,通常5-8年以上经验,综合能力出众。同时,会特别擅长连点成线,把各种细碎的运营事务串联为一个整体。


运营职位生涯发展的几个关键与核心

一、从P1到P5的进成长不可逆

遵循职业发展的规律,按能力模型和职业阶段来提升并有序进化。如同人的成长,是要遵循时间和经历的维度,不断有认知和实践积累,才能不断低进度。运营人的职业发展,需要做好职业规划,可以有让自己从P1到P3的发展目标,但不能让自己“拔苗助长”、“静脉逆行”,倒行逆施。比如我只有P1的能力,但非要去做P3的岗位或者肩负P3的责任,最后只会带来负效率的产出和资源的浪费,干不好走人的必然是自己。

《运营之光》有句话,“对于一个运营来说,要是认知和思维意识还没跟上,直接奔着方法和技巧去,很快就会走火入魔”。


二、加速进化的武器

P1到P5的差距并非是鸿沟,而是思维、意识、实践经历的差距

系统思维能力是P1的最关键成长,将决定我们运营职业的发展的基础。如同一个江湖高手习武,最根基的能力就是内力,如果没有内力的支撑,练习再多招式也是花拳绣腿,打不伤人。对运营而言,这个“内力”就是系统思维。

什么是运营的系统思维?就是建立一个结构化思考和运作体系,将运营的过程按着模块化分解,找到关键点与突破点,制定解决方案,用流程管理,精细管理等方案进行实施。这个阶段不要过多的关注方法论,而是尝试建立自己的运营体系框架。

运营手段是充满“套路”,但也容易误导运营职业人,过多的去蹭套路,追求套路,以至于忘记运营本质与核心:即我们要运营什么样的有限资源,持续地实现用户新增与用户维系。

如果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成长阶段,被“套路”左右,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做了很多尝试,用了很多运营手段,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时候自己都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在职业生涯初期,如果能建立起运营体系,那么会避免我们入坑,进入一个良性成长的阶段。


我对建立系统思维的四个维度的认知

1.流程化思维:把运营工作按照流程展开,从A到B到C再到D。

①建立流程的目的是界定我们要实现的运营目标和结果,以免运营方向跑偏,造成事倍功半的负面效果。

②梳理运营工作从起点到终点的流程全貌,会经历哪些环节;

③每个环节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流程化思维既是结果导向的思维,也是高效的工作思维。一旦建立了流程化、,我们对即将开展的运营工作将会无比清晰,“不知道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同时通过对流程环节的不断拆分,我们也会发现运营过程中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案,把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按流程不断推进,是我们实现最终运营目标的唯一路径。


2.精细化思维

运营是一个非常讲究实操的岗位,因此对工作执行的准度、精度要求会比较高,这也是衡量一个合格运营的标杆。精细化思维就是帮助我们在运营岗位上执行好工作的一个工具。

所谓精细化思维就是将运营工作由大的问题,不断分拆成细小的可执行的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实施SOP管理(标准化工作步骤)。


3.杠杆化思维

在运营过程中,找到一个可以发生借力的杠杆点,去撬动更多成果的发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刚刚说到,一个合格的运营需要具有流程思维和精细化思维,但是一个优秀的运营就会时刻思考在运营工作中运用一些什么手段,让一个点去带动能用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去产生巨大的效应和成果。

比如小米的粉丝营销,为小米的产品和品牌传播产生巨大的效应,又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活动运营,通过优质的UGC内容展示和让人过目不忘的地铁活动,产生大量的用户共鸣和传播,造成轰动的刷屏效应,带来用户数量的大量提升。

在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杠杆效应随时随地都存在,需要我们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地去深入思考和尝试,在哪个运营的节点,可以用哪种方式去连接和获取更多资源,撬动更大的效果。


三、从P3到P5的进阶关键

到了P3阶段,成为运营岗位上的骨干,能熟练掌握部分运营的技能,对产品、用户、业务的理解相对全面和深入,会非常谙熟一些方法和套路。在P3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坑比较大的一个职业期。因为运营工作上,自己实践得出或者善用的一些“套路”屡见奇效,所以会容易掉进“唯方法论”或者“唯技巧论”的陷阱里,过多地去追寻技巧与套路。现在已是运营驱动的时代,运营的套路层出不穷,运营人每天容易关注“某产品1个月新增粉丝几万+”、“某公众号一篇文章吸粉十万加”、“某H5一夜疯传”、“某公司又搞出刷屏级事件”这样的内容,而非现象背后的本质与原理。

运营的本质,不是玩套路去获得用户增长,而是建立体系,有序的组织和串联运营手段,有效地带动用户的新增、转化和留存。


1.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的结合

线性就是从一点到达另一点。运营里线性思维,是指目标到结果的思维方式。运营可以遵循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论。

比如运营的两个核心价值:用户新增(拉新、引流、转化)与用户维系,只要围绕这两个点开展的运营,方向既是正确的。这就是线性思维。

我们开展一项运营工作,从目标导向推导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运营的核心模块: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每个模块都有基本的原则可以遵循。产品不同阶段,运营的发展轨迹也是有规律可循。

通过线性思维,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我们的运营工作流程:分析现状-制定策略-分解指标-执行管理-监测反馈与调整

非线性就是从A点不会到B点,事件的发展不按逻辑思维、线性的方式演变。

跳跃性思维、模糊思维等。它不按逻辑思维、线性的方式走。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几乎所有已知系统,当输入足够大时,都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系统远比线性系统多得多,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在往后时刻行为的巨大差异。

产品通过一系列运营后,与用户建立关系,构建成关系网,会自生演变和进化。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原来的定量有可能会变成变量,每个节点都会重新发生反应,会推导事件从另外一个方向走。

这也是解释我们在运营过程中,经常看到一些不知道为什么,说不清逻辑,却突然XX了的情况和案例。

面对如今高度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环境,运营的变量和非可控性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在进入到高阶段运营的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更多的非线性思维(系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来创造和突破。


2.微观与宏观的高度结合

运营讲究实操,但并非是微观工作,更需要结合宏观思维。到了高阶运营,不能再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具体事项的工作者,而是企业的经营者参与者之一。高阶运营,需要我们站在行业发展的环境、企业发展的维度、产品运行的周期、去思考运营的规划,搭建成熟的运营体系,而非了仅仅完成本职KPI考核。

在这个阶段,随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也要求我们具备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跳出运营执行的层面,去考虑更多战略、战术、行业和商业的问题,更需要我们去深度地思考与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优化自己管理的运营体系。


以上是我对运营职业发展的一些和考。只要是思考,就一定有局限性,希望各位朋友也能沟通交流和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白正式踏入运营职业之前,你应该看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