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东吴的灭亡是注定的(一)

看过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孫郎谈古”〔ID:sunlangtangu〕

作为这句话的主人公孙权,他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创者,对于他的能力和实力我们这里就不多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他的几个儿子,讲讲吴国亡国的原因为何是天意安排好的。

一个国家的继承人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好了可以使国家世代延续,比如明成祖朱棣当年为了选太子曾征求大臣的意见,当时的内阁首辅解缙就说:“看皇孙。”使朱棣下决心选了病怏怏的明仁宗朱高炽。很快解缙的话就得到了应验,在位不久的明仁宗去世,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继承了皇位。在宣宗的治理下,明朝很快进入到了后世称为“仁宣之治”的盛世当中;与此相同的案例还有清圣祖康熙帝也是采取同样的方法,促成了日后的“康乾盛世”。与之相反的案例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和隋文帝杨坚,二者都是在妇人的怂恿下放弃了优秀的人选,而选了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导致国家灭亡。

所以一个国家选好一个接班人事很重要的,那么做为我们本次话题的主人公来说,虽然孙权老人家英雄一世,几个儿子也够优秀,但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的大业,只因这些儿子的身体都没能熬过他老爷子的身板,就算熬到孙权去世后,也是惨遭横祸。长子孙登死于赤乌四年、次子孙虑死于嘉禾元年、三子孙和赤乌十三年被废,建兴二年被赐死,就连刚登基的少帝孙亮也是无法施展才能就草草被废,最后死于侯官之地。

如果历史有假设,孙登不早逝,那么吴国的历史将会被改变,孙和、孙亮要是不被废,吴国或许还可以多延续时日。只是历史没有假设,孙亮被废后,景帝孙休上台,终其一生,碌碌无为,虽没有大错,也无大功,没能开疆拓土,反而失地不少。又因信用故臣,导致后继之君落到暴君孙皓之手,致使吴国覆灭。

所以,文章的标题说为何说东吴的灭亡是注定的答案就在于此吧,优秀的儿子都死了,留下的都是一些难堪大任的子嗣,这个国家岂有不亡之理?


那么接下来的这几期文章里,我们将带大家一睹孙权几个儿子的风采,看看到底是不是吴国的灭亡是天意注定,造化弄人?


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被立为吴国王太子;吴黄龙元年,立为皇太子。再他三十三岁时不幸英年早逝,至死也没能当上皇帝,却当了二十一年的太子。不过孙登去世后,给了上个谥号叫做“宣太子”。

关于这个“宣”字我们来了解下。根据《谥法》曰:“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从中可知,宣字的使用体现了对孙登一生的褒扬,又对其英年早逝感到无比的怜惜。

孙登短短的二十一年的太子生涯中,处处的体现了他的“善”、“德”、“惠”这三字。也充分的展现出了他的贤能、仁孝、谦逊和善良。接下来我们也将从这四点讲述孙登的这短暂的一生。


第一点:贤能。

做一位未来的国君,理应遵纪守法,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的学习如何做好一位国君,去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以及善待自己的子民。而孙登正是拥有了这样的品质,不仅可以把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还可以爱惜自己的百姓。

嘉禾三年,孙权亲征新城,留下孙登镇守京城,总管朝廷上下大事。虽然是当上了这个监国太子,但是一上来就遇到了各种麻烦。首先是粮食歉收,其次是盗贼群起。这可着实的考验了孙登的执政能力。好在孙登是个贤能之主,立马采取应对之策。发布相关法令,加强防备措施,以此来有效的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生。此乃体现孙登治国理政的能力。

不仅治国方面体现出孙登的贤能外,而且在他的平常生活中也处处体现他的贤能。例如,孙登喜欢外出狩猎,但每次见到百姓的良田都不肯抄近道践踏过去,总是饶田而行,生怕因为自己的游猎而毁坏了农民的庄稼。在休息的时候,又选择空闲的地方进行休息,尽量避免打扰到当地的百姓。


第二点:仁孝。

关于孙登的仁孝,我们可以从他对父母的言论当中感受得到。

对父亲孙权的进谏。其弟孙虑去世后,孙权为此降旨减损饮食。孙登得知此事后,昼夜兼程赶往赖乡进见孙权。孙登见到孙权悲痛大哭,便劝说:“孙虑一病不起,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您不要过为伤心。如今北方未统一,四海都在仰首盼望,上天授命陛下,陛下却按照社会下流百姓的思路,减少朝臣的饮食,超出了礼制的要求,我为此感到忧虑不安。”孙权听了他的劝告后,为此增加了饮食,也不在过度的沉浸在悲伤中。见权悲泣,因谏曰:“虑寝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而以下流之念,减损太官殽馔,过于礼制,臣窃忧惶。”权纳其言,为之加膳。(选自《三国志·吴书·主五子传》)

过了十几天,孙权打算让他西还武昌。可孙登却深切的乞求道:“长时间的离别使自己不能侍奉父母,于作儿子的道义有缺憾。至于武昌,有上大将军陆逊在,依他的忠诚和勤勉,武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孙权听此一番话后,便同意他留下陪伴。

对养母徐夫人的感恩。起初,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徐夫人对他从小就有养育之恩。后来徐夫人因为妒嫉被黜废置吴郡,但还是经常同孙登有来往。每次徐夫人派人前来赐给孙登衣服时,孙登必定会沐浴后才穿上,以示对徐夫人的尊重。而正得宠的步夫人也经常有赏赐的东西给孙登,孙登因不好拒绝,只能是拜受,这实际上也是对徐夫人的尊重的体现。

孙权称帝后,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但他却推辞了,并且说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选自《三国志·吴书·主五子传》)而在《论语》的原文中则是这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就是:君子应该是以做人之道为本,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而孙登做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定当是以母为贵,先确定了皇后的地位,然后再来保证太子的地位。

孙权听完后就问:“那你的母亲在哪?”

孙登回答说:“在吴郡。”

孙权却沉默无语,最后还是没能再立徐夫人为后,而是另立正得宠的步夫人为皇后。


第三点:谦逊。

孙登被受命为皇太子后,孙权就开始重点培养这位未来的接班人。先是选置师傅,以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四人为太子四友陪太子共同学习。又因张昭研究《汉书》颇有心得,故让孙登拜张昭为师,学习《汉书》,了解近代事情。由于张昭上了年纪,怕他劳累过度,所以就让张休跟从张昭学习,然后在回来转授孙登。

孙登对于父亲这番用心的安排,当然自知之明,所以每次对待这些老师宾友之时,都及其的尊重对方。特别在接待下属幕僚之时,也只是简单的行了平民之间才用的礼节,丝毫没有那种王公贵族的架势,而是相当的平易近人。甚至有时候还与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人同坐一辆车,同睡一张床。这也使太子的宾客越来越多,也都成为了孙登的良师益友。



第四点:善良。

有一次,孙登骑马外出,有一颗弹丸从身边飞过,他身边侍卫便去寻找射弹丸之人。正有一人手握弹弓身带弹丸,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人射的弹丸,但其人否认不是,侍从们便想揍他,孙登见此,紧急制止。同时派人寻找刚才飞过他身边的那粒弹丸,同此人身上携带的一比较,发现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那人,也避免了一场冤案发生。又有一次,丢失了盛水用的金马盂,再查出偷窃者后,发现是自己手下人干的,孙登便不忍心重罚,只叫他来责备了一通,遣他回家,并令身边的人不要张扬。


孙登的死不仅给孙权造成很大的打击,同时给吴国的政局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毕竟这可是一位日后可以带领吴国走向盛世的明君。

那么对于下一位太子的人选,孙权会如何选择?请看下期文章。

(更多历史内容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或者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孫郎谈古”〔ID:sunlangtangu〕,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历史,还有不定期的福利赠书哦。)

为何说东吴的灭亡是注定的(一)_第1张图片

                                   版权所有归《孫郎谈古》微信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源于作者正在创作的东吴史一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说东吴的灭亡是注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