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北大太难,让我们来众筹一所人人都能上的北大吧

(一)

2017年过去了,这一年来最想感谢的是《得到》APP,在我心目中它是北大一样的存在。

大学是什么?以我的理解,大学 = 教授 + 图书馆 + 同学。

《得到》的订阅专栏(其实就是一门系统的课程)现在已经有32个,内容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商学,科学史,历史,心理学,哲学等,未来更是值得期待。其中有好几个专栏作者就是北大的教授,而且是教授中的出类拔萃者;其它的虽然没有北大教授的头衔,但是资历水平也不会逊色多少。

它还有个有声书的图书馆,叫做“每天听本书”,我粗略统计了下有超过两千本好书,他们提供的是精心解读的版本,也算抛砖引玉吧。

还有不断推出的各种精品课和大师课。

当然,它还有近千万的用户,也就是可以一起进步的同学。

(二)

现在你打开《得到》app,你会看到非常醒目的几个字“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大学”,记得以前的口号是“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和“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很明显,《得到》越来越自信了,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跟谁一起建设?

《得到》的作者和读者,或者说是老师和学生。

用什么方式呢?

某种程度上就是现在很流行的———众筹。

我们普通人何德何能上得了北大,可是现在好了,199元一门课,由北大的顶尖的教授用通俗的语言教给你,就看你要不要学了。

可不要小看这199元,《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目前订阅的人数是234224人,换成收入就是4000多万,据说老师是跟《得到》团队五五分成,也就是说薛老师这一年上这一门课的收入是税前两千万。(当然,薛老师的课订阅人数可能是最多的,但即使减一半也有一千万。)

两千万对于一个老师有点像天文数字吧,有两把刷子的谁会不想要试试呢。

即使不是冲着钱去,一堂课20多万的学生参与,哪个老师不想要这样的影响力和成就感呢。

(三)

恐怕不久的将来,《得到》的这所“北大”要超越真正的北大了。

我不禁要替那么多大学的那么多老师操心了。如果一门课已经由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以公开且便宜的形式教授了,那其他老师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考北大太难,让我们来众筹一所人人都能上的北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