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3月31日,建筑女魔头扎哈·哈迪德逝世。然而每当看到那些独具个性的作品,人们的心中都会重新回响起这个名字。那飞扬跋扈的线条,来自外太空般的超现代感,像一连串让人颤抖的音符,给人以震撼之美。
建筑界不乏对她作品的批评之声,认为她的设计太过天马行空,不考虑资源的浪费和周遭环境的融合。
就像当年Jorn Utzon的悉尼歌剧院被扔进废纸篓一样。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创意绝无仅有,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天才之笔。
高山仰止,我们普通人,在看过这样的作品后是否就只能摇摇头,想着自己没有天赋,就继续投入到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去了呢?
但其实,创新者不是只生活在天马行空的世界,他们在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中也花费了不少功夫。
乔布斯之所以是个天才创新者,是因为他身上居然聚集了所有“创新者的基因”——联系、发问、观察、交际、实验的能力。
咦,等等,基因是能力?
没错,创新者的基因,就是通过后天获得的能力。
而我们每个人,通过后天习得“五大发现技能”,都可以激活体内的创新基因。
一、联系
1、硬扯
先挑一个你面临的难题,然后随便在网上看篇文章,建立里面的内容和你的问题之间的联系。
比如我不知道要送什么礼物给朋友,然后看到了桌上的书,觉得可以送书或者是别致的书立;看到桌旁的植物,觉得可以送一盆漂亮的多肉。
2、扮演其他公司的人物方法
随机抽取fortune 500公司,行业可不相关,做头脑风暴。
想象一下两家公司如果合并了会如何?有没有新的服务?新的程序?新的产品?
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你上了这个产品,竞争对手会怎么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那你如何应对?
如果我要上一个视频类产品,我是苹果公司的员工,我会怎么做?(采用极简风)。
3、比喻
4月19日受多语星人之邀做一次关于外语学习的分享。
如果听我上课就好像听故事,看小说一样会不会很棒呢?
——那我就要用很多事例串起我的分享主线,提醒了我早做准备,收集故事。
4、造一个好奇盒子
把所有有趣的新奇的漂亮的东西放进去。瓶颈的时候抓一个出来看看。
盒子已经准备好,之后会把旅行、展览、集市中收集到的巧件放进去。
5、终极必杀器:SCAMPER(挑战)
回家路上我看到有人在卖枇杷,然后我开始用scamper法思考:如果是我我怎么卖呢?
S:Substitute取代
人工叫卖——用琵琶曲替代。比如十面埋伏,在最高潮的时候来一句广告词。
C:Combine结合
买枇杷送香草籽啦1元钱送多肉啦送香蕉啦……
A:Adapt借用
枇杷——琵琶——琵琶行——背诵诗歌买枇杷打折
M:magnify
挑的枇杷,如果重量等于挑其他水果(种类数量任选误差在100g以内),则枇杷免费赠送。
P:put to other uses一物多用
枇杷叶枇杷膏枇杷汁枇杷酸奶周边产品一起卖~
E :Eliminate删减
枇杷礼盒精选枇杷。
R:Reverse倒转or Rearrange重新安排
枇杷核回收按斤打折换枇杷。
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用上面5种方法,换个角度,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思路。
二、发问
1、发问模式——探寻现状>深入表象>寻找其他可能性
技巧1——what’s
What they really want are?(痛点)
加拿大安捷泰医疗公司发现普通裸支架导致手术失败率达25%,于是创造了防血栓涂层的支架。
普通人的问题:如何才能做更好的支架?(在支架的性能上改进)
创新者的问题:手术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找到根本痛点,支架的功能只需满足这一痛点即可)
——传统的裸支架由于没有涂上药物,容易产生血栓,导致手术失败。
思考:试用你公司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哪点是你需要,而它没有解决的?多问几个人,下次在会议上提出你的观点试试。
技巧2——why
针对事物现在的状态随意问几个问题。不随意枪毙一个创意,而是问为什么会发明这个。
一位父亲发明了一款15分钟的卡片游戏,CEO觉得不能打入家庭游戏市场。但是他没有立刻让他走人,而是问他为什么发明这个。
回答是,普通上班族能陪孩子玩的时间实在太少,玩大富翁等桌游耗时又太长,所以他想发明一款花15分钟就能共度亲子时光的小游戏。
了解了原因之后,公司觉得有市场,后来将游戏缩减为12分钟,投产后大受欢迎。
思考:公司高层想要推出一个新的产品,向员工征求意见。不说新功能有多么多么好,先弄明白推出这个新产品的根本理由是什么?由本溯源,说不定你可以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或许根本无需推出一个新产品,或许新产品有些功能很鸡肋,而不可或缺的功能它没有)
技巧3——why not?
宝丽来相片创始人因女儿的一句“为什么不能即时看到照片”而发明一次性成像相纸。靠相纸赚钱的模式也很新颖,可谓是“下金蛋的母鸡”。
思考:
1、你的工作中有没有哪个流程让你觉得很繁琐?你没有尝试去提出改进这个流程?
2、下金蛋的母鸡这种商业模式,你还能想到别的例子吗?(我想到的:胶囊咖啡、kindle、衍生周边)假如你自己创业,可以做哪些行业用到这样的模式呢?
技巧4——If……what will happen?
(1)如果受到限制,你会怎么做?
“创造力乐于被限制”——最能激发创造力的艺术形式——俳句、奏鸣曲、宗教绘画——都是充满限制的。正是因为创造力战胜了这些规则,才有了美感。
Unilever在印度分公司没有零售网络,没有广告渠道,没有基础设施,如何卖产品?
答案是直销——模仿Avon雇用印度全国的妇女做推销员,培训他们成为微型企业家。这一方式使得顾客达到了300万
思考:公司出台了一个新规则,禁止向老客户销售现有产品,你会怎么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创新者懂得应时而变)
(2)如果没有任何限制,你会怎么做?
普通人容易被沉没成本影响,踌躇不前。创新者会抛开沉没成本,跳出盒子考虑:如果没有雇用这些人、没有买这些设备、没有采用这个方案会如何?
思考:如果钱不是问题,你会去做什么事情呢?
2、培养发问技能的技巧
技巧1——参与问题风暴
程序:①找一个问题②针对这个问题写下50个问题,写在白板上,只有前一个问题写完才能写下一个,避免重复,也是建立思考顺序,从之前问题出发,提出更深入的问题③要督促每个人都问出“情况是什么(发问技巧1)”“原因是什么(发问技巧2)”“为什么不(发问技巧3)”和“如果……会怎样(发问技巧4)”
规则:①开门见山,不许长篇大论②只提问不回答③提满50个。
最后将最重要的、最启发思维的问题列为最优先。并讨论。
某大型医药公司的主管每天早上开始工作前都会花15~20分钟,写下一些问题。三个月后,他的老板告诉他,他的战略思考能力在部门里是最优秀的。6个月后,他升职了。
技巧2——培养问题思维
把你遇到的挑战变成问题,会促使你在行动中寻找答案。
比如,你觉得你的老板不喜欢你,总是给你使绊。那么你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让老板看到你的优点,提升对你的评价?——展示给ta你的工作成果或进行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
技巧3——追踪自己的提问回答比
创新者提问次数多于回答次数。好的问题比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它会引发更多的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接下来一周的会议中,记录下你的提问和回答在发言中的各自占比并努力多提问题。
技巧4——用笔记本记录问题
英国维珍集团的创始人Richard Branson拥有传奇的一生,而他有许多“记满了问题”的笔记本。
每隔一段时间拿笔记本回顾你所提问题,哪些问题揭示了现状背后的原因?哪些问题激发了强烈的情感反应?哪些问题让你获得了破坏性的创新?
三、观察
1998年,查克·邓普顿想要在一家中意的餐厅里定一个位子,招待来芝加哥看望他们的家人,花了3个小时都没订到。他想,能不能开发一个应用程序,为用户提供订位服务。同时,这个程序还可以提供有用的点评和评分,让客户快速找到喜欢的餐厅。就这样,opentable.com——这个美国版的大众点评,成立了。如今,超过1万家来自全球的餐厅都加入了opentable。
在旅途中特别容易发现不寻常的东西,要记得捕捉这些灵光一现的瞬间;
还有就是多去自然博物馆、艺术展之类的,观察自然会带来很好的灵感。
培养观察技能的技巧:
技巧1——观察顾客
观察用户想要完成什么任务?你的产品无法满足顾客的哪些需求(功能性的及情感类的)顾客有哪些意料之外的行为?(你明明设计的是一个打蛋器,客户以为是头部按摩器)
观察别人是怎么使用你的产品的,是不是有别的潜在功能可以开发,而有的功能其实很鸡肋?
寻找边缘人群——有一小部分人做事情做得特别好,为什么?能从她们的经验中开发产品吗?
技巧2——观察公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择一家公司观察并效仿。尽己所能,研究他的策略、运营和产品,看是否能为己所用。(大学生参加商演的时候,就可以用到)
技巧3——记录观察
随身带相机,拍下你觉得好的、不好的创新产品。
技巧4——调动五官
舒尔茨通过在意大利espresso咖啡吧的体验,有了在美国开星巴克的想法。
我们也要调动眼耳鼻舌这些感官,让我们打开自己的思路。
拜访客户的时候,注意一下自己闻到的味道;
吃东西的时候,只注意食物的口感;
使用产品时,关注它的触感;
记录日志,然后从中获得灵感。
四、交际: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3-15世纪),美第奇家族资助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使得多学科的交叉思维创造出了惊人的成就。雕塑、科学、诗歌、哲学、艺术、建筑等领域的作品在佛罗伦萨百花齐放,成为一段创造力大爆炸的时代。
1984年TED成立,使得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背景的演讲者能够分享自己的见识,和听众一起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交际使得创新者博采众长,查漏补缺。大公司如腾讯、京东都在公司内部设立了大学,内部分享干货,使得员工具备跨部门思维,实现更长远的战略。而淘宝大学甚至已经向社会招生,身家过亿的老总、高管们纷纷慕名而来。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社群这么火热的原因,一群志趣相同的人一起学习,交流,比一个人埋头造车有更好的效果。现在,看看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不同行业、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
培养想法交际技能的技巧:
技巧1——使你的网络更多样化:可以先从朋友介绍朋友入手;
技巧2——制定一个“用餐交际”计划:用餐交际知识可以阅读《别独自用餐》一书;
技巧3——明年至少计划参加两次会议:一个与专业相关,一个不相关;
技巧4——建立一个创意社区:选择一个有创意的见面地点,定期聚会讨论潮流和新想法;(如果自己不建立,可以先从参与社群活动开始)
技巧5——邀请行外人:每周带一个不同背景的聪明人与你的团队共进午餐;征询他的看法;或者定一个想法开放日,邀请2~4个观点不同的人,请他们表达看法;
技巧6——和专家交互培训:找几个不同职能部门、行业或地理位置的专家,参加他们的培训课或会议,感受他们的工作和世界(先听线上的公开课也好)
五、实验
有些实验是无心插柳。因为家具塞不进卡车才把桌角拆下来,结果宜家推出了组合家具,反而降低了成本;西南航空因为遇到了财务危机,不得不将4架飞机减少为3架,于是公司无意中发展出了快速装卸的能力,成为廉价航空经营模式的鼻祖。
培养实验技能的技巧:
技巧1——每月一次跨界活动
参加不熟悉的人举办的讲座、参加不寻常的展览、参加不同的圈子的活动等等。
问一些问题“如果我的团队在这里工作,能获得什么创新?”“这次活动有什么可以借鉴?(程序、产品等等)”
技巧2——跨界思考
定期浏览网页、阅读国外的出版物、跨行业的书刊等。
技巧3——培养一种新技能
选择公司的另一个职能部门,看能否弄懂它的运作机制。
技巧4——拆解一个产品
旧货市场找一个很感兴趣却从来没有时间探寻的,可以轻易拆开的东西。拆开之后看看设计、操作和生产原理。写下观察。(和孩子一起效果更佳)
技巧5——制作原型
选一个你想要改进的东西,制作一个原型,用家里的材料做一个新的改进发明。橡皮泥是个好帮手。
技巧6——定期试验新想法
针对工作中行成的新想法实施试验。
技巧7——发现潮流
关注潮流,如何引发新产品或者服务。
“折梨说:
本书的信息量较大,作为一本工具书,如果我们能够吸纳其中的一部分方法,为自己所用,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案例,就已经不枉一读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成不变的企业终将被淘汰。思维古板,毫无创意的人也是同样。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按照本书中的五大方法去勤加练习,不仅对我们的眼界会有很大的扩展,也能提升我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届时,不仅升职加薪顺理成章,生活中也能成为一个妙人,带给身边人无限欢乐。”
折梨:带你用思考的眼光打量职场,将每一个亲身案例掰开揉碎分析给你听。每月分享好书推荐。一个爱画画的多语言学习者,很高兴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