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叔用传统土陶致富的故事

中国商网9月13日讯:土陶,是维吾尔族传承千年的手工艺制品。在阿克陶县巴仁乡沙依瓦克村称作“土罐罐”,现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钵钵”。

(文/李天伟    本报记者 庞贵唐)

改革开放前,沙依瓦克村大部分农民从事土陶手工艺制作,大街小巷的制陶作坊和陶艺品琳琅满目,“陶工聚落”的称呼也由此而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化的廉价现代工艺品迅速占领市场,传统手艺品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传统手艺人为了谋生不得不转行。

奥布力塔力普·阿吉一家是当地有名的土陶艺人,父亲阿吉·艾买提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父亲眼里,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技艺,蕴涵独特的文化艺术,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更是祖先们勤劳、智慧的体现,子子孙孙都应该不遗余力地传承下去。

受父亲阿吉·艾买提的熏陶,一到农闲时节,奥布力塔力普·阿吉三兄弟就跟着父亲学手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从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土陶碗、洗手瓶、土陶瓮等基本的土陶手

工艺品,起初因为太难学、制作过程太辛苦,而且根本不挣钱,他也想过放弃。但是看到父亲因担心没有人将土陶手艺传承下去而懊恼的神情,奥布力塔力普·阿吉毅然坚持了下来。

如今,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已是土陶手工制品的第八代传人。他家制作出的土陶工艺品将传统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品像精致、色泽鲜艳,极具实用性与观赏性,颇受市场欢迎。

在继承父亲精湛手艺的基础上,奥布力塔力普·阿吉经过多年钻研、尝试,对土陶的样式和品质进行改良,制作出了既精致又极具民族特色的土陶手工艺品。

阿克陶县是江西省的对口支援县,借助援疆平台,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得到了去景德镇交流参展的机会。景德镇高水平的瓷器制作工艺让他感触很深。

2014年11月,奥布力塔力普·阿吉便带着一名翻译、两名学徒前往景德镇学艺。

奥布力塔力普·阿吉说:“内地的工艺很先进,土陶工艺要在传承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就得学习新技术,只有不断提高制作水平,土陶才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我在景德镇学到了土陶工艺品成型技术、烘培技术、产品质量提升技巧及投资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现在做出来的东西更精致,而且可以卖到双倍价钱。

当时,我们还买回来了一台先进的土陶烘培、烧制机器,不仅提升了制作水平,效率也更高了,以前做一个的时间,现在可以做五个。而且,以前都是烧柴禾温度不好把握,现在这个机器是自动控温,用起来非常方便。”

近几年,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和他的父亲、哥哥一直在尝试做大型土陶,他们曾花费45天做出了高1.14米的观赏水壶,可摆放于酒店、宾馆等门口,用于观赏和收藏。

如今,在奥布力塔力普·阿吉的制陶作坊里,美观大方、做工精致的土陶工艺品整齐摆列,品类达50多种,奥布力塔力普·阿吉的收入也从15万元突破到了今年的45万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土陶制品逐渐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2007年以来,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带着自家制作的手工艺品陆续参加了乌洽会、南疆各地州旅游展览会、库尔勒展览会、自治区展览会,进行宣传推介。在2015年度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他还荣获了“维吾尔族土陶”烧制工艺文化传承奖,在2015年度亚欧金桥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了荣誉奖。

奥布力塔力普·阿吉说:“我希望我们民族手工艺能一直传承下去,推广到全国全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土陶艺术、喜欢土陶工艺。”

2010年11月28日,奥布力塔力普·阿吉成立了“阿克陶县米拉斯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并注册登记“米拉斯”商标。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独立生产车间、院子、生活区等,可容纳150余名工人工作和休息。今年就生产出土陶3万余件,销量达60余万元。

合作社成立以后,从事生产的手工艺人从8人发展到50余人,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过去,土陶手艺很少有人做,现在,土陶工艺品就是‘金钵钵’,让我们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在合作社工作的土陶艺人阿里木江·卡德尔笑着说。

近年来,阿克陶县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积极引导各类民族工艺健康发展,充分挖掘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对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进行重点扶持和保护,使民族手工艺品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中崭露头角,更为一些拥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农牧民铺就了致富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疆大叔用传统土陶致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