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昊产品已死,产业方兴

今天抽空又把郑老师的产业思维温习了一遍,以下是课程的笔记输出。

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结束,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影响下,受益于巨大流量的红利,企业/创业者可以通过死磕产品体验来获得成功。从产品体验到交互到细节的整个闭环的实现很短,链条短,产品能快速实现红利爆发。
但是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整个用户、平台性的迁移已经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下,单纯依靠产品思维已经无法取得成功,创业者们需要拥有产业思维。

一、产品思维与产业思维
什么是产业思维和产业思维呢?
1)产品思维:从产品出发,关注产品细节,关注产品体验。
主要包括产品细节、产品体验、转化率三个大的方面,以及商业内部的平衡、流量、入口、产品整合方案等等。
2)产业思维:从产业的视角切入,需要产品经理理解产业,与产业成为共同体。
首先要认可自己是产业的一员,关注产业链的逻辑,产业链实现的细节、资本/技术对产业的助推、关注流量在哪、如何去获得更多的流量,进行存量的优化与存量的竞争。

二、互联网下半场的创新创业法则
在现如今这个流量已经进入存量争夺的时代,创业者们又要如何把我新的创新机会呢?郑老师提到了三个法则:
1)连接法则:
连接法则指的是企业需要深入到产业各个环节中去连接人和服务和出现的需求。
难点在于落地的细节,它会直接影响我们交付的体验。如,南北方地区电影院取票的
2)赋能法则:
赋能包括三种:技术、数据、营销赋能;
赋能的基础逻辑是,企业要转变思维,首先认可自己是产业的一员,多思考专门为产业做出贡献
3)破界法则:
破界即关注产业链里的每一个从业单元,去定义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可以提供的价值,不能拘泥于目前所处的产业链环节

三、平台型企业的发展逻辑
以猫眼电影为例,平台型企业具有的3个特点:
1)成功连接了B端院线和C端观众,通过灵活的补贴模式,在不同的市场群体中形成一种刻意的不平衡,进而激发形成跨边网络效应。

跨边网络效应:市场需求或供给端任何一方的用户所获取的价值取决于另一方的用户量,一方使用该产品的频次越高,该产品的效用就越高,也就越能激发另一方用户的增长,从而使得供需双方彼此影响。

而传统企业则往往依靠单向业务流动。
2)平台通过引导B端和C端用户参与和决策,让各方需求得到满足。
如,猫眼电影用户的点评
3)高度依赖各群体需求形成的关系网,可以通过挖掘数据和分析数据来推动盈利
企业实施平台战略发展路径的重点是构建可延展的生态系统,需要站在产业角度去思考商业模式,而不是纯产品角度。

单纯的依靠一招鲜已经无法获得成功,只有具备从初始产品或服务不断延伸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吸引和满足市场日益复杂化的需求,保持持续竞争力。

四、平台企业如何保持健康的延伸
1)审视和分析产业里的不同环节,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有选择的参与到其中;
2)设计一套底层规则,包括灵活的补贴模式、激发用户互动性、制定准入机制等,最终在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连接点上找到盈利机会,实现企业目标。
要重视做连接、定机制、建生态这三方面的工作。

五、产业思维下对产品经理的要求
在如今这个时代,对于产品经理、产品背后的思考逻辑依然是有效的,但是产品经理们更需要去思考存量的分配,去理解产业。
产品经理需要做的:
1)真正的理解产业
2)在产业链上,找到产业痛点
3)能够把产业的从业环节,拉倒你的产品和平台上
4)能够与上下游形成共赢共生的产业关系
5)能够与流量的大头,形成共赢共生的关系
6)能够与时代的潮流一起做好营销
7)能够与资本做好很好的互动
总结成3条就是:
1)理解产业
2)理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这是基本功)
3)理解资本的逻辑和未来的趋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郑志昊产品已死,产业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