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家
许钦松,1952年生,广东澄海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之星”荣誉称号,2007年当选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画学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广东中国画学会名誉会长,并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
主要作品有:《潮的失落》、《心花》、《个个都是铁肩膀》、《诱惑》、《天音》、《南粤春晓》、《岭云带雨》、《高原甘雨》、《甘雨过山》等。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 ’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等多项大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原中国版画家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国王钦赐淡浮院、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许钦松》、《许钦松版画集》、《许钦松山水画集》、《许钦松自传体文集》、《当代名家精品—许钦松》、《象外之象—许钦松山水画集》、《时代意象—许钦松艺术研究》、《年度大家—许钦松》、《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许钦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许钦松》、《此岸•彼岸—许钦松谈山水画艺术》、《荣宝斋当代书画名家——许钦松山水画集》等。
放
怀
天
地
外
气
吞
山
岳
间
跨越,对于每一个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来说,是不断摆脱自我模式的超前和突破,以及艺术上获得的新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是显然地挣脱以往及旧我之羁绊。许钦松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从未停下其沉稳的步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释放。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从青年时期致力于版画等创作,以“刀”扬名,再到后来专注于山水画的研探,以“笔”名世而成就其浑厚雄伟,又润泽空灵的画风铸成。我们从这样的一个时间与空间距离(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为严格的考验)来品赏许钦松先生的绘画,会发现其中的艺术特点愈加明晰。而其中的创新性、宇宙感、系列式以及音乐美可谓是画家艺术性格的自然流露。
山水创作的创造性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极能体现中国文化与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山水画并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更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许先生的性情气质,既具艺术的敏锐性又有文学的抒情性,同时也具有诗性的激情。这种激情和敏锐,凝诸笔端,令站在画纸前,往往能心中充实、激情饱满、画思勃发而能将心中画境流转于笔墨之间。作为岭南画人,岭南画派的革命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这位生长于脉承中原文化,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的粤东潮汕画人。那里灿烂多彩且具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及人文气息,陶冶了许先生的内心深沉豁达之气度胸襟,为其日后的山水画创新成就必然的条件。
他观历自然,感山味水,一方面北方雄伟壮阔的自然地貌震撼其心灵,使其山水画作多一分浑厚苍茫的磅礴气概,另一方面滋养于南国的灵毓秀水,又使其具有别于一般北方画家的空灵之气。而其画作独特的之处,更在于他不囿成法,勇于超越的个性使然,令其广泛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视觉元素和养分,经过多年的实践锤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风与艺术特色。
在许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其构图、用墨、用笔乃至题款等各方面都力求突破,从不以一类模式去作流水线式的创作。其一生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更磨练出坚韧不拔、锐意求进的意志力。可以说,是时代的变迁与发展造就了其山水画创作上不安现状,推陈出新的胆识和艺术创新的前进意识。
艺术面貌的宇宙感
任何事物结构则具有一定的能量,或称之为“气场”。越是深层的结构所蕴涵的气场能量就越是深厚充盈,对外界产生的感染力、影响力也越强。最深层的结构“道”所蕴涵的场能深不可测,传统的术语称之为“自然”,或称之为“宇宙感”。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面貌皆具有一定的结构,不同的结构是区别其作品的基本表征。所以,作品所蕴涵“气场”强弱,往往也是区分作品感染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从许钦松的巨幅山水画作,特别是纯水墨山水,诸如《岭云带雨》、《甘雨过山》、《云影》、《云岭清音》、《雪岭皓光》、《岭云漫度》等,可见画面中一股恢宏苍茫、仿如混沌初开的景象。正是这种强烈“气场”——可称之为“宇宙感”——令观者在不经意间步入一种超然物我、广大精微的象外之象。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探索中,虽历经艺术多元时代的发展历程,他却始终保持自我个性化的艺术追求。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现代创作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唯其独有的原初意义上的风格。
一个成功的山水画家,当善于塑造山水画的意境,也就是说藉手中笔墨把胸臆之气在画面创造一种唯我独往、超以象外的境界。这就要求画家以意为主,以气为先,强调表现“意造境生”,从而达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思高度。因为,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仅仅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繁琐与庸俗红尘的心灵居所。纵观先生的画作,其所营造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山水画一般意义上给人以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取而代之的是表达画者心灵感悟的关于“天、道、气、神”等哲学范畴的堂奥破译与解悟。或许,这就是长期往返于传统与现代,深入探究中西方文化体系,而令其在艺术上实现对获取宇宙洪荒的生命本原后真正顿悟的缘故吧。
艺术创作的系列式
艺术,从根本意义来讲,就是一种创造。而艺术价值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完成创造之后的深度及高度。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发展、创造与超越。而中国画艺术的发展规律通常是在一种在相对稳定的形式承继中追求深层次的气韵、神韵方面的拓展。所以,真正的艺术家能在承传的引导和风格的定位后,通过系列式的不断探索,进而深入到精神内核方面去探究形式,去追求形式内在精神的转换和开拓,从而给他们带来发展的后劲。这已为不少大师大家的实践所证实。
艺术创作的系列式是一个画家蓬勃的艺术创作欲的直接反映,也是他在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中追求深层次拓展的进程。许钦松山水画作品的艺术性格,还表现在他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创作手法去展示山川自然之壮美。正是这种系列式的创作方式和理念,令其站在画纸前,画思便不由自主汹涌澎湃,通过各种系列的山水画样式创作令其艺术风格不断升华,艺术语言不断精炼。在艺术上的不苟流俗,不倦地追求完美的精神更是其艺术发展的源动力。
在历史和科学的变化发展进程加快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从而令现代人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各种思潮和风格的涌现,令人们更适应一种流动的美感,更希望从一种变化和动态中把握世界。这就要求艺术作品要有不断新颖的视觉方式,但同时能将艺术家所建构的艺术面貌一以贯之。许先生的山水画创作正是感染了这种时代风气。勿论是早年在尼泊尔采风回来创作的一批山水画,还是近年的纯水墨新作,都是一种系列式的艺术探求。这种在长期的艺术过程中反复锤炼的艺术形象,不断形诸笔端,而这些不断变化着的山水造型、构图赋色、笔墨结构愈发深厚地抒发画家的情怀,也令其山水画创作得到不断深化、纯化。
画面气韵的音乐美
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曾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黑格尔也认为艺术中绘画与音乐极为接近,故而有“绘画就是出自灵魂的纯粹的歌声,一曲和谐的一气呵成的旋律,在它的整个形象及其形式上荡漾着”的说法。对于此说,中国的古哲先贤也多有精论。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都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纵观许先生的山水画作也有着这方面的不倦追求,以独特的方式不断展现着笔墨的音乐节奏之美,而给予观众由笔墨意趣的视觉向音符乐韵的听觉的越界与交融,而感受激昂壮阔的现代交响之美。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成就一位高成就的艺术家,既要有器的要求,更要有道的修炼。音乐家用音符描绘意象,而画家则通过笔墨演绎意境。因此,作为对画家技巧性的要求,或者说,对其笔墨语言的要求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所谓思想引领创造,技巧实现思想,没有技巧的创造不称其为创造,没有技术的思想也必然是空洞的思想。许家山水用笔极其讲究点,勾,皴,擦之法和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侧笔、圆笔,中锋、偏锋、逆锋等运用,用墨则注重浓、淡、泼、积、焦以及破墨、飞墨诸法的变化,犹如交响乐队中管弦乐器,乐音袅袅,令山水空间之美与音乐节律之美浑然交融,高山流水,声势撼人。这既是不同画面表达的需求,更是其艺术修养与独特绘画风格的体现。多年的演绎磨练,令其真正做到心手合一,笔随心运,水墨淋漓,自然天成。沉重厚实、雄伟峻穆的山形,通过飞动的笔法和流转的烟云,获得山静云涌,静水深流的视觉效果。正是因为这种富有感染力的雄健笔墨贯穿了画家的艺术思维,并在精湛的技法语汇之下,更是这种“笔具灵机”,以水墨点线表现交响意境的“越界奇才奇致”,进而独立而成其审美价值且赋予了艺术的灵魂,才使其山水画成为其独到技法支撑下的,实现形、神、意、境不凡结合的艺术精品。
概而论之,许钦松先生艺术探索的创造性、宇宙感、系列式、音乐美等四个方面成就了其山水画艺术的独特性格。有成就的艺术家总在有限的生命生活中,追求一种无限的生命和生活。无论如何,正如许先生笔下所创造的混沌初开、高山横亘的境界,他一直试图演绎其心中放怀天地外,气吞山岳间的山水精神。正是在此特立独行间,在不经觉之中,他跨过了那些曾经给予其诸多裨益的前人,伴随着一大批作品的产生,实现每一次的升华演进,也伴随着每一次自我跨越,逐渐迈向艺术彼峰。
文/卜绍基
资料由北京一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