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阅读时代,思维的碎片轻易进入的你的生活,各行各业的高手分享各类成功的经验,人们在网络世界华山论剑,煮酒笑谈。风起云涌之后归于平淡的生活,这些激昂青春的故事带给我们多少变化?
看了那么多鸡汤文,读了那么多的方法论,有过那么多的奇思幻想,现在看看,这些中99.9%,也最终停留在了想法阶段。落实到个人生活实践的恐怕连百分之零点零一也没有。
1
有一句话说的好“听过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别人的故事再精彩,也只是别人的故事而已吗?
以前很火的一个段子,XX成功之后,写了一本《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于是很多人疯狂追捧,一夜之间成为畅销书,最终读了这本书的人又有几个人真正成功了。当然这个例子有点片面。
一个人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如果没有这么多故事经验总结,或许我们还一无所知的在我们自己的小圈子里,忙忙碌碌,对生活的期望可能就是明天的升职加薪,没有更多的期望。
现在,各种信息潮汹涌而至,突然觉得自己跟别人的差距这么大啊,这个知识我没有,那个能力我也欠缺,这个作家写的观点非常对,那篇报道好像也很有道理,于是,我们每天都在各种洗脑中度过。
就跟我一样,读了很多觉得非常有用的文章,一一收藏,希望哪一天再找出来好好读读,可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内容出来,新的内容都读不过来,更不用说以前收藏的了,进了收藏夹就是变相的打入了冷宫。——恰如我们读文时激情澎湃的心理感受,雁过无痕,波澜不在。
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有价值的东西确实很多,如果都能把这些观点一一实践,我敢说,肯定会变成一个非常牛的人。但是碎片化的知识并不系统,懒得整理的人,今天一点想起来实践实践,明天一点心血来潮又实践一下。到头来,可能计划背的单词背了几个就放下了,要做的锻炼练习了几天又扔了……太快的关注点转移,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平淡如水。
2
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为什么我们还是如此呢?每天依旧读着各种方法论经验谈?
除了知识的碎片化与快速更新,我们接受速度的问题,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坚持。
很多知识看起来很乱很杂,但是归归类无非也就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运动瘦身或者叫健康养生等等,说白了,一个是提高自己经济水平的方法,一个是提高精神层次的方法,归结为个人,就是提高现实幸福度。
想法很美好,初衷很正确,但我们现在的幸福度依然不够。现在幸福度不够主要的一个原因不是无知,恰恰是知而不为。
前几天看到一段文字,说是自控力高的人比自控力低的人幸福感更高。这就说明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到底是行动派还是空想派。空想家自己造成的这种心理落差跟失衡感,让自己总在不断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寄希望与外界的力量。所以,现在各种经验总结文各种方法论在首页上随处可见。
3
外界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成长,但是一味的只寄托于外界,而不寻求内在的力量,什么事也不会长久的坚持下去。
自省自觉,把已有的经验梳理好去哪怕实践白百分之一,坚持下去,也会有满足感。如果一味的急功近利想速成,到头来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还不如从一件小事做起,比如说,明天开始每天吃一顿营养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