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选择转发这篇内容的原因很简单,和我的个签和工作室slogan一模一样,做理财师或者理财顾问的角色一定是有温度的。目前这个阶段我相信智能投顾是帮助我们工作更高效、提供便捷性的,而不是作为取代我们工作而产生的。
我一定会做到有温度,你们呢!
编者按:
人类,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一步步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然而,却从未像如今这样担忧,担忧自己会否被取代?
近年来,众多消息的曝出不断“恐吓”着我们:
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打败世界顶级围棋大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介大佬自主开发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一众记者危机感四起;Fintech日渐热火,其子概念智能投顾又一举成为最火热的前沿“代号”,人工投顾地位自此岌岌可危。
今天,我们不聊科技只聊人性,本文作者说:“18 ℃,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这样的温度,机器做不到,客户却能感受得到。”
你感受到了么?
文 | 鱼乐
前段时间,有篇很火的文章《华尔街分析师最大的敌人:人工智能》,文中指出,到2026年,有33%-50%的金融工作人员将会失去工作,他们的工作将被电脑取代。
而早在2016年年底,麦策家的一篇文章《智能投顾,会不会成为理财师的“终结者”》中,就大胆猜想:
智能投顾正走在对于理财师的“破坏性创新”之路上,即在满足普通投资者低端需求的同时,智能投顾的性能不断提升,最终,其服务质量能够达到理财师的水准,其慢慢向高净值客户市场移动,并最终在这个市场中颠覆理财师原有的地位。
结论不寒而栗!但在我看来,说出这些言论的人,本身肯定没有从事过理财工作,也更不可能是客户,两者之间维系的情感温度,岂是区区一个机器人所能替代的。
理财师,需要感性和理性的完美结合。对项目,我们要保持足够理性,对客户,我们要做到适度感性。我一直觉得理财师的成长经历就是不断筛选项目、与客户沟通、将项目和客户相匹配的学习过程,在这当中,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去关注、去推敲。
“
① 每次和客户电话,都会提前准备半小时,通话中要不时注意自己的语气,既严谨,又不失幽默。
微信消息改了又改,发送前还是要反复阅读和确认,每句话后,会跟一个“笑脸”的表情,文字中没有语气,会让人在阅读时产生许多误会,一个笑脸,缓和了语气,活跃了气氛。
可就是这样,还是会出错,脊背骨的一身冷汗,做过理财师的都应该有所体会;
②哪些客户的问题,必须在半小时内给出答复;而哪些问题,可以先放一放。
因为职业习惯,会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做到实时回复,就算没有答案,一句稍等,一句马上去了解、一句待会答复,也比什么都没有强的多;
③对项目的每个细节,都会去吹毛求疵,因为不想因为任何的小事件,让客户的体验有丝毫不适,即使7分便能完成整个流程,也希望自己能做到10分,让客户远离你的,往往是那致命的1分;
④ 帮客户配置了一个股票多头而需时时关注大盘走势,量化对冲而需对期货市场表现如数家珍,稍有风吹草动便如坐针毡,若持续下跌,便寝食难安,虽不是自己的资金,可客户的信任,比任何都来的重要;
⑤虽是理财师,在了解金融产品之余,还要了解法律、税务、保险,甚至是艺术、茶道、养生等等,因为与客户的每一次对谈,都看的无比珍贵。一次次的努力付出,是对客户最大的尊重。
”
最近在追一部剧——《外科风云》,剧中的医生既要承受自己生命的重量,更要承担他人生命的重量;既要救死扶伤,又要与自我对话;既要提升专业技能,又要不断平衡责任和权力。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成不变的“救死扶伤”,这背后是他们作为一个人,与同事、亲人、患者等多方关系运筹帷幄,所产生的或幸福、或迷茫,或苦闷、或绝望的心情。
也许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剧中的“槽点”和违反“医学常识”,而我却在主角在职业和病人权衡中看到了理财师的影子。
理财师们下了班之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父亲、哥哥、姐姐而已。然而因为这个职业,要比常人多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汗水与艰辛。
或许,在公司绩效要求和对客户负责的双重压力下,我们要有所取舍。不唯业绩、不哗众取宠,而是切实考虑客户的感受,这就是责任和担当。
和很多资深理财师有过沟通,在初入行时,大家更关注的是怎样完成公司、上级布置的任务,那个时候,我们和客户还未建立最初的信任。
慢慢的,在一次次血与泪的教训中,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的分享中,我们和客户之间有了情感,不仅仅是金钱和投资标的之间的过渡,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感间的交融。
但度过了最初的迷茫之后,我们往往又陷入另一个职业陷阱,就是我们常说的“油”了。看到相类似的题材就以过去的经验“搬之”“套之”,理财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纰漏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向你的每一位客户和管理人保持尊敬,汲取知识和见识的养分,是一个理财师不断积累自身以保持对市场敏感的必由之道。
在客户与公司制度面前,到底是客户第一还是制度先行?遵从人道主义还是公司制度?是良心的拷问还是制度的抉择?信任与规则面前,谁才是主要的,我们不断尝试着找寻答案。
所幸的是,身边越来越多的理财师,不仅仅是做为一个理财工具,而是切切实实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他的实际情况、他的心情、他的偏好,精心挑选着合适的产品。等到了哪一天,我们对某些项目坚决说“不”,时光自此有温度。
18 ℃,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既要不卑不亢,又要事无巨细,不多不少,而这样的温度,机器做不到,客户却能感受得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