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

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_第1张图片

曾卫红

曾氏太极首席传承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武术七段,多枚武术金牌的获得者。出生于武术世家,父亲曾乃梁是中国武术九段、太极拳著名传人、太极拳著名冠军教练。曾卫红是国家委派的援外武术(太极)及健身气功教练,曾赴阿根廷、古巴、俄罗斯、日本、巴西等多国教授太极和健身气功,她的出访教学展现了中华武术文化和魅力。

除此之外,曾卫红还是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教师,武术教学是她努力而认真做着的事业。由《中华武术》杂志社主办、武博道馆协办的“第十三期中华武术名家大学堂”,曾卫红作为特聘教师进行42式太极拳的培训教学。

为期5天的教学,让我在大学毕业后再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孜孜不倦。曾老师教学风格:细致严谨,生动活跃,互动教学。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仔细雕琢,如何发力、蓄力、转脚、眼神走向,起承转合等交接处的细节处理,都向学员们讲解的清晰明了,我一个太极拳彻头彻尾的小白都能听得懂。跟一位十三期的学员交流时,她说:“这次真是收获到了,之前不标准的动作都得到了修正,我太喜欢曾老师的课了。”

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_第2张图片

曾老师习练太极几十年,又有十多年的武术教学经验,走访各国,对武术的认识更加全面。武博道馆设有少儿武术培训课程,针对少儿武术我们采访了曾老师,她的观点和建议应该能引起很多专业人士的深思。


01、武博道馆:曾老师,您有没有教自己的孩子修习武术?

曾卫红:儿子九岁的时候我开始教他太极拳,现在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参加太极拳比赛的时候还获得了第一名。他自己也成了“小师傅”,教同学们打太极拳,同学喊他“师兄”,他特别自豪。


02、武博道馆:学习武术的孩子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曾卫红:2017年8月参加主题为“传承与发展”的首届世界中青年太极领袖峰会,我带儿子去感受太极的氛围。“切磋”的时候,一位60多岁的长者喊他为师兄,愿意有机会继续跟他学太极,这种闻道不分年龄大小而分先后的实际意义,让儿子收获很大的成就感,并萌生了传承的意愿。在学校教同学们学太极,带队参加表演并取得成绩,武术已经给予他越来强大的自信。不过他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日后不断地努力和磨练。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浸染让习武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担当起传承武术的使命,所以大多数习武的孩子会更多一些责任心。这同时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因为有两分的本领才能教出一分的徒弟,所以要想当武术师傅,自己必须学的更好、更专、更精。

很多人认为太极是中老年人的运动,其实太极对培养孩子的性格有很好的帮助,尤其对不容易安静的孩子,学习太极能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在学习和其它的事情上变得专注。

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_第3张图片

03、武博道馆:孩子如果选择习武,从多大开始学习最好?

曾卫红:以45分钟一节课为例的话,建议7岁左右开始学习武术,此年龄段的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可以达到预期。小于7岁的孩子注意力相对较弱,容易被别的事物分心,更加好动,武术培训课可以适当缩短时间,内容形式也要丰富多彩,尽量以趣味去吸引孩子。


04、武博道馆:您认为中国少儿武术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曾卫红:首先,大学毕业的武术专项学生出路受限,因为学习武术的孩子少,需要武术老师的培训机构和资源就少。反观跆拳道蔚然成风,家长趋之若鹜,生源不断,跆拳道馆众多,培训人才需求多,就业机会多,跆拳道老师有市场,薪资也跟得上去。很多武术专项学生毕业后都再次培训改教跆拳道了。

其次,没有普世的标准化课程。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各个门派下又有许多分支,各武术支派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品类繁多的现状对于武术在孩子中形成共识难,孩子互相传播难。

跆拳道在中国大为流行,除了包装好、营销宣传做的好、服装统一的原因,全国公认、简单量化的段位制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的武术段位制度推广约二十年,成千上万的武术人做了大量工作,许多武术人都给予了好的修改建议。只是距离成熟规范的段位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影响少儿武术,让武术培训市场的发展不再受制。


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_第4张图片

05、武博道馆:曾老师,您认为怎样才能让武术在孩子中更好的发展或者传承?

曾卫红:99种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都俱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所以武术要想以健康为切入点在孩子中发展是很难的。我建议从文化入手,树立武术品牌。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几千年书籍、艺术、表演等各种形式的表现和传播,已经成为流淌于我们身心的文化DNA。在向孩子教授武术的时候,以传承武术文化为发心,植入武术相关的文化产品、文化设施、文化空间,增加武术文化的符号价值,唤醒我们身体里的文化DNA。

另外,营销宣传要同时抓住家长和孩子这两个角色的心理。中国的孩子要报什么课外班,大多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家长决定的,喜不喜欢学、能不能坚持学才可能取决于孩子。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说给孩子报跆拳道班太好了,不只是防身健身,自从上了跆拳道的班之后变得特别懂礼貌,回到家知道给我鞠躬问好了。这就是跆拳道抓住了家长的心理。

不管是激发文化DNA还是注重宣传策略,明确的武术段位制这个先决条件避免不了。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学习声乐、钢琴、舞蹈、跆拳道?因为从1级升到10级、从1段升到9段的段位制统一、量化、简单,培训机构能有根据、有目的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研发正确有效的培训课程。


06、武博道馆: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如果做到专业,或者做到一个全国性的规模,您想给出怎样的建议?

曾卫红:仪式感。不仅生活需要仪式感,武术教学也需要仪式感。

我去古巴教习武术,学员上课前必做的三件事:第一件唱武术之歌,第二件唱中国国歌,第三件唱古巴国歌。

跆拳道练习者在进入训练馆之前都必须身穿白色的、整洁的跆拳道道服,按照要求系好道带,光脚或穿着道鞋后进入训练场地。进入道场时,首先要向国旗和教练行跆拳道的鞠躬礼,以此来表示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和对教练的尊敬;见到队友时也应该行礼问好,以表示友好。训练中经常要向教练、队友行礼、道歉或是问候。

仪式感不是普通的问候和动作,更不是虚伪的应对,它背后标定的是精神内涵。通过郑重其事的仪式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内在修养。

我们的武术文化沉淀千年,有自己的武德和武礼,比如:传统武礼先是左脚上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直,意为视对方为尊;再步上前,以表示敬仰;左手四指伸直意为练武之人应该艺德齐备,拇指弯曲意为不逞强不做大;两臂平颌环抱当胸拢成圆意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掌为文拳为武,右拳紧握抵于左掌中指端意为武不犯禁,勇不滋乱,就文止武;两手手心向上外推,意为有缘相会是朋友,来请师友前辈指教,拳眼向胸意为友情记心中;两手高举过头为至礼,表示对对方佩服的五体投地。

以文化为内核,怀着对少儿武术培训这个行业的敬畏之心,把中国传统的武德武礼与现代结合,创新,形成一套适合我们中国孩子的、易于传播、易于学习、统一性的武术礼仪,那将是一个最能体现武术培训机构特色的东西,而且也将是对中国武术文化最好的传承。

采访的尾声,曾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出生于武术世家,现在又作为一个武术教师,我有责任去传承和发展武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访曾卫红:少儿武术培训需要“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