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2丨认知负资产是如何产生的?90/100

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2丨认知负资产是如何产生的?90/100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我有个长期做对冲基金的朋友,用特别通俗的语言给我解释了“什么叫对冲基金”。

基金里投出去不赔不赚,获得微利的占大多数。但是,也总有一些投出去的项目能够获得非常高的回报;

一个基金的业绩就像一个肉包子,别指望全是肉馅没有面;还有一些投资基金相当平庸,基本上不赔不赚,微利或者微亏,就像一个馒头;

对冲基金在做的就是:它的基金不是一个包子型基金,它不要外面的面皮,只要肉馅。

我: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朋友:正因为这种事儿太少了,所以你一旦做到了,它的回报就特别高。

我:那怎么能做到这样呢?有什么样的独门绝技吗?

朋友:不是独门绝技,不是技法,而是心法。

我:什么意思?

朋友:你花一段时间读一些关于投资的书,基本操作手法你就都会了,但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10个学生,最后业绩很不一样,显然,不是他们的技法上有多大差别,最后比拼的就是心法。

这个“心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认知差异”。

有些人自带很多的“认知阑尾”,或者“认知负资产”,但他自己不知道只要一操作,这些“认知阑尾”就会起作用。他自己觉得很努力很用心,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平庸——肉包子的馅儿很少,甚至没有,面皮却特别多。

你想把面皮去掉,最有用,当然也是最难的方法,就是把你内心的种种“认知谬误”、“认知负资产”去掉,切除那些自带而不自知的东西。你如果不在内心动手术,就永远不能成功。这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优化认知”。

“优化认知”的第一步,也可能是最后一步,就是“切除认知阑尾”。

去掉认知阑尾是一个非常有用,但非常痛苦和困难的事情,我们会在后面的两节课里,和大家讨论如何去掉自己的认知阑尾。

#感:认知阑尾底层的内涵就是大脑的神经元建立了稳定的链接——它是个长期积累的结果。

同样,想要彻底删除他,也不是靠毅力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也需要让大脑慢慢的适应新的认知,然后再逐渐替代,直至完全覆盖。

比如一沓很厚的废纸,你想把它整体撕烂很难,但你可以几张几张的撕,然后汇总起来整个废纸就全都撕掉了。

#思:今天的课让我想起有段时间很火的整理术。有一个法则是,两年都没有用过的东西就可以丢掉了,因为肯定不会用了。

自己在整理房间和衣服的时候感觉明显,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丢,总是觉得以后可能会再用,而一旦狠心丢弃,当时心疼过后却神清气爽

可以对应今天的课,以前用过的适用于某些场景的东西,其实已经是阑尾了。但人却不自知,总认为既然有用过以后也适用。

应该定期舍弃的不仅是过时的物品,还有过时的认知。

#行:如果把人当成一件作品,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成为优秀的作品。我们不仅仅需要提升认知,还要有管理认知的意识,去掉不为我们创造价值的认知阑尾。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方法论:认知阑尾2丨认知负资产是如何产生的?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