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4》-《培训管理者的实践》连载(第七章)

基于培训执行链的质量保障

        一个培训项目的成功执行,其涉及的工作内容绝不仅限于培训实施这个部分,虽然很多的培训管理者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一环节上。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达成需要依靠整个培训执行链上各环节工作结果的保证。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培训执行链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训前执行 + 训中执行 + 训后执行。

1、训前执行

        训前执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培训的需求管理与培训解决方案制定。在这个部分需要做的工作包括:

        通过需求面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

        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形成初步的需求报告;

         通过与主要培训干系人的沟通和协商,对需求进行修改与调整,最终就需求达成一致,并对达成的需求予以确认;

         依据被确认的需求,制定初步的培训解决方案;

         初步的培训解决方案在培训项目主要干系人(培训师、部门主管、培训机构及培训管理者)各方多次沟通协商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调整;

         形成最终的培训解决方案,并由各方确认。

2、训中执行

        训中执行的主要工作是授课和教学管理。

        授课由培训师负责,教学管理由培训管理者负责。

        教学管理又可以分为教务管理(如场地设施准备、交通食宿安排、资料印制、培训通知、课堂服务等)、学员管理(如预习与作业管理、学员签到、学习档案等)、教学监控(如学习监控、授课监控等)、培训评估(如评估调查、评估报告、结案报告等)等内容。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分类及工作内容的界定,并无一定之规,只要适合企业的情况并有利于开展工作就好。

3、训后执行

        训后执行主要涉及培训效果转化的推动工作,包括训后作业与反馈、案例整理、实践推动、问题收集与答疑、培训后评估、供应商服务评估等。

         实践推动是在培训后安排、协调、推进和跟踪学员将所学运用于工作实践的过程;

         问题收集与答疑是指在训后的一段时间内,收集和整理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或组织专门的活动,如座谈会、研讨会等,进行分享研讨、答疑解惑;

         培训后评估是指在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的评估,其中包括通过对学员的测试来评估其能力提升的水平;

         供应商服务评估是针对供应商在培训前端、培训实施及培训后端的表现进行的整体评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或要求,对不同的培训环节设计评估项目、设置评分分数及权重。将培训商服务评估纳入训后执行的部分,有助于关注和发挥其在培训效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企业最重要的培训供应商就是外部的专业培训机构。


培训工作的知识管理

       在企业培训管理的实践中,会不断获得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对于这些知识与经验的传承和运用有助于培训管理者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绩效,规范培训操作,提升培训品质,并逐步形成企业培训管理的最佳实践。这就是培训工作的知识管理。

        之所以在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这章中提及知识管理的问题,是因为它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著名的质量管理模型——PDCA循环(戴明环)中的A(ACT处理)表示,企业将管理实践中所积累和沉淀下的知识与经验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并通过标准化来固化成果。它是实现企业持续改进的必要基础(下图所示),而知识管理正是对于组织过程资产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4》-《培训管理者的实践》连载(第七章)_第1张图片

        培训工作的知识管理可能会涉及培训工作流程管理、培训文档管理、培训文档标准化管理、内部案例整理归档、问题汇集与归档等内容。

        我们将在本书第十二章《培训管理能力的拓展》中《培训管理者的知识管理》一节中做专题的阐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项目的质量管理4》-《培训管理者的实践》连载(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