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其他”选项,为思考创造机会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思考和意义建构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一是要为思考创造机会,二是要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即透明化)。

商品的含义,是学生在进入高一政治课首先遇到的基本概念。

传统的教学观点主要满足于完成教学内容,并将注意力放在老师的身上。过去上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大多会亲自讲解:先是划出商品的含义,然后分析含义里所包含的概念关系,然后运用正反例子来解释它。当然,最后可能还会让学生也举出一两个生活例子。

但教学不只是传递学习内容的工具,而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如何真正实现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思考、质疑、探究关键问题和概念,并最终形成理解能力呢?

增加“其他”选项,为思考创造机会_第1张图片

今天的课堂里,我给学生们开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三个人——艾伯、贝克和查理,他们住在一座小岛上。这座小岛地处热带,却不是天堂。这里的人们生活艰苦,没有任何奢侈品,而且食物的种类极少,他们的菜单上只有一道菜:鱼。

此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这里说的“鱼”是不是商品?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的有关内容,作出你的选择!�(1)是,(2)不是,(3)其他。”我有意识地增加了“其他”选项,培养学生理解力,并帮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

学生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20人选择“是”",25人选择“不是”,还有4人选择了“其他”。接着我请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来阐述理由。

选择“是”:人们最初的交换就是以物换物,所以鱼这个物品可以成为商品。

选择“不是”:人们没有用钱来买鱼,所以鱼不是商品。(你认为商品就是要用钱来购买的?那没有钱的时候就没有商品?)应该是说,人们的这些鱼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来交换,所以这些鱼不是商品。

选择“其他”:我觉得可以是商品,也可以不是商品。如果是这个鱼拿来换其他东西,它就商品。如果它没有被交换的价值,被自己吃掉了,就不是商品。

当全班同学听完不同意见之后,我们进行了二次选择。这一次选(3)的人大幅增加了。

我问:为什么大家改变主意啦?

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因为故事里没有告诉我们鱼到底有没有进行交换啊!

到这儿,实际上学生们已经自行掌握了商品的含义,也弄懂了货币演变过程初期的交易方式。

增加“其他”选项,为思考创造机会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贝克和查理决定用自己的鱼来交换艾伯的渔网时,这里的‘鱼’是商品吗?”我问他们,他们的答案变得异常整齐与肯定。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知识点,但我想借此让学生们明白如何读懂材料、分析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来思考问题。这个问题也算是有固定答案的,但当我们增加了“其他”选项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打开,而不是仅仅需要猜中老师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加“其他”选项,为思考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