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迈上了教学的讲台,这些都仅仅说明你具备了从教的基本资质。
要想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好教师,还需要你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持续不断地修炼。其中,教师自身的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对教育充满激情,想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为这份职业赋予新的意义的教师,是最容易感染学生的。他能激励学生和自己一起奋斗,实现共同成长。
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愿,该如何做才能成为更好的教师?常老师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大家推荐五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拔高一层看教育。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一个常识,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站得高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站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制高点上,了解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把握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二是要切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人观,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有了这样的教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你就不会拘泥于眼前的点滴得失,而会将目光指向长远,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把钥匙是千方百计提升自己。
教师要在讲台上站稳,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持续不断地修炼。需要明晰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核心素养,需要熟稔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提升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等等。教师每在专业领域上做出一点点的改进和提升,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被放大。
第三把钥匙是有一颗学生的心。
如果把教育看成服务,那么教师和所提供的课程显然就是提供服务的供给方,而学生则是接受服务的需求方。要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需求方,研究学生成长的文化生态,明确环境文化的潜在价值,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背后的心理学机制,找到基于学生文化背景、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施教策略,让学生在没有感到被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个性的发展。
第四把钥匙是遵循学习的规律。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与人的身心发育、情感培育和社会化的过程等相互交织、同步发展。学习引发的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还包含信念、行为或态度的变化。学习是需要内动力的,如果没有自身发展的意愿,学习的行为就不会发生。科学家们从学习的上述这些特点出发,提炼总结了学习科学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涉及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组织、学习动机、熟练程度、发展水平、练习反馈和自主学习等方方面面,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明了的。
第五把钥匙是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位乐观、开明的人,你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对方感染,心情也会变得爽朗起来。教育也是如此。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学生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影响学生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如果你定下心来做教师,那么不管再苦再累,不管受到多大的委屈,都应该努力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否则做了事情,心态还很糟糕,那岂不太对不起自己了?
当然,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成长仅仅关注以上这五个方面就够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从教以前的教育基础各有特点,成长的路径自然也会不同,没有必要依葫芦画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