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领读收获第一篇

《好好学习》领读活动已经结束了。我会用四篇文章来记录其中的收获与心得。本文是第一篇。

一,带着问题去读

带着问题去读前有两个能力得过关。

概念,要真正理解概念,一般用xxx是xxx这样的句式时就是概念陈述的地方。概念清晰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另外一个,要有真正的理解力。所谓理解力分两个步骤,第一是能用作者的话解释作者所讲的内容,在沟通中其实就是能用对方的话来理解对方所讲的内容;第二步就是,用自己的话解释作者的或者沟通者所讲的内容。

谈到理解,估计每个人都不会承认自己理解力差,我以前就是。但是当老师提到这两个步骤时,我知道之前自己的理解力是低下的,因为我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我突然明白了所有沟通症结所在。第一步其实既说明了你真正听懂了对方所阐述的意思,那接下来就算你提出反对的意见,他人也能听得进去。如果一上来就拿自己的话去理解,对方不仅听不进去你所说的内容,还会觉得你压根就没有理解他所讲的,为后面的争执既埋下隐患,也浪费时间。

当真正理解后,就会出现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作者的内容不能用作者的话解释。比如《好好学习》里作者对“临界知识”的定义引用了物理学里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来理解,可是临界知识按照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意思更偏向于讲的是通用的规律与规则,与物理学中“临界质量”的性质有些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不能用作者的话理解作者所讲的内容。这时你就可以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作者的这个观点,用自己更容易理解的方式理解。第二种就是作者的内容你不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比如,当我们在书上看到第三种是作者所讲的内容你既找不到作者的话解释,也无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样的书在我看来要不就不值得看,要不就是不是自己目前能看的书的水平。

二,关于跨界

跨界的前提是你必须在一个领域深耕,也就是你自己必须通过实践领悟到了在这个领域的底层规律。并且这个规律是可以迁移运用的。这样就能在深刻理解某个具体问题的实质后,能思考解决某些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比如成甲在第一次写文案的时候就思考,写文案的本质是什么?是信任,那关于信任的方法论就容易找到了。

“术从简”的前提是经历过术的深与难。

同时,跨界永远是少数人能做的事情,因为跨界特别辛苦。比如作者成甲老师,连续七年每天写2-3个小时的反思日记,每年不低于100本的阅读。这是这样长期的积累才让他在“得到”上连续一年每周都能以高质量的水平更新一本书。

总结,想跨界,先把手里的事情做好,并且利用抓手思维,坚持做一些积累自己势能的事情,这样才有跨界的可能。

知道道理后,做到了,就一定能被他人知道吗?不一定,还得需要资源,也就是机遇。但我认为机遇的前提是你必须有所东西能被他人利用,这样才会被人惦记,被人引领至某个或大或小的舞台。所以,首先得自己有货。

三,深度思考

知识管理领域有六个层次,噪声,数据,信息,知识,能力和智慧。如图所示

而如何从千千万的知识中找到那些底层规律与规则呢,那就需要深度思考。我发现我身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别说深度思考,连思考都拒绝,所以,这也并不容易。想改变,就需要一点一滴的从让自己不舒服的区域开始。

四,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就是底层规律与规则。那如何获得?学习和反思。

临界知识的作用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

详情在接下来的文章里分析阐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领读收获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