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何以为京都|魏晋气度

做了宰相的谢安,由“魏晋风度”至“魏晋气度”

围棋赌墅、东山报捷尽显谢安的超人风度。除了风度,于今日更让人怀念的是谢安的气度。

01 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译文:

谢公当政的时候,士兵和杂役逃亡,大多就近躲藏在秦淮河南塘一带的船中。有人建议把这群人一同搜查起来,谢安不答应,说:“如果不容纳这些人,那还叫什么京城?”

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大约一千六百年前的谢安及其家族地位日隆。

谢安做了宰相,走上了他的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当时的东晋,有大量的残兵、流民和杂役逃亡,他们流徙到首都建康(南京),多数都藏匿到秦淮河南岸、南塘一带密集的船屋里。

谢安执政,正逢此乱世。

流民、逃兵们或在城里出卖苦力,或给权贵之家打打杂、当当差,或者做个小商小贩,活着替人跑个腿,总之,各有各的活路。

这些流离失所的底层之人,一经在建康安顿下来,便繁衍生息,拖家带口。日子自然是清苦,但总能讨口残羹冷炙,还算勉强过得下去。

他们大多散落在京都背面的长江边上,有的仅为一条破船,靠摆渡为生,全家都在船上生活。还有的租个京都人家的破厢房,勉强度日。

人多了,事务自然繁杂零乱,加上流民们民族各异,生活要求低,不讲卫生,生活习惯也不好。手头紧了过不下去,有时也不免小偷小摸,总得吃口饭吧。

流民多了,治安自然不容易治理,相互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斗殴,经官动府的,给高端人士添心事。


7.1 何以为京都|魏晋气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天子所居的京都应该容纳和安置什么?

治理国家要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

但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措施中,很少宽厚待民和给百姓以恩惠,所谓德政,常是停留在口头上。

但是,在《世说新语》中,谢安的行动告诉后世:

强旨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伴随流民们的不断加入,光鲜的建康城开始变得有些吵杂,市容也不那么整洁。

小商小贩也时不时的占街占道做生意,甚至不怎么听管理京师的执金吾的指挥。

便有人建议谢安去那里搜捕、驱逐,以求帝京的清明“和谐”,谢安断然制止,他说:“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意思是说如果连这些人都不能容纳和安置,那还称得上是天子所居的京都吗?

谢安的名士风流、宰相气度和狷介才情,矛盾而完美地汇聚一身。

仿佛那个时代正是存心为了等待谢安的到来而破败不堪,好给他一个舞台,让他尽情表演,引领我们回到那个秀骨清相的年代。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70天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7.1 何以为京都|魏晋气度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7.1 何以为京都|魏晋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