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

编译Bootloader

打开Ubuntu系统终端,进入Bootloader 目录,解压U-boot 源码到u-boot-xlnx目录

$ cd /Bootloader
$ tar -jxvf u-boot-xlnx.tar.bz2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张图片

虚拟机里直接提取到此处,然后进入文件夹

$ cd u-boot-xlnx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2张图片

开始编译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distclean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zynq_myd_config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zynq_myd_config是核心板的配置文件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3张图片

编译需要一段时间,子系统比虚拟机里编译时间更长。编译完成后,在当前目录下会生成“u-boot”ELF 文件。使用此镜像制作 boot.bin时需要重命名为“u-boot.elf”:

cp u-boot ../u-boot.elf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4张图片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5张图片

把u-boot.elf文件移动到/sd_image/boot_build目录

删除包u-boot-xlnx.tar.bz2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6张图片

编译Linux内核

进入 Kernel 目录,解压内核源码:

$ cd /Kernel
$ tar -jxvf linux-xlnx.tar.bz2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7张图片

虚拟机直接解压,然后进入文件夹

$ cd linux-xlnx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8张图片

开始编译: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distclean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zynq_myd_defconfig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uImage
$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dtbs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9张图片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0张图片

我的机器在虚拟机里编译需要约7分钟,而在Linux子系统编译时间非常长(最终放弃编译,估计是在64位系统用32位模拟器运行的原因)。编译完成后,会在arch/arm/boot 目录下生成Linux内核镜像文件uImage;在arch/arm/boot/dts/生成设备树文件zynq-myd.dtb,将这2个文件拷贝到/sd_image目录,并把设备树文件重命名为devicetree.dtb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1张图片

linux-xlnx根目录是Linux内核包含驱动及设备树,开发过程中需要添加、修改。完成驱动后,添加驱动信息到arch/arm/configs/zynq_myd_defconfig文件里,然后再次make一遍(不需要distclean)

删除包linux-xlnx.tar.bz2

构建QT 根文件系统

使用buildroot 来构建根文件系统。首先进入文件系统Filesystem目录,解压buildroot 源码:

$ cd /Filesystem
$ tar -jxvf buildroot-2015.02.tar.bz2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2张图片

$ cd buildroot-2015.02

将目录中的zynq_myd_config 文件复制为新的.config文件(显示隐藏文件):

$ cp zynq_myd_config .config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3张图片

配置buildroot:

$ make menuconfig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4张图片

设置交叉编译工具路径:

Toolchain --->

() Toolchain path

进入Toolchain path 选项,填入编译器路径:

/Toolchain/CodeSourcery/Sourcery_CodeBench_Lite_for_Xilinx_GNU_Linux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5张图片

修改保存后退出配置,开始编译:

$ make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6张图片

编译耗时非常长,大约1小时 ,等待!编译完成之后将在“buildroot-2015.02/output/images”目录内生产rootfs.tar 文件 ,将rootfs.tar文件移动到/sd_image目录

删除包buildroot-2015.02.tar.bz2

修改根文件系统

  1. 拆解rootfs包(只需要做一次),虚拟机不要直接解压提取(非root)
$ cd /sd_image
$ mkdir -p rootfs
$ sudo tar xvf rootfs.tar -C ./rootfs/
  1. 修改文件夹,加入新文件。添加用户应用程序及各种功能,如vsftpd(参考其他技术文档)
  2. 打包tar
$ cd ./rootfs
$ sudo tar cvf ../rootfs.tar ./*

/sd_image目录将生成更新的rootfs.tar文件

Zynq研发(6)——嵌入式Linux系统编译及制作_第17张图片

修改 Ramdisk 文件系统

Ramdisk 主要作为烧写QSPI,eMMC 时使用。

(1) 挂载Ramdisk

新建目录tmp,并将uramdisk.image.gz 拷贝至该目录

$ cd /Filesystem
$ mkdir tmp
$ cp uramdisk.image.gz tmp/
$ cd tmp/

去掉mkimage 生成的64 bytes 的文件头,生成新的ramdisk.image.gz

$ dd if=uramdisk.image.gz of=ramdisk.image.gz bs=64 skip=1

gunzip 解压ramdisk.image.gz 生成 ramdisk.image

$ gunzip ramdisk.image.gz

新建挂载目录“ramdiskdir”,并将ramdisk.image 挂载

$ mkdir -p ramdiskdir
$ sudo mount -o loop,rw ramdisk.image ramdiskdir

(2) 进入ramdiskdir目录,根据需要做修改。

移植vsftpd见上一篇

(3) 重新生成ramdisk

同步文件系统并卸载ramdisk

$ sync
$ sudo umount ramdiskdir

用gzip 压缩 ramdisk.image,生成 ramdisk.image.gz

$ gzip -9 ramdisk.image

用mkimage 添加文件头,生成新的 uramdisk.image.gz 供u-boot 使用

$ mkimage -A arm -T ramdisk -C gzip -n Ramdisk -d ramdisk.image.gz uramdisk.image.gz

删除临时文件 ramdisk.image.gz

$ rm ramdisk.image.gz

 

说明:也可以用unpackfs.sh 脚本来解压。把unpackfs.sh拷贝到uramdksi.image.gz 所在的目录下,执行命令:

$ ./unpackfs.sh uramdisk.image.gz

如提示sh文件没有权限,执行

$ chmod +x unpackfs.sh

该命令会将uramdisk.image.gz 解压并挂载到ramdiskdir 文件夹下。

如果用unpackfs.sh 脚本来解压,可以用packfs.sh脚本来打包。将packfs.sh 拷贝到uramdisk.image.gz 所在的目录下,执行命令打包:

$ ./packfs.sh

(4) 将uramdisk.image.gz文件拷贝到/sd_image目录,删除tmp目录

本节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Zynq(ARM+F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