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师培训学习笔记(一):教师成长的十个关键词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姜根华

2017年3月29日上午

图片发自App

一、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

1.学术

学术的定义: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去把知识和当代的问题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

2.学术分类

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①探究的学术:传统的专业研究。它是人类传统思维中学术的核心。

②整合的学术:建立各个学科间的联系,把专门知识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考察,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③应用的学术:通过对高深知识的应用,以便在不同的学科之间搭建更好的桥梁。

④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的学术,传播知识的学术。

教学作为一种学术性事业,需要教师能迅速掌握新的信息,并能够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中。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它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好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要学习知识,使个体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获得发展。博耶指出教学如果没有学术性功能,知识传承的连续性将会中断,人类积累的知识也将面临老化甚至被削弱的危险。

学术的特点:凡是能被视为学术的活动,都应该至少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具有公开的,能面对批判性的评论和评价,并能与所在学术圈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使用。”

3.视野

(1)视力所及的范围;(2)指思想或知识的领域。

视野( field of vision) ,原本指的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整个空间范围,而“视野缺损”则无法完整地看到整个空间。历史世界波澜壮阔、场景宏大,研究者必须具备全方位视野、 整体视野,才能观察清楚; 历史现象摇曳多姿、琳琅满目,研究者必须具备纵深视野、 多元视野才能准确把握;历史演化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比较视野、跨学科视野,才能深入理解,合理解释。在历史探索与发现的艰苦历程中,研究者学术视野缺损,必然导致对历史真实的误解甚至曲解; 反之,获得并依靠整体视野、多元视野、比较视野和跨学科视野,则为学术创新奠定牢固的根基。

姜根华教授

二、要有厚实的理论素养

1.含义

理论素养是指在理论知识和理论思维能力方面的素质和修养。

2.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含义

所谓素养,就是素质与涵养的综合,其一指理论、知识、思想、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其二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理论素养

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问题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认识、理解和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自觉意识和能力。

4.内容构成

(1)教育学者的理论素养包含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思想、实质内涵:求真务实、转识成智、继承与超越的科学精神,合目的性的内蕴于实践的实践理性认识,具有反思意识和实践的综合取向的批判性思维。

① 科学精神——教育学者的理论追求;

② 实践理性——教育学者的理论品格;

③ 批判性思维——教育学者的理论方式。

(2)教师的教师专业素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

5.功能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条件

①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有助于教师对教育世界的认识与自觉追求

②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促进教师对专业身份的理解和认同

③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促进教师教育信念形成

④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促进教师的实践反思

⑤ 教师教育理论素养能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要有深刻的专业认知

1.认知

广义的认知就是指“认识”,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狭义的认知则特指心理学上的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U.奈瑟的观点,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2.专业

对于专业的定义,《辞海》中显示如下:“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专业门类”,并指出“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而《教育词典》中也标明:“的本意是指专门行业,被引入教育领域以后就成为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用术语,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3.专业认同

教师专业认同是指教师具有精力充沛的,有竞争意识的,职业发展良好的,在兴趣和意识形态间可能的矛盾能够被有效建构,敢于追求学术真理和承担责任,能用不同的方式理解成功和成就。

Sullivan(2002)认为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主观上重大而有效的改变的一种思想工具,包括教师的发展愿景、以教师作为职业的动机、价值观、态度等。

课堂一定要有思维含量。

国外学者Henning(2001)认为专业认同是个体对于社会现实中的专业在主观上的一种感受,它具有与之紧密相关的结构和发展进程,是个体与该专业内心保持一致和平衡的程度。

“专业认同”(professionalidentity)主要是指专业人员在从事专业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自身工作的感知、理解和情感态度,这些直接影响从业者的思想、行为,左右其对自身及工作价值的肯定程度。可以说,专业认同是一种意识的形成,是一套价值内化的过程,亦是一种个人自我意象的组成。

4.专业认同的意义

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专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基础

(2)专业认同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专业认同是教师有效开展专业实践的重要保障

(4)教师的专业认同则会影响教师面对课程改革时的态度

四、要有不断涌生的教学创造力和探险精神

1.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的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

所谓创造性者,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解决新问题,提出独特的设想,或是对于社会文化(或个人)方面,作出具有新价值的成就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人格特征

创造力首先要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其次是灵活性、流畅性,最后要具有变通性和精致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通过因素分析法发现,构成创造力的 6 个因素,包括:对解决问题的感受性;思维流畅性;思维灵活性;独创性;重组能力;概念结构的复杂性。

2.教学创造力

所谓“教学创造力”,是贯穿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鲜明的主题词;解放教学创造力,则是教育立国、兴国和强国战略的根本价值旨趣所在。强劲且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创造力,完全不可能产生于灌输和复制教学中的那种知识承传和义理授受。

3.教育创造力

教育创造力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凭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创设出合目的、合规律、新颖独特、具有应用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品质。[ 莫飞平. 教育创造力:教师教育中永恒的主题[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1).]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颖独特性。它不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简单模仿与重复,而是强调教育活动的标新立异、独出心裁,注重教育活动的原创性。当然,这种原创性只是相对的,主要强调与变化着的教育情景相对应地出现和存在,而不是公式化地套用他人或惯用的方式方法。

2.实用性。原创出的教育教学方法既要出乎意料、新颖独特,又要实用,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对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方法论意义,“一个很新颖但不符合问题需求的产品不是创意—它是胡来。”

3.普遍性。创造力并不神秘,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只不过是有质和量的差别而已。同样地,教育创造力也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场所之中,存在于每一个教育者的身上,正如陶行知先生1943年在《创造宣言》中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五、要有不断创生的教研表达活力

教研表达:表达一词为动词,有两层含义,一为表示思想;二为表示情感。在教研表达中既是研究者思想的展示,亦为其情感的体现。

1.背景:

当前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师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求精神的“研究者”,既要忠于并创造性地贯彻国家的教育使命和课程理念,也要以研究主体的身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构建基于课堂实践的学术研究。 这就对一线教师的教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重要性:

学术交流是培养中学教师教研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术交流是研究能力的粘合剂,通过“粘合”实现科学劳动者之间的智力协作;学术交流是智力的弹性碰撞,通过“碰撞”激发出各种学术思想火花;学术交流是知识的播种机。通过交流使新的科学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从而、使科学劳动者互相启发,共同切磋,活跃学术思想,加快研究工作的速度,带动学术水平的提高。 这也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科研表达能力,才能够在学术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

3.具体做法:

理论型教研专家以“研”为着眼点,一般以课题为载体,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实践型教研骨干所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教学型(或学习型)教研文化,它以“教”为着眼点,一般以“问题”或“课例”为载体,强调研究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需要,围绕如何上好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

六、要有丰富的生活史

(一)概念界定

“生活史”是指在一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环境中,教师对他(她)自己在教育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与经历的描述和刻画,是教师本人在对自己在“教育的生活世界”中的体验与感悟。因为它是描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因而它是真实地,具有情境性的,它投射着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职前教师或新教师建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的一扇窗户”。

在《教师生活与工作的质性研究》一书中主张教学研究中生活史的运用。他认为“生活史工作关键在于将教师自身的生活故事置于一个比较宽广的情境中进行分析”,“生活史是置于历史情境中的生活故事”。

(二)教师生活史的特点

教师生活史具有生成性特点。根据海德格尔“此在”的观点,每个人不仅是“在世”之在,他/她的存在与其周围的世界是共在的;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是历史长河中的存在,他/她的现在与其过去及未来不可避免的纠结在一起的。这也意味着个体的生活史必然体现场域的不断扩大性和时间的流动性特征——即个体生活史的生成性,也就是说个体的生活史从场域的角度,个体总是与其周围的环境、与其存在的社会文化等不可分离;从时间的角度,它是由逐渐经历的现在与未来建构而成的。所以,广义的生活史包括了个体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而从狭义的角度,它一般指个体的过去。教师的生活史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或者用这句话可更能理解教师生活史的这一特征,那就是: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

七、要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1.经验

有关经验的解释,《辞海》的解释是“经验:经历、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朱智贤先生认为经验是“人通过实践活动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是在实践中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认识的基础,

人的全部心里活动都是在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刘世清教授对教育经验的认识是:“教育者个体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认知与行动图式,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被型塑与生成“惯习”的双向过程。”

2.教育经验

杜威在谈到教育与经验的关系是指出:“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中,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那就是教育与个人经验的有机联系……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其中心问题是从各种现实经验中选择那些在后来的经验中能富有成效并有创造性的经验。”“一个人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教育经验特征

历史哲学家迈克尔奥克肖特认为经验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一个观念,就其经验中的完满状态而言,它是具有个体性的。个体性是经验的评判标准,经验所探寻的是个体性,它是对个体特征生成的不懈追求。”  崔新民,周常荣指出教学经验具有个性、地域性、流派性的特征。 吴刚平在此基础上又认为教学经验还必须有教育经历作基础;具有思维活动的高参与性;对教师个体具有依附性。

4.教育经验作用

他认为教学经验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双重性影响:

(1)既要重视教学经验的运用价值,又要重视其局限性;

(2)既要重视教学经验的指导意义,又要重视防止和排除经验定势;

(3)既要重视教学经验的传统文化价值,又要重视突破传统的限制进行创新。

吴刚平认为教学经验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1)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

(2)通过不断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能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能促进一个学校的健康发展。

八、懂得放弃

九、脚踏实地

十、大爱学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原名师培训学习笔记(一):教师成长的十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