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谁为梁——观《至暗时刻》有感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豆瓣》

当然,每一部影片都逃不过被指指点点的命运,就算是影史排名第一的肖申克也难免有不一样的声音,而我对这部褒贬不一的影片,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有人说:奥德曼在这场电影中足够称得上是“投胎般”的演技,确实,我也为其演技而震撼,所以有些话想说。

忘我,是演员对角色最大的敬畏。而这种历史角色,更加需要演员尽心尽情。很高兴,加里·奥德曼做到了。

1958年,奥德曼出生在伦敦南部新十字街。童年生活可谓是“悲惨”,他父亲酗酒、家暴,动不动就对家里人施以暴力,在他七岁那年,父亲和一个女人跑了,丢下他的妈妈、姐姐和他相依为命,父爱的缺失使他变得孤僻,经常用表演来消磨时间,也由于性格,让他对残暴、乖戾、酒鬼、犯罪等词语有更深的体会,也造就了他这个第九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话不多说,来看看演技炸裂的时刻!

第一幕

张伯伦在一片喧闹辱骂声中黯然下台,而能够让下院满意的领袖只有丘吉尔一人,在第一场戏里,丘吉尔半卧在床上,一边抽着标志性雪茄一边喝着酒,用着混沌而又苍老的语气含含糊糊地要求着新来的秘书。短短几分钟,奥德曼用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肢体动作、丰富表情刻画了一个刻薄、狠厉、桀骜的老政客形象,让人皱眉相对又暗自咬牙。

接着正戏开始,组阁演说将气氛第一次拖进高潮。

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

演说中的丘吉尔,在聚光灯洒下的雪白下熠熠生辉,像远古神话的阿波罗,带着必胜的信心和对人民难解的深爱款款走来,拯救水深火热。演说结束,丘吉尔来唐宁街十号,不肯给媒体一丝信息,慎之又慎地挑选战时内阁成员,既有他忠实的支持者,又有刚下台的张伯伦甚至还选了最有可能与其竞争首相的哈利法克斯。奥德曼将丘吉尔艰难地首相之路用一种含而不漏的忧伤淡淡包裹着,这种忧伤随着内阁坚决反对其“抗战到底”的政策而渐渐浓重,绥靖之风仍如黑暗中的暴风摇曳着丘吉尔本来坚定抗争的决心,那一次次暴跳如雷、那一次次摇摇欲坠、那一次次焦头烂额、那一次次强忍热泪,恍惚中,奥德曼仿佛变成了二战时期的丘吉尔首相,为局势担忧、为人民焦虑、为国家甚至整个欧洲心力交瘁,一个曾因“流氓”“罪犯”而被人铭记的演员,竟能近乎完美的塑造了丘吉尔这位伟大的首相。

第二幕

与政治之路相暗合的必然是整个欧洲的局势,波兰、法国等等相继陷落,大英帝国三十万陆军还留在日耳曼战车的车轮下,在这个紧张地时刻,丘吉尔每一个决定都掌握着数十万人的生死存亡,他不能错,他只能正确,但没人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正确,他只能靠自己。

“将军,我对战死的将士深表沉痛悼念,国家和人民将会铭记你们。但,战争还未结束,你们不能撤退,我重申,你们,不能撤退。”这是丘吉尔致电一支掩护即将在敦刻尔克实施大撤退的将军的内容,牺牲几千人换来几十万人的安全,似乎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也是从魔头希特勒的屠刀下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办法,但是在下达最终命令的时候,丘吉尔还是犹豫了,我看到他眼中打转的泪花,和沉重而又愧疚的语气,奥德曼将其内心的挣扎细细道来,最终以首相之身份下达了这则“不近人情”的命令,然后不再回头,透过背影可以看到,丘吉尔的心在滴血。

“我要你征用所有能用船只,记住,是所有,包括民用船只,来确保我们的将士安全回家。”这是当希特勒大军逼近敦刻尔克时丘吉尔几乎用吼来下达的死命令。令其担心的不只是三十万将士的性命,还有他们身后形单影只、黑暗笼罩的祖国。奥德曼将歇斯底里表现的恰到好处又张力十足。

第三幕

令我洒下热泪并反复斟酌的是“地铁谈话”那一幕。

当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串通好决定在今晚强制辞职以诱启议会的不信任案,将丘吉尔打扫下台时,当内阁军心已动,白旗向希特勒升起时,当丘吉尔一遍又一遍地无眠、焦虑甚至即将妥协的时候,他走进了英伦地铁,这个在此之前只坐过一次的大家伙。

他对惊异的人们还以幽默和蔼的笑容和回答,还在犹豫的他在看到列车所有民众对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终于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亲爱的人民,如果,我是说如果,有最坏的情况,当有一天,你看到法西斯希特勒的军队横行伦敦街头时,你会怎么做?”

“我会抗争到底!”

“我会打他们,用手里所能找到的所有利器来打他们。”

“我永远不会让他们进入**大街。”

…………

当丘吉尔挪向小女孩儿问道:“你会放弃吗?”

小女孩明亮却坚定地眼神告诉他:“永不放弃。”

我看到奥德曼如同丘吉尔转世一般流露出一位真正心系民众的领袖的模样,那坚毅的脸庞、那感激的目光、那奋战到底的决心,又一次在他心中熊熊燃起,像他的热泪一样无法抑制。

除了奥德曼可圈可点的演技之外,情节的设置也很巧妙,双线并行,一条线写丘吉尔成为首相的艰难征程,一条线则环绕着法西斯入侵和英国抵抗的潮起潮落展开,紧凑中不失和缓,让整个影片带着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威胁秩序井然地前进发展。

其实回头来看,无论是被钉在“绥靖政策”耻辱柱上的张伯伦,亦或是主张通过向希特勒谈判而取得独立的哈利法克斯,对人民来说,都是和平的谋求者,只是在那个至暗时刻,有些手段,便无用了。

权谋必须服从于人民利益。

相信大家对丘吉尔这位出色的领导者、演说家有很深的印象,诚然,他发表过很多华丽的演讲,在1940年6月4日也就是影片中最后的一幕,是最著名的的一段:

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在陆地上战斗,在战场上、在大街上战斗,在山坡上战斗,我们决不会屈服。”

这种来自英吉利骨子里的高贵与傲气,让这场演说、让这位演说家、让整个民族都重燃了对抗暴行的决心,让人泪花泛起,久难平静。

丘吉尔当之无愧是那个时代、那个国家、那种形势下一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强硬布道者,也正是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鼓舞了后来无数的反法西斯同胞,得以团结一致,共御暴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厦将倾谁为梁——观《至暗时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