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必会)
- 第一章 概述
- 1.分组交换的特点(1-02)
-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03)
- 3.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1-10)
- 4.在题3中(1-10),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 (1-11)
- 5.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 90%, 试估计 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1-15)
- 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 有什么区别?** (1-16)
- 第二章 物理层
- 7.物理层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01)
- 8.试解释以下名词** (2-04)
- 9.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地址通信。(2-16)
- 第三章 运输层
- 10.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3-03)
- 11.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3-07)
- 12.试说明10BASE-T中的“10”, “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3-18)
- 13.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3-20)
- 14.有 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3-28)
- 15.图3-34表示有六个站分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 和 网桥B2 连接起来 ... (3-32)
- 第四章 网络层
- 16.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4-03)
- 17.试简单说明 IP,ARP,RARP和ICMP 协议的作用(4-04)
- 18.IP地址分为几类?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05)
- 19.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类别(4-10)
- 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4-20)
- 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其net-id为 129.250.0.0** (4-21)
- 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4-22)
- 23.有如下4个 /24 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4-26)
- 24.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4-37)
- 25.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4-41)
- 第五章 运输层
- 26. 一个UDP用户数据的数据字段为 8192 字节。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5-13)
- 27.通信信道带宽为1Gb/s,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10ms。TCP的发送窗口为 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信道利用率是多少?(5-31)
- 28.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5-37)
- 29. 试举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5-46)
- 第六章 应用层
- 30.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FTP是带外传送控制信息?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6-05)
- 31. 解释以下名词。各英文缩写词是什么?(6-08)
- 32.当使用鼠标点击一个万维网文档时,若该文档出来有文本外,还有一个本地.gif图像和两个远地.gif图像。试问(6-14)
- 33.一个万维网网点有1000万个页面,平均每个页面有10个超链,读取一个页面平均要100ms。问要检索整个网点所需的最少时间。(6-18)
- 34.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6-22)
- 35.试述邮局协议POP的工作过程。在电子邮件中,为什么需要使用POP和SMTP这两个协议?IMAP与POP有何区别?(6-24)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必会)
第一章 概述
1.分组交换的特点(1-02)
- 报文交换, 加首部
- 经路由器存储转发
- 在目的地合并
2.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03)
- 电路交换: 端到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 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 报文交换: 无需预约 传输宽带, 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 分组交换: 具有报文交换的高效、迅速的优点, 且各分组小, 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3.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1-10)
习题描述: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 电路交换时延: T电 =
s+kd+x/b
- 分组交换时延: T分 =
kd+(⌈x/p⌉)*(p/b)+(k-1)*(p/b)
- 分组交换时延 比 电路交换时延 小的条件为:T分 < T电 ,所以 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4.在题3中(1-10),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 (1-11)
习题描述: 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现在每个分组的发送时延都是 (p+h)/b,因此我们可以写出总时延 D 的表达式:
D= kd+(x/p)((p+h)/b)+ (k-1)(p+h)/b
D 对 p 求导后, 令其值为 0 ,得出 p=[(xh)/(k-1)]^0.5
5.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 90%, 试估计 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1-15)
解: 设网络利用率为 U,网络时延为 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 D0
又 U=90%; D=D0/(1-U) —> D/D0=10
即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 10 倍
6.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 有什么区别?** (1-16)
- 非性能特征有: 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 主要区别: 性能指标是直接反应网络性能的, 而非性能指标不是网络所特有的。
第二章 物理层
7.物理层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01)
-
物理层主要解决的问题
物理层要尽可能的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也就是透明传输比特流),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
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
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
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
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
复杂。
8.试解释以下名词** (2-04)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 或 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消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一方接受,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串行传输:数据在传输的时是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传输
并行传输:数据在传输时采用了n个并行的信道。在每一个信道上数据仍然是串行传输的,即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传输。但把这n个信道一起观察时,就可以看出,数据的传输是每次n个比特。
9.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地址通信。(2-16)
题目描述: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解:各站内积如下表
各站内积 |
计算 |
A站 |
(-1-1-1+1+1-1+1+1) * (-1+1-3+1-1-3+1+1)/8 = 1 |
B站 |
(-1-1+1-1+1+1+1-1) * (-1+1-3+1-1-3+1+1)/8 = -1 |
C站 |
(-1+1-1+1+1+1-1-1) * (-1+1-3+1-1-3+1+1)/8 = 0 |
D站 |
(-1+1-1-1-1-1+1-1) * (-1+1-3+1-1-3+1+1)/8 = 1 |
由上表知, A和D发送 1, B发送 0,而C未发送
第三章 运输层
10.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3-03)
- 作用:适配器(即网卡),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数据串行运输和并行运输的转换。另外适配器还要能够实现以太网协议
-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的网络层(OSI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11.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3-07)
习题描述: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解:1.作二进制除法,得余数为 1110,添加的检验序列是 1110.
2.添加序列后,对两种错误 采用CRC检验 都可发现数据出错(也就是余数不为0)
3.仅仅采用CRC检验,如果发现帧出错,仅仅是丢弃这个帧。还是缺少重传机制,数据链路层的传输还是不可靠传输
12.试说明10BASE-T中的“10”, “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3-18)
- “10” 代表这种以太网具有 10Mb/s 的数据率, BASE表示连接线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
- T代表双绞线(Twisted-pair)
13.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3-20)
解:对于1km电缆,单程传播时间为 (1km)/(200000km/s) = 5μs,来回路程传播时间为 10μs,
为了能够按照CSMA/CD工作,最小帧的发射时间不能小于 10μs,
以Gb/s速率工作,10μs 可以发送的比特数等于 (1Gb/s)*(10μs) = 10000bit,或者为 1250字节
显然,最小帧长为 10000bit,或者为 1250字节
14.有 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3-28)
习题描述: 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
-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Mb/s
-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
-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
15.图3-34表示有六个站分连接在三个局域网上,并且用网桥B1 和 网桥B2 连接起来 … (3-32)
习题描述:见图片
题解见图
第四章 网络层
16.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4-03)
解答: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根据中间设备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四种不同的中间设备
-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转发器
-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网桥或桥接器
-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路由器
-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做 网关。(用网关连接两个不兼容的系统需要在高层进行协议的转换)
17.试简单说明 IP,ARP,RARP和ICMP 协议的作用(4-04)
- 网际协议IP: 实现网络互连。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的。
网际协议IP是 TCP/IP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ARP,ICMP,IGMP)
- 地址解析协议ARP: 用来把一个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 转换为 相应的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
-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和ARP相反,用来把一个机器(主机或路由器)的 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转换为 相应的 IP地址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
-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用于探寻、转发 本局域网内的 组成员关系
18.IP地址分为几类?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05)
答:在IPv4的地址中,所有的地址都是32位,并且可记为 IP ::= {<网络号>,<主机号>}
1.IP地址分为五类
|
|
A类地址 |
网络号字段为 1 字节 |
B类地址 |
网络号字段为 2 字节 |
C类地址 |
网络号字段为 3 字节 |
D类地址 |
用于多播 |
E类地址 |
保留今后使用 |
2.特点
- 每一个IP地址都是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IP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
- 实际上IP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换言之,IP地址不仅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的网络
- 按照因特网的观点一个网络是具有相同网络号 net-id 的主机的集合,因此用转发器或网桥连接起来的若干个局域网仍为一个网络,因为这些局域网都具有相同的网络号,具有不同网络号的局域网必须使用路由器进行互连。
- 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网络号的网络(不管是范围很小的局域网,还是很大广域网)都是平等的
19.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类别(4-10)
(1)128.36.199.3 (2)21.12.240.17 (3) 183.194.76.253
(4) 192.12.69.248 (5) 89.3.0.1 (6) 200.3.6.2
- 属于A类地址有 (2)(5)
- 属于B类地址有 (1)(3)
- 属于A类地址有 (4)(6)
20.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4-20)
习题描述: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 |
子网掩码 |
下一跳 |
128.96.39.0 |
255.255.255.128 |
接口 m0 |
128.96.39.128 |
255.255.255.128 |
接口 m1 |
128.96.40.0 |
255.255.255.128 |
R2 |
192.4.153.0 |
255.255.255.192 |
R3 |
*(默认) |
- |
R4 |
现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解
- 分组的目的站IP地址为:128.96.39.10。先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39.0,可见该分组经接口m0转发。
- 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2。
①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不等于128.96.39.0。
②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得128.96.40.0,经查路由表可知,该项分组经R2转发。
- 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28.96.40.151,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28.96.40.128,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28.96.40.128,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 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17。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R3转发。
- 分组的目的IP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后得192.4.153.0。与子网掩码255.255.255.192相与后得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R4转发。
21.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其net-id为 129.250.0.0** (4-21)
习题描述: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其net-id为 129.250.0.0 该单位有 4000 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掩码号,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题解:4000台计算机,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每个地点有250台计算机。因此主机号 host-id 有8位就够了。
而 16个地点需要16个子网,考虑到不使用 全1 和 全0 的子网号,因此子网号subnet-id至少需要 5位(可以有30个子网)。
这样本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子网号可以从5位到8位。**但题目已经给定了子网掩码 255.255.255.0 **,
就是说已经采用了8位的子网号,因此可以选用子网号 00000001 到 00001000 这样16个号码。每一个地点的主机号host-id从00000001到11111010共250个号码
可以采用如下:
地点 |
子网号(subnet-id) |
子网网络号 |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1 |
00000001 |
129.250.1.0 |
129.250.1.1—129.250.1.254 |
2 |
00000010 |
129.250.2.0 |
129.250.2.1—129.250.2.254 |
3 |
00000011 |
129.250.3.0 |
129.250.3.1—129.250.3.254 |
4 |
00000100 |
129.250.4.0 |
129.250.4.1—129.250.4.254 |
5 |
00000101 |
129.250.5.0 |
129.250.5.1—129.250.5.254 |
6 |
00000110 |
129.250.6.0 |
129.250.6.1—129.250.6.254 |
7 |
00000111 |
129.250.7.0 |
129.250.7.1—129.250.7.254 |
8 |
00001000 |
129.250.8.0 |
129.250.8.1—129.250.8.254 |
9 |
00001001 |
129.250.9.0 |
129.250.9.1—129.250.9.254 |
10 |
00001010 |
129.250.10.0 |
129.250.10.1—129.250.10.254 |
11 |
00001011 |
129.250.11.0 |
129.250.11.1—129.250.11.254 |
12 |
00001100 |
129.250.12.0 |
129.250.12.1—129.250.12.254 |
13 |
00001101 |
129.250.13.0 |
129.250.13.1—129.250.13.254 |
14 |
00001110 |
129.250.14.0 |
129.250.14.1—129.250.14.254 |
15 |
00001111 |
129.250.15.0 |
129.250.15.1—129.250.15.254 |
16 |
00010000 |
129.250.16.0 |
129.250.16.1—129.250.16.254 |
22.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4-22)
习题描述: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
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题解: 数据报总长度减去首部长度,得出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长度为: 4000 - 20 = 3980 B;
划分出一个报片: 3980 - 1480 = 2500 B;
剩下的大于MTU,再划分出一个报片: 2500 - 1480 = 1020 B;
剩下的小于 MTU,故不再划分
所以共划分 3 个数据报片,其数据字段长度分别为 1480,1480和1020字节。
偏移字段的值分别为: 0 , 1480/8 = 185 和 2*1480/8 = 370。
MF字段的值分别为1,1和0。
如表所示
- |
总长度(字节) |
数据长度(字节) |
MF |
片偏移 |
原始数据报 |
4000 |
3980 |
0 |
0 |
数据报片1 |
1500 |
1480 |
1 |
0 |
数据报片2 |
1500 |
1480 |
1 |
185 |
数据报片3 |
1040 |
1020 |
0 |
370 |
23.有如下4个 /24 地址块,试进行最大可能的聚合(4-26)
|
212.56.132.0/24 |
212.56.133.0/24 |
212.56.134.0/24 |
212.56.135.0/24 |
题解:这几个地址的前面两个字节都一样,因此,只需要比较第三个字节,
212.56.132.0/24 的第三个字节的二进制表示是: 10000100
212.56.133.0/24 的第三个字节的二进制表示是: 10000101
212.56.134.0/24 的第三个字节的二进制表示是: 10000110
212.56.135.0/24 的第三个字节的二进制表示是: 10000111
可以看出,第三个字节仅最后两位不一样,而前面6位都是相同的(下划线并加粗标注)
所以,这个地址共同前缀是两个字节加上 6位,共22位,
既 最大聚合的 CIDR的地址块是:212.56.132.0/22
24.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4-37)
习题描述: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 136.23.12.64/26。现在需要进一步划分为4个一样大的子网。试问:
(1)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有多长?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答:
- 每一个子网的网络前缀长为 28
- 每一个子网中有 16
136.23.12.64/28
, 136.23.12.80/28
, 136.23.12.96/28
, 136.23.12.112/28
- 第一个地址块136.23.12.64/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00001=136.23.12.65/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01110=136.23.12.78/28
第二个地址块136.23.12.80/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010001=136.23.12.81/28
最大地址:136.23.12.01011110=136.23.12.94/28
第三个地址块136.23.12.96/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00001=136.23.12.97/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01110=136.23.12.110/28
第四个地址块136.23.12.112/28,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
最小地址:136.23.12.01110001=136.23.12.113/28
最大地址:136.23.12.01111110=136.23.12.126/28
25.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4-41)
目的网络 |
距离和 |
下一跳路由器 |
N1 |
7 |
A |
N2 |
2 |
B |
N6 |
8 |
F |
N8 |
4 |
E |
N9 |
4 |
F |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
目的网络 |
距离 |
N2 |
4 |
N3 |
8 |
N6 |
4 |
N8 |
3 |
N9 |
5 |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题解:先把收到的路由信息中的距离加 1:
目的网络 |
距离 |
N2 |
5 |
N3 |
9 |
N6 |
5 |
N8 |
4 |
N9 |
6 |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为:
目的网络 |
距离和 |
下一跳路由器 |
N1 |
7 |
A |
N2 |
5 |
B |
N3 |
9 |
C |
N6 |
5 |
C |
N8 |
4 |
E |
N9 |
4 |
F |
第五章 运输层
26. 一个UDP用户数据的数据字段为 8192 字节。在数据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送。(5-13)
试问 应当划分为几个IP数据报片?说明每一个IP数据字段长度和偏移字段的值。
题解:UDP用户数据报的长度为 8192+8 = 8200 字节
**以太网数据字段最大长度为 1500字节 **。若 IP首部为 20 字节,这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最多只能由1480字节
即 8200 = 1480*5 + 800 , 所以需要 6 个IP数据报片
即 数据字段的长度:前5个是1480字节,最后一个是800字节。
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480,2960,4440,5920和7400.
27.通信信道带宽为1Gb/s,端到端传播时延为 10ms。TCP的发送窗口为 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是多少?信道利用率是多少?(5-31)
题解:
发送一个窗口的比特数为 65535 * 8 = 524280 bit
所需时间为 (524280 bit) / (1Gb/s) = 0.524ms
往返时间为 20ms
最大吞吐量为 (0.52428Mb)/(20ms+0.524ms)= 25.5 Mb/s
信道利用率为 (25.5Mb/s)/ (1000Mb/s) = 2.55%
28.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5-37)
习题描述:在TCP的拥塞控制中什么是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这里的每一种算法各起到什么作用?“乘法减小”和“加法增大”各用在什么情况下?
解答:
- 慢开始:在主机刚刚开始发送报文段时可先将拥塞窗口cwnd设置为一个最大报文段MSS的数值。
在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将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MSS的数值。
用这样的方法逐步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cwnd,可以分组注入到网络的速率更加合理。
- 拥塞避免:当拥塞窗口值大于慢开始门限时,停止使用慢开始算法而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拥塞避免算法使发送的拥塞窗口每经过一个往返时延RTT就增加一个MSS的大小。
- 快重传:发送端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的ACK即可断定有分组丢失了,
就应该立即重传丢手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为该报文段设置的重传计时器的超时。
- 快恢复算法:当发送端收到连续三个重复的ACK时,就重新设置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与慢开始不同之处是拥塞窗口 cwnd 不是设置为 1,而是设置为ssthresh
若收到的重复的AVK为n个(n>3),则将cwnd设置为ssthresh
若发送窗口值还容许发送报文段,就按拥塞避免算法继续发送报文段。
若收到了确认新的报文段的ACK,就将cwnd缩小到ssthresh
- 乘法减小:是指不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出现一次超时(即出现一次网络拥塞),
就把慢开始门限值 ssthresh 设置为当前的拥塞窗口值乘以 0.5。
当网络频繁出现拥塞时,ssthresh 值就下降得很快,以大大减少注入到网络中的分组数。
- 加法增大:是指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后,在收到对所有报文段的确认后(即经过一个往返时间),
就把拥塞窗口 cwnd增加一个 MSS 大小,使拥塞窗口缓慢增大,以防止网络过早出现拥塞。
29. 试举例子说明为什么在运输连接建立时要使用三次握手。说明如不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5-46)
答:三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 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发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
也要允许双发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假定 B 给 A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A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送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协定,A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建立,就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 B在 A的应答分组在传输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A是否准备好,不知道A建议什么样的序列号,B甚至怀疑A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B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A发来的任何数据分组, 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A发出的分组超后,就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 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第六章 应用层
30.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FTP是带外传送控制信息?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6-05)
答: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
FTP的服务器进程有两大部分组成:一个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另外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当个请求。
主进程的工作步骤:
- 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 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
- 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
- 启动从属进程处理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
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
- 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受其他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进行的。
FTP使用两个TCP连接。
控制链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FTP客户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但控制连接不用来传送文件。
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在接收到FTP客户发来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就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和“数据连接”,
用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
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 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传送连接”并结束运行。
31. 解释以下名词。各英文缩写词是什么?(6-08)
WWW,URL.HTTP,HTML,CGI,浏览器,超文本,超媒体,超链,页面,活动文档,搜索引擎。
答:
- **WWW(World Wide Web)是万维网的英文名词缩写。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
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名称为 Web。
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非常方便 的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外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外一个站点”),从而主动的获取丰富的信息。
- **URL(Uniform Resourse Locator)来标记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标识符 URL
- HTTP 超文本传送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是万维网客户程序与万维网服务器之间进行交互必须遵守的协议。
-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它使万维网页面的设计者,可以很方便的用链接,从本页面某处链接到因特网上任何一个万维网页面,并且能够在自己主机的屏幕显示出来
- CGI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是一种标准,它定义了动态文档是如何创建,输入数据如何提供给应用程序,以及输出结果应如何使用
- 浏览器是在用户主机上的万维网客户程序。万维网文档所驻留的主机则运行服务器程序。客户程序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向用户送回所要的万维网文档
- 超文本是包含指向其他文档的链接的文本。(超文本是万维网的基础)
- 超媒体:超级媒体的简称,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
- 超链:超链接可以用于各种效果。超链接可以用在目录和主题列表中。浏览者可以在浏览器屏幕上单击鼠标或在键盘上按下按键,从而选择并自动跳转到文档中自己感兴趣的那个主题,或跳转到世界上某处完全不同的集合中的某个文档。超链接(hyper text),或者按照标准叫法称为锚(anchor),是使用标签
标记的,可以用两种方式表示。锚的一种类型是在文档中创建一个热点,当用户激活或选中(通常是使用鼠标)这个热点时,会导致浏览器进行链接。
- 页面:页面,类似于单篇文章页面,但是和单篇文章不同的是:1.每个页面都可以自定义样式,而单篇文章则共用一个样式。2.页面默认情况一般不允许评论,而单篇文章默认情况允许评论。3.页面会出现在水平导航栏上,不会出现在分类和存档里,而单篇文章会出现在分类和存档里,不会出现在水平导航栏上。
- 活动文档:即正在处理的文档。在 Microsoft Word 中键入的文本或插入的图形将出现在活动文档中。活动文档的标题栏是突出显示的。一个基于Windows的、嵌入到浏览器中的非HTML应用程序,提供了从浏览器界面访问这些应用程序的功能的方法。
- 搜索引擎:是万维网中用来搜索信息的工具
32.当使用鼠标点击一个万维网文档时,若该文档出来有文本外,还有一个本地.gif图像和两个远地.gif图像。试问(6-14)
习题描述:当使用鼠标点击一个万维网文档时,若该文档除了有文本外,还有一个本地.gif图像和两个远地.gif图像。试问:需要使用哪个应用程序,以及需要建立几次UDP连接和几次TCP连接?
答:若使用HTTP/1.0,则需要建立UDP连接0次,TCP连接4次(文本 1 和 图像 3个各使用一个TCP连接)
若使用HTTP/1.1,则需要建立UDP连接0次,TCP连接1次(文本 1 和 图像 3个都使用这一个TCP连接)
33.一个万维网网点有1000万个页面,平均每个页面有10个超链,读取一个页面平均要100ms。问要检索整个网点所需的最少时间。(6-18)
答:很显然,题目中每个页面有10个超链,这是没有用的信息,本题就是在问读取1000王个页面需要多少时间
即 T = 1000万 * 0.1s = 106s 约11.6天
34.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6-22)
答:在TCP体系中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如下:
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符号“@”读作“at”,表示“在”的意思
35.试述邮局协议POP的工作过程。在电子邮件中,为什么需要使用POP和SMTP这两个协议?IMAP与POP有何区别?(6-24)
答:POP 使用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方式。在接收邮件的用户的PC 机中必须运行POP 客户机程序,而在其ISP 的邮件服务器中则运行POP 服务器程序。POP 服务器只有在用户输入鉴别信息(用户名和口令)后才允许对邮箱进行读取。POP 是一个脱机协议,所有对邮件的处理都在用户的PC 机上进行;
IMAP 是一个联机协议,用户可以操纵ISP 的邮件服务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