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

今天的主旨貌似是“吃”,但是更重要的是“吃”的发展史也同时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法餐不是从来就优雅精致,清廷也不是每天吃满汉全席。今天的“小鸣漫游”带你穿越时空去看法餐的屌丝逆袭史,并邀您和清朝皇帝共度“美好”的一天。

法餐的黑暗时代——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

说起法餐,就要从欧洲的文明起源说起。地中海就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从埃及到希腊到罗马,任何一个文化类别都是按照这样的脉络发展而来。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称法国人为高卢蛮人。当时法国还处于奴隶社会。公元1-5世纪都在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统治结束的标志就是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曙光来了吗?并木有,因为欧洲步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黑暗时代。黑暗时代的料理,也是黑暗料理。面包是主食,发酵用啤酒。

而同期中国—秦朝。光面食就有发酵的、不发酵的,包馅儿不包馅儿的,煮、蒸、烤、烙、炸一应俱全,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

不过,流传至今的烤蜗牛、生蚝、红酒可是从人家罗马学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些经典菜肴就成了今天法国的代名词。

高卢人被法兰克人征服后,建立法兰克王国。经济稳定,法国人开始研究把食物吃得更加精致。引领法国中世纪料理潮流的是塔耶旺——查理五世的御厨。

当时的料理深受十字军东征影响,因为军队从东方来带了珍贵的香料,于是法国中世纪料理的调味特色就是酸、甜、辣。同期的唐朝,已经开始分出胡食、北食、南食、川菜、素食,苏东坡他老人家还发明了酸甜口加酒香的东坡肘子。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1张图片

食物摆盘是要着重吐槽的。因为当时贵族认为飞禽接近天堂,最为珍贵,地上走兽次之,爬行不能吃,果蔬中也是树上结的为珍品,地上蔬菜不好吃,根茎类在地下,接近地狱,也不能吃。所以土豆默默躺枪,17世纪才得以广泛在餐桌上普及。所以为了体现逼格,餐桌上吃的是天鹅、孔雀。

你没看错,就是可爱的它们。

大家经常在西方古代电影中看到餐桌中间摆个天鹅,制作方法就是把内脏掏空烤熟,再填回去,天鹅喙上涂上金漆。

后来进步了,虽然桌上还有天鹅,但是天鹅标本已经可以重复使用,里面放些别的什么。不卫生程度令人发指。而且普通人的餐桌上都是自备工具——左手和右手。贵族王侯使用勺子和刀,没有叉。

带来法餐曙光的佛罗伦萨皇后——美第奇的凯瑟琳

到了文艺复兴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时期,法餐才真正意义上有了辉煌的开端,不过这都要拜意大利所赐。

富可敌国的美第奇家族出了两位法国皇后,其中一位就是凯瑟琳。她嫁给亨利二世的时候,带来的嫁妆不是金银财宝,而是随从的几十个意大利御厨和数不尽的精美餐具。

这些意大利的先进食材让法国人啧啧称奇,至今仍在法餐中见其身影,比如松露、肉冻、小牛胸腺、朝鲜蓟、芦笋、梭形肉丸、冰淇淋。 凯瑟琳并不是跟文成公主那样带着文化交流的远大理想来的,只是因为怕吃不惯。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2张图片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3张图片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4张图片

亨利王子看着操着意大利口音的凯瑟琳王后内心满满的os,看着凯瑟琳吃饭用叉子(我擦,这不是铲地的么!),他就更觉得皇后是个矫情逼。所以不太待见皇后,公然与比自己大20岁情妇出双入对。

不过凯瑟琳皇后还是靠生孩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太后,先后扶植了自己的三个儿子相继做了国王,孝庄在世有木有。然后餐桌礼仪就全盘意化了,刀叉代替了手抓。

超过“亲娘”意大利——大革命后法餐华丽上演屌丝逆袭

法国历史性的大厨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捡跳不过去的说。太阳王路易十四曾举办2000人御宴,传奇大厨弗朗索瓦.瓦德勒(不是瓦特了)给打发甜奶油冠上了chantilly这个使用至今的名字,而且规范其做法。

但同时他也是个完美主义的受害者,在一次宴会上因为一道鱼菜迟迟不能出菜而自杀。有兴趣看自杀的朋友可以参照描述该故事的电影《巴黎春梦》。

法餐的上菜和中国不一样,哪个小朋友知道呀?

真棒。但是最原始的法国上菜方式其实是和中国一样的,吃了的菜不拿下去,而是把菜分门别类放在餐桌上——service à la francaise(法式上菜法)。那么吃一道撤一道的上菜法叫什么呢??

对。叫“俄式上菜法”。

前人摘树,后人乘凉,路易十五就开始边吃边装逼了,减少菜量,提升菜品。一个英文单词(同时也是法语单词)——gastronomy(美食学)应运而生。

要说法餐发展到枪毙他爸爸都不回头的黄金时期,还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印刷业的发展(普及烹饪方法)、运输业发展、工业革命、冰箱出现,都催生了布尔乔亚饮食文化。人们开始学习如何吃得像个贵族。

最后,再来说一名无法逾越的厨神——艾斯考菲尔Escoffier。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5张图片

他的成就呢,我就简单归纳下,送分题,爱背不背。

管理上

1)创造“厨房生产线”。将操作台分为冷盘制作台、半成品台、煎炸烧烤台、酱汁汤品台、甜点制作台。

2)发明菜单。

3)刚才说过的俄式上菜法。(小朋友们不要再抱怨法餐吃的时间长,你不吃完这道,下一道是不会上来的)

事业上

1)和Cesar Rits共同成就了丽思卡尔顿。

2)著作《Le Guide Cuilinaire》。至今仍是厨界圣经。

厨艺上

1)规定法餐五大酱汁。人送外号mother sauce。

2)把法国乡土菜优化为高级料理,走向国际。3)创造无数传世菜肴。其中甜点梅尔巴蜜桃蜚声遐迩。

同期(清朝 )中国的宫廷饮食文化以及皇家那点儿事

说起宫廷美食,就不得不提起御膳房。御膳房上属内务府。下设五局: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饭局。每局分两班,每班设一主任,六厨师。

大家知不知道御膳房是为哪些人服务的?

错错错!御膳房只服务于皇帝一人。太后、皇后、妃嫔各有小厨房。宫廷菜要说好吃?我也没穿越过,没法告诉你。但是讲究颇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走味”,什么意思呢,比如道光帝想吃乾隆时候的菜,御厨必须原汁原味呈现,不许随便发挥。另外还有几大原则需要遵守。

第一,不许任意搭配。举个例子,民间常吃八宝饭,只要凑够“八宝”,咱就称其为“八宝饭”。在宫廷,哪八宝都是固定搭配的,不容许改换。

第二,主客关系严谨。这里的主客不是人,是菜里的主客。不能过度调味,丧失食材本味。

第三,食材单一化。 比如说,煲鸡汤时候鸡下锅时,不许鸡肉鸡骨一起下锅。

下面邀请大家和皇帝共度美好的一天。

寅正三刻(早上四点),您该起床了,宦官会在榻旁“请驾”。叫您三声必须起来。然后沐浴,请食冰糖燕窝一品。然后在太和殿谒见群臣。

好了,您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六点钟我再叫您。

八点进早餐,接着批阅奏折文书,然后将文书送往军机处。干嘛?想休息一会儿?没门!

接见满汉军机大臣——见起。因为早朝谒见只是仪式,见起才是真正的仪政。其中有一项就是“引见”,就是新任官员不能与皇帝直接对话,按照顺序唱诵生平履历和祖宗十八代。见起没有时限,几个小时也是有的。

午餐时间:14—16点。

午餐后午睡一小时,醒后可以愉快和妃嫔玩“你来抓我呀”的游戏了吧? No!“经筵”等着你。

与众学者讨论学问和时政,掐时做申论。然后和太后、皇后、妃嫔聊聊天。皇帝是不得与皇后妃嫔一起用膳的。除了,皇帝到皇后妃嫔处所用餐。如果想和妃嫔嘿嘿嘿又懒得动,绿头牌子又懒得翻,怎么办呢? 别担心,有暗号。就是“赐膳”。皇帝把晚膳赐给谁,就是宣其入殿侍寝。

皇帝散步时,御膳房点心局要提前把点心茶点放进圆笼,以备皇上您不时之需。我要吃“藕粉桂花糕”,一分钟必须进上。皇上的“不时之需”就需要有随身家务什——行灶。不细解释了,就是方便做简单菜肴和热菜方便的各种器具。

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_第6张图片

皇上用膳时,每传上的一道菜之前,宦官都要摸碗,把控温度。

每天每道菜的作者都有记录,方便追究,也便于打赏。

宫廷里的菜单叫——照常膳底档。存于“四执事库”。御膳房除了专门伺候皇帝饮食,还要预备皇帝今儿高兴了赏给宫中皇后、妃嫔和外廷大臣的美味。

御厨大多为世袭制,该制度清朝300年没有改变。当然了,喜欢江南菜系的清朝皇帝也从江浙请来过御厨。

刚才说了清朝皇室这么多的祖宗法制,其实皇帝老儿本人也是难堪其繁。所以喜欢出去“避暑”。因为在外不用如此这般束缚,连早朝谒见也免了。

清朝在历朝历代中简直是勤政的楷模,为什么仍逆转不了江河日下呢?请小朋友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不限于书本。

依我看,都怪大航海,没有大航海,臭欧洲人就不会发现遍地是黄金的中国,就不会苦心孤诣创造大船远航至我天朝,虎视眈眈。

书里都说因为小农经济不能应运时代,可是我们喜欢自给自足有错吗,我喜欢活在自己的天地里有错吗?可正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活在另一个历史的转折点,继大航海时代之后的科技时代,我们知道的越多,就知道得越少。

为了新中国的“新”不止于区别去旧时代的“旧”,而在任何时代都引领潮流,我辈只能奋发图强。


洋洋洒洒和大家分享了这么多。最后,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我恒有三葆,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圣人永远有三件法宝,始终保持并且珍爱,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节俭;第三件是谦虚谨慎。

谢谢大家的收听。 FM 96兆赫。“小鸣漫游”期待与你再次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餐的华丽变迁及清廷皇家那点儿事)